大
寒
今天是农历二十九,也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小雪大雪小大寒,丰衣足食等过年!“大寒节气虽然天气寒冷,却冻不住中国人过节的热情,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亮花灯,搭彩门,扭大秧歌吹喇叭。办年货,制年肴,小孩馋完,小猫小狗馋,家家户户庆团圆。
今天接力君要带大家认识一本可爱铿锵,教孩子认识四季流转、风俗民情的儿歌作品——《二十四节气儿歌》
大寒
小雪大雪小大寒,
丰衣足食等过年!
冰雪地,
大寒天,
鱼和羊,
合成鲜。
小猫看,
小狗馋,
咬灶糖,
把牙粘。
过了小年过大年,
过了大年换一年。
——《二十四节气儿歌》
《二十四节气儿歌》是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的金奖作品,在编辑出版之前,历经初评、复评、终评,由朱自强、高洪波、周翔、彭懿、陈晖、徐鲁、汤素兰、秦文君等二十位专家严格评选,从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授奖词里写道:整部作品细节丰润,语言浅显,可念可诵,韵律回环,在听觉与视觉的联袂复沓中,让民间口语走进孩童的审美,中国节俗、中国童年在纸上浮现。
《二十四节气儿歌》出版制作耗时近两年,本文以提问形式,请本书作者薛卫民和绘者赵光宇,讲述这部金奖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薛卫民
▸两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得主
▸五篇作品先后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
他笔下的自然世界多是四季景物和自然风貌,不同于一般的景物诗的是,他运用儿童摹物视角和泛灵思维去表现自然的美丽与可爱。
赵光宇
专职从事儿童读物插图和绘本创作十余年,擅长运用电脑、版画、水彩等混合技法创作。作品风格质朴自然,充满童趣。曾获《儿童文学》金近奖最佳画手、优秀插画等奖项。
Q1: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薛:立春、惊蛰、谷雨、芒种……它们的名字就像大自然的“诗眼”,不仅本身就好看、好听,更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带着巨大的信息量;它们就像神秘的暗号一样,“万物有灵”的浪漫和“春华秋实”的生机在那些排列的名字中交替闪现。这不就是文学、美学特别实在的宝贵元素吗?这不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吗?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顺天应时、搞好农业生产与养生所衍生出来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就是要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如何主动认识自然规律,主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又如何把它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Q2:为什么用儿歌的形式创作二十四节气?
薛:幼儿不能通过文字读文学,只能用耳朵听文学,也即“声音文学”才是与幼儿建立有效联系的最佳形式。那么,诉诸声音效果最好的幼儿文学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儿歌。有呼应脉搏和心跳的好节奏,有契合情绪起伏跌宕的好韵律,这是音乐最擅长的事。越是具有音乐性的文学,越能与幼儿建立有效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儿歌一点也不“小儿科”,相反它非常高级,因为它是与音乐更近的文学。
用浅显易懂、幼儿都能喜欢的文学样式,写一个既宏大又复杂的题材,大概就是这本《二十四节气儿歌》主动迎接的最大挑战。
Q3:本书的每个节气都有三首儿歌,分别有何侧重?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色,还有一些农业和民俗活动,您是如何选取、如何提炼,把握住各个节气的特色的呢?
薛:第一首以节气名字命名的儿歌,要把这个节气的典型特征、最主要的知识点,也就是它在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个性着重写出来。
其余的两首儿歌,从不同的侧面选取和孩子关系更密切、孩子的体验更真切的点去写一些非常具象的事物。以大寒为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寒冷,可是也马上过年了,这个节气的年味儿最重。所以《大寒》我写“鱼和羊合成鲜”“咬灶糖 把牙粘”,不正面写孩子的嘴馋,而用小猫小狗来模拟,就达到了一种亲切又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红、白、绿》《雪花拜年》分别表现了这个节气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场景,前一首主要用了全景视角写旷野、松林。一片白茫茫中,松林的绿色和一只红色的小狐狸跳脱出来。红色和绿色在白雪世界的映衬下,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而在人类社会里,色彩就更加浓烈了,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亮花灯,搭彩门,扭大秧歌吹喇叭,人们在庆祝新年。这两首儿歌从自然到人类社会,既是对比,也互为补充,让孩子更全面地去认识这个节气的特征。
Q4:这本书的插画很精彩,色彩鲜艳、画面灵动、很有童趣。每个季节、节气都有鲜明的特色,动植物和孩子的造型别致,那么,不同节气的基调和人物造型特征是如何把握的?
