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科技进田 “漯河粮仓”稳产增产添动力

日期: 来源:漯河日报收集编辑:漯河日报

(8月22日,在临颍县王岗镇墩台李村,市农业专家(左)正在给介中山讲解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这么大的雨下了两天,但玉米没有倒伏。这多亏了前段时间的精细管理。”8月28日,在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的一块玉米地里,种植大户赵哲峰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前期水肥合理供给,玉米根系发达,透光通风条件又好,防灾能力明显提升。

赵哲峰是我市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我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发展战略,不断投用高效农业设施,加大农业专家服务力度,大力推广新模式新技术,让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有力基础。

高效设施不断投用

“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建成后,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受益匪浅。”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尼庄村种植大户王武闯今年种植了450亩玉米、1000亩大豆,全部位于临颍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以前,每逢干旱天气,王武闯得费工费时浇地;遇到连阴天,田地积水了,王武闯得雇请大型机械疏浚排涝。

连年来,我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工程高位推进,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杂乱的地块界、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开挖渠沟、修整道路、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划分地块,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灌排不配套等问题,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有效防止风灾、冻灾、雹灾等自然灾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2022年底,全市累计投资26.1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2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

在舞阳县马村乡和北舞渡镇建成的1260亩水肥一体化农业示范区,试验区覆盖面积近5000亩。“借助这个高效设施,农户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对农作物实施科学智能的自动化灌水、施肥,实现水肥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和集约化,达到了节水、省肥、增产的目的。”舞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冯彦告诉记者,结合当地实际,他们还探索出了高压喷灌技术、低压移动喷灌技术和地埋式微喷技术三种不同的先进模式。据介绍,目前我市85%的粮食作物和98%的经济作物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条件好的种植大户还将传统喷灌方式变为滴灌方式,让普通大田实现了精耕细作。

服务团地头“传经送宝”

“今年的辣椒产量不会低于去年。”在临颍县王岗镇墩台李村,60多岁的椒农介中山拨开翠绿的椒叶,让一簇簇饱满的朝天椒露了出来。“前几天喷施的叶面肥,现在已经明显看到效果了。”介中山承包的这10多亩地,已连续种植了十几年辣椒,出现产量下滑等问题。

今年5月份,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张焰了解到介中山面临的问题后,第一时间给他送来了当地农业科技公司生产的“漯效王”等叶面肥和部分冲施肥。在张焰指导下,介中山种植的辣椒喷施叶面肥十来天后,变得根壮果多,长势喜人。

近年来,我市先后组建了两批科技特派员队伍,每批服务期3年。每年全市组建1个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6个县区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共100名科技特派员,基本实现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全覆盖。

“除了市级科技特派员外,区里也派出17个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区23万亩玉米、13万亩大豆。”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区科技特派员王利民告诉记者。

在疫情防控、救灾等特殊时期,市科技特派员以网络直播平台、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线上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小麦、甘薯、蔬菜等农作物种植方面遇到的难题,保障了广大农户的生产安全;组织开展粮食作物、水果等“科技特派员大讲堂”专题直播培训71期,受益群众2.1万余人。

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农户、产业基地、经营主体摸清底数,积极联合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制订产业发展计划,精准指导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新技术普及应用

在我市部分农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三角定苗等新技术正在被普及应用。在裴城镇苏侯村,看着眼前1000多亩的玉米和大豆,种植大户侯占良乐得合不拢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地能额外多收几百斤大豆。”侯占良告诉记者,这个技术有效解决了玉米通风采光的问题,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据介绍,今年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面积3万多亩,400多名种植大户有望尝到科技带来的增产甜头。

同样是一亩地,为何这个基地的玉米能种6000株,远超传统地块的植株数?“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三角定苗技术。”郾城区新店农技推广区域作物站站长刘国庆告诉记者,玉米三角定苗是近年来农机与农艺融合成效明显的高密度种植模式,有苗齐苗匀、抗旱抗倒、通风透光、施肥精准、省水省工、高产高效等突出优势。新店镇玉米示范基地把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植保、新农艺、新模式结合起来,建立了“品种对比展示区、种子处理对比区、常规种植示范区、三角定苗示范区”四区合一的示范田,为农民群众带来种子选育、模式种植、健康栽培、系统管理的综合体验,让新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据介绍,今年新店镇玉米三角定苗技术推广面积达2000亩。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编辑 董文媛

相关阅读

  • 巴西将成大豆玉米最大出口国

  • 参考消息网8月26日报道据埃菲社里约热内卢8月24日报道,根据巴西官方24日公布的预测数据,巴西大豆和玉米产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将被确认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并将首次取
  • 中央财政6383万元重点支持山西秋粮“一喷多促”

  • 为切实抓好玉米、大豆等秋粮生产,做好“一喷多促”喷施作业,8月25日,我省召开全省玉米大豆“一喷多促”推进视频会,安排部署秋粮“一喷多促”工作。中央财政下达我省一次性补助
  • 阿荣旗:“一喷多促”促成熟提单产保丰收

  • 为努力夺取全年粮食稳产丰收,阿荣旗农业科技人员在全旗12个乡镇、那吉屯农牧场、格尼河农牧场和7个林场的玉米、大豆种植区域,重点支持生育期推迟、病虫害发生地块开展“一喷
  • 江苏宜兴新建:玉米地里看“丰”景

  • 在玉米田里漫步,游客们感受着田园的恬静与惬意。玉米的缨头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蝉鸣和鸟叫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交响乐,为游客们带来宁静与放松的感觉。田野间,农民们正在
  • 农技专家在线帮|玉米蚜虫怎么治?倒伏怎么办?

  • 近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玉米种植户通过记者的镜头向农技专家提问,自家的玉米目前正遭受蚜虫的侵害,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记者联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植
  • 方山:甜糯玉米引领农户走上致富路

  • 方山县天玉粮油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辛勤工作 薛志雄 摄剥开清洁透明的包装纸,晶莹雪白的嫩玉米就呈现在了你的面前,轻轻一口咬下,香、嫩、糯、软,舌苔上顿生丝丝甘甜,令人余味无
  • 临颍县南街学校教育集团召开交流轮岗工作会议

  • 2023年8月25日,临颍县南街学校教育集团交流轮岗工作会议在南街学校会议中心一楼召开,来自集团核心校区与北街校区参加本次轮岗的教师汇聚一堂,南街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出席了本次
  • 图集|夏张镇南寨村:春玉米喜获丰收

  • 处暑时节,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南寨村的春玉米进入收获期,田野里丰收的玉米一片金黄。眼下,村民们抓住近日有利天气,抓紧采收玉米,晾晒玉米,到处是丰收忙碌的景象。中午艳阳高
  • 收割机穿梭 鲜食玉米迎丰收

  • 8月的田地满目青翠,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里,鲜食玉米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清香,一辆辆收割机穿梭在田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收割据了解,随着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科技进田 “漯河粮仓”稳产增产添动力

  • (8月22日,在临颍县王岗镇墩台李村,市农业专家(左)正在给介中山讲解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这么大的雨下了两天,但玉米没有倒伏。这多亏了前段时间的精细管理。”8月28日,在郾城区新
  • 加大频次!全力保障泛区饮水安全

  • 在行洪过程中黄花店镇邵七堤桥被大水淹没的画面牵动着大家的心也让当前泛区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成为所有人关心的话题近日,小武跟随区水务局一起前往黄花店镇泛区详细了解饮用水
  • 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公布 常德四镇上榜

  • 常德日报记者 郑彦 通讯员 关列梅 汪新宇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促进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记者从常德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