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十大考古进乡村 | 村里挖出啥宝贝?来看这场“坝坝会”

日期: 来源:多彩贵州网收集编辑: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几百号人在我们村挖了大半年,到底挖出了哪样宝贝?”“走!去看展,听坝坝会!”

  7月6日,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多彩贵州网协办,《强国讲堂·十大考古进乡村》在大松山墓群所在地——贵安新区马场镇,用一场坝坝会告诉村民,“这群‘挖土人’每天都在鼓捣什么”。

“挖土人”在村里办了个考古展

  实地官宣:村里挖出了这些宝贝

  2022年7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投入近百名考古人员对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

  短短半年,共发掘从两晋南朝至宋明时期,延续近1400年的2192座墓葬,出土4000余件套文物,是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

  2023年3月28日,被业内称为“发掘规模的奇迹”的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夺得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松山墓群发掘现场(部分)

  “村民是考古工地上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现场负责人之一胡昌国告诉记者,自大松山墓群考古钻探开始,当地共有304位村民参与了考古发掘,“随着考古进程的深入,村民给予的支持,是考古发掘工作顺利推进的强大动力。”

来自大松山墓群考古现场附近村庄的村民,是考古队里的主力“挖土人”

  历时半年多的考古发掘,让村民知道村里“到底挖出了啥,东西有多重要,考古发现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发掘领队周必素来看,让当地村民、学生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是推动考古走向大众的关键一环。

  带着考古成果回到发掘地!在大松山墓群所在的马场镇平寨村村委门口,由数十张展板组成的知识脉络图,将大松山墓群的发掘与收获完整清晰的展现出来,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了解脚下这片土地近1400年来,都有着怎样的遗存。

来自平寨中心小学五年级的49个学生,来到“移动考古课堂”,认识脚下的土地

  “我和我爸去发掘的现场远远看过,我爸说,正在发掘这些文物,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先民生活的影子。”平寨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汤帅,在考古人员的讲解下,重新认识了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认识中华文明发展演进过程,我们村的历史是最鲜活、直观的佐证。”

“这件挖出来的宝贝,我祖辈都用过!”

  “当了一辈子农民,这些土在我眼里最平常不过,现在看土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刨地都要留心点,生怕这下面就是珍贵的文物!”今年68岁的平寨村村民王枝花,当看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竟然出土上千件种类繁多的文物,言语间满是骄傲,“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嘞,我们这个村是真的不一般!”

五年级的汤帅从考古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

  坝坝会上的“头脑风暴”

  当大松山墓群的考古发现,逐渐融入村民的生活,也将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记者观察发现,随着村民对脚下的土地,对考古工作有更多了解,对今后提供考古线索、帮助考古发掘、保护文物等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而比起学术价值,让村民感受更强烈的,是对自己家乡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土层之下感知家乡文明史

  为与村民共享考古成果,除打造移动考古课堂,“十大考古进乡村”还以开放的坝坝会方式,把课堂从会议室搬到村里的坝坝上,考古人和当地政府、村民一起谈感受、聊发展、触发思维的碰撞,明晰乡村发展的方向。

一场坝坝会,为探索“考古+”乡村振兴新模式提供有益实践

  “拿下十大,我觉得最高兴的人是我!”贵安新区马场镇栗木村党支部书记曹政涛如今“改行”了。以往走哪都是讲产业发展的他,随着大松山墓群的发掘,“文物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成为他谈工作的常用词。

  “这些丰富的考古成果,让大松山墓群关注度越来越高,村里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也让村民有了更多发展的希望。”曹政涛说,考古促振兴最直观的表现,是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大松山墓群的热度后,产生了回家乡发展农文旅的念头,“未来,大松山墓群原址将修建遗址博物馆、考古标本库房,将成为我们村的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文物不仅有尊严地留存下来,其蕴藏的内涵和意义在村民心中也变得生动起来