赵:画之前我就对薛老师的儿歌有一定的了解。拿到书稿后,通读一遍,感觉薛老师这本儿歌充满了童趣,并且带着浓郁的乡野质朴色彩,与我们的民俗、农业活动和传统文化都有密切联系,所以我就想采用带有民间风格的版画来绘画是很适合的。绘画风格上,我利用了版画这种形式。以数码绘画创作为手段,借鉴了版画的技法和绘画语言。
版画中人物、动物、孩子,尽量让这些造型朴素和简练,主要借鉴了年画中的造型,造型简练但是动态夸张一些,生动一些,表现出活跃的感觉,再加上一些比较强烈的色彩,特别能突出传统,将节气的分明和四季的交替展现出来,跟这本书的大感觉是很契合的。
拿《捏春牛》这篇来说,牛就借鉴了一些民间木版年画那种质朴的造型。保留版画那种很传统的黑色为主体,动态上也是画得笨拙一点,来表现牛从地里一拱一拱的感觉,贴合儿歌里“牛动了,牛活了”这句,再点缀了一些很鲜艳的颜色,牛的动态就更突出了。
Q5:在设计插画的时候,画家是否需要跟作者和编辑老师沟通交流?他们有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
赵:创作过程中我们做了不少的交流和沟通,主要集中表现在草图创意阶段,大家提供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想法和思路给我。每次都能感觉到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开拓了我的思路,让每一篇儿歌的插图都有独特的创意。
另外,在内容方面,薛老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立冬节气中《冬藏》那篇,文字里写“熊蹲仓”。一开始我画了熊钻到地洞里睡觉。这是我的刻板印象,以为熊是在地洞里面冬眠。薛老师非常及时地看出问题,告诉我,“熊蹲仓”是指熊钻进粗大、中空的大树里面。
类似的还有对生活场景的刻画,比如小寒节气的三首,一开始我的草图比较拘谨。薛老师看后,给我提出一个感受,冰雪是冻不住热情的心的。我才想到构思大人和孩子们在雪地玩耍的热气腾腾的感觉,孩子们在冰上的游戏也通过远景、中景、近景三种视角丰富了层次。在后期上色时,我把原本应该是冰雪世界的氛围用红色来渲染。把那种热情热闹表现出来。
(改前)
(改后)
Q6:这本书上市以来,荣获2022年《中国教育报》 “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入选2022年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带本好书回家”书目,您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到什么?
薛:幼儿文学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听觉文学,幼儿还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没法通过阅读获得文学作品的欣赏,往往需要读出来。
亲子阅读更大的读者对象是针对幼儿,就像《二十四节气儿歌》,识字的读者可以把它读出来,而不识字的读者可以听别人读出来的,就像这本书已经精心制作出来的音频,四个季节的起始,请了四位成人嘉宾领读,二十四个节气,就找了二十四个孩子念诵,都是创意策划和匠心。
通过家长带着孩子来读《二十四节气儿歌》,受益者不仅仅是幼儿,也包括成人。很多“80后”、“90后”、“00后”对二十四节气也并不是很了解,不了解不意味着没兴趣,我创作这部作品有一个非常大的野心或者说企图,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你的优秀应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把我们祖先的优秀文化传承下来,传承的前提是了解。
读者评价:
这本《二十四节气儿歌》让我爱不释手,念了又念。儿歌是活在孩子口头上的文学,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化为活泼趣味的儿歌,朗朗上口,烙印在心。一日一日,过着春,过着夏,我们在大自然里享用着恩惠,莫忘了倾听大自然的节拍。
——儿童文学作家、编辑 解旭华
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薛卫民老师创作,是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文字灵动、温暖、天真、可爱,既富有文学美,也富有音乐美!绘画也生动、朝气、活泼、有趣,童心满满,让人喜爱!这真是最好的迎接新年的礼物。
——儿童文学作家 毛芦芦
感谢薛老师送我这本天真至极的儿歌,太喜欢了!《二十四节气儿歌》为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的金奖作品,还记得当初记者采访薛老师时,我在一旁听他背“立春日,冬破皮”,仅仅这一句就让我喜欢得不行。儿歌是最接近音乐与童心的体裁,我虽笔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强烈推荐给学前的孩子们!
——儿童文学作家 陈梦敏
薛老师的作品,童诗、童话、评论、随笔,都拜读过,非常棒!薛老师的儿歌生动活泼,内涵丰富,节奏韵律感强,很喜欢。在听过《二十四节气儿歌》后,更加喜欢薛老师的儿歌。这部作品巧妙地将节气变化和民俗文化及生活结合,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特别是听到孩子以稚嫩的声音读出来时,悦耳动听,叫人陶醉。薛老师说,儿歌不是“小儿科”,是声音文学,是一种很重要的、很高级的文学形式,说得真好!
——读者 七月语微
薛老师太伟大了,原来传统文化也能以这样可爱的面貌与小朋友们见面!
——读者 一笑
3岁4个月诺儿与妈妈所作
二十四节气儿歌
作者:薛卫民 著;赵光宇 绘
适读年龄:7—10岁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作品,72首儿歌环绕24个节气,天上地上、春夏秋冬、植物动物、民俗风情,以小写大、以趣探智、朗朗上口、韵律回环。让幼儿在畅快的念诵中遨游二十四节气这一宏大瑰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END-
责任编辑:陆力
责任审校:廖思拍 贾玲云
购买文章同款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