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民日报|郑州大学的突尼斯学者贺巴:“开满鲜花的沿黄生态廊道是我的第二故乡”

日期: 来源:郑州晚报收集编辑:郑州晚报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落实,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可喜变化,许多在黄河沿线工作和生活的外国友人作为见证者,对中国高质量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结束一周的忙碌,周六一早,贺巴约上三五好友,来到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的沿黄生态廊道慢跑。中午时分,在附近寻一处农家乐,点上一条地道的黄河鲤鱼,大家一起大快朵颐。每到周末,到黄河岸边休闲游玩,已成为贺巴钟爱的放松方式。

贺巴来自突尼斯,今年30岁,已在郑州生活了8年。2012年,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决定大学毕业后来中国留学深造。2014年,贺巴从突尼斯迦太基大学高等语言学院中文专业毕业,来到郑州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后又在郑大获得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去年,她成功申请博士后,在郑大历史学院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开展中东历史问题研究。

贺巴在阅读书籍。受访者供图

“‘黄河之水天上来’,我第一次来中国时就听说过关于黄河的诗句,亲眼看看黄河的波澜壮阔曾是我的愿望。”刚到郑州不久,贺巴就和同学一起来到黄河岸边参观游览。站在黄河岸边,远眺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贺巴想起流经家乡突尼斯的迈杰尔达河,“在那一刻,我想到了故乡,也更加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深刻含义。”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今,黄河边的生态明显改善了。”贺巴回忆,刚来郑州时,冬天常有雾霾,天空灰蒙蒙的;黄河沿岸时有私搭乱建,滩涂上也能看到垃圾,每次为了找一个好的观景位置,贺巴要走很久。近年来,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天蓝了,水清了,城市更加整洁美观。

“黄河沿岸已经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贺巴说。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沿黄生态带绿化提升1685亩,造林绿化2.4万亩,还打造了全长76.5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廊道两侧鲜花簇拥,不远处滩地里青草茂密,每隔一段就建有专门的观景平台。

探寻黄河文化是贺巴的爱好。她梳理了有关黄河文化的旅游资源,一到假期,便走进河南博物院、嵩山少林寺和双槐树遗址等名胜古迹,实地感受黄河文化。“这是我跟朋友参观少林寺塔林时拍下的照片。”“这是我去河南博物院参观时拍下的短视频。”……贺巴拿出手机,与记者分享她的见闻。“我把自己看到的风景、感受到的历史底蕴分享给家人,他们都非常希望有机会来河南逛一逛、看一看。”这几年,贺巴用镜头记录下在郑州生活的精彩瞬间,发布在社交平台,收获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黄河文化的魅力。”

2018年,突尼斯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期待阿中之间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文化领域的合作。在郑州生活多年,我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开满鲜花的沿黄生态廊道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做传播黄河文化的使者,让更多人听到黄河的故事。”贺巴说。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 相约2024年底,来场“龟蛇月湖”骑车游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讯 2023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进东西山系人文廊道示范段、东湖绿道三期等重点工程,新建改建绿道100公里。因此,一季度启动的七项园林绿
  • 田镇街道黄河社区开展“学习强国”知识竞赛活动

  • 为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线上学习成为常态,线下学习融入日常,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田镇街道黄河社区举办学习强国知识竞赛活动,进
  • 一场别开生面的年俗讲座

  • □ 本报记者 罗丽为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气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8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图书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丽景讲坛”在市图书馆举办
  • 水文化 | 黄河岸边打渔张

  • 早就听说引黄灌区打渔张这个地方,一直没有机会前往。最近终于目睹它的芳容。打渔张闸区的来由,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打渔张最初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本来不在滨州境内,而是
  • 山东省:大河入海正澎湃 春潮激荡满齐鲁

  • 2022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麻湾浮桥临时拆除。刘智峰摄山东省济宁市黄河梁山段高空俯瞰图。关义华摄沿着长河遇见海,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山东省生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国政府援助叙利亚人道主义物资即将启运

  • 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了解到,中国政府向叙利亚提供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正加紧实施,2月14日即将启运。中国政府援助叙利亚人道主义物资包括3万个急救包、2万条毛毯、1万
  • 四川剑阁:高效化解民生难题 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 王作天 杨玉超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咋个是这样办事的?如果不是父亲去世,母亲多年失联,谁愿意申请这样的政策,哪个娃娃不想有一个快乐、圆满的童年?”68岁的裴安贵在办理精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