  202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作为我国考古领域首次制定的全国性工作与学术规划,该规划提出:“深入挖掘、整理、阐释考古成果,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实现多层次、多渠道成果转化,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

  由此可见,利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寓教于乐,更有正本清源的效果。而挖掘文化基因、梳理文化脉络、提炼文化符号,贵州考古也用多种方式助力贵安新区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十大考古进乡村,探索“考古+”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国百年考古学的价值,不止是学术意义,还体现在满足公众好奇心、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周必素表示,从“进校园、进企业、进公园”,再到“进乡村”,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不断创新公众考古活动形式,为做好考古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做出有益探索,“希望借考古成果,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群,助力催生更多乡村振兴‘新角色’。”


相关阅读

  • 种下“甜蜜桃” 结出“致富果”

  • 眼下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走进馆陶县路桥乡丝窝寨村,上百棵桃树已进入成熟期,枝繁叶茂的桃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果实,在阳光照耀下透着诱人的色泽。“我们家有30亩地果树,桃树20亩,预计
  • 樊锦诗,再捐1000万!

  • 致敬!樊锦诗为敦煌文物事业再捐1000万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举行。会上正式命名了编号381323小行星为“樊锦诗星”。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支持
  • 山西里三村:红色土地艾香飘

  • 盛夏时节,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冶西镇七岭山下的里三村,绿树成荫、艾叶飘香。“我很喜欢这个味道,非常有山野气息。”一名游客说道。游客们在艾草如茵、艾香馥郁的美景中,不时拍照
  • 宁波象山“村民说事”,入选省级优秀名单

  • 近日,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村社智治十大模式优秀数字化应用名单,象山“村民说事”榜上有名。浙江省村社智治十大模式为党建统领、民主自治
  • 五里乡: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

  • 鹤峰网讯(特约记者 刘玉菡)7月以来,五里乡金钟村积极推进村规民约建设,开展“村规民约”入户宣传、制度上墙活动,向村民讲解村规民约的重要性、如何践行村规民约等内容。以村规民
  • 梅果湾村:“共饮一池清泉”

  • 鹤峰网讯(全媒体记者 向丽莉 通讯员 吴飞鹏)中营镇梅果湾村三组(小地名杨姑堡)民风淳朴,但近些年,水源缺乏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2007年,该村3组借国家烟草烟水配套工程的东风,组里村
  • 10多分钟连救4名落水村民

  • “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彰显军人本色!”7月6日下午,雷州市北和镇金竹水库发生一起村民溺水事件。危急关头,正探亲休假在家的现役军人柯东贤看见,随后他奋不顾身跳进水库,凭着娴熟水性
  • 玉舍镇进村入户进行禁毒宣传

  • 为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近日,玉舍镇禁毒办组织各村进村入户进行禁毒宣传,为群众讲解毒品危害,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过往村民讲解毒品的概念
  • 瑞安市桐浦镇:“以新貌,迎亚运”

  • 为迎接亚运,树环保意识,创和美乡村。7月3日,桐浦镇联合桐溪村村委会开展了以“以新貌,迎亚运”为主题的垃圾大清扫活动。在此次主题活动中,工作人员所清扫的范围涵盖了村里大部分
  • 暑期一票难求不要紧 陕历博推出“云”赏博物馆

  • 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叠加了“博物馆旅游热”持续升温,陕西历史博物馆又到了一票难求的火爆旺季。为此,陕历博推出了丰富的线上数字文化产品,邀请市民游客在线上云端观赏博物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快讯|“2023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7月14日启幕

  • 大小新闻7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歆茹 摄影报道)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由
  • 苏轼:情绪不好,是你格局太小

  •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苏轼在《试笔自书》中写过一段被贬海南的经历:刚到海南时,他常常黯然神伤:“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岛呢?”想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幡然醒悟,海南是岛,可往大了看,大
  • 5个海岸生活季、100余场活动!具体活动安排来了

  • 大小新闻7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歆茹 摄影报道)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海岸生活节将通过“主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