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党建引领强产业 厚植优势谋发展

日期: 来源:中国城市报收集编辑:中国城市报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高标准建设以“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中心、红色研读中心、游客接待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委组织部供图


千年柴桑,贤母之乡,岳飞驻地,渊明故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北畔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拥有独特的山水风貌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柴桑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依托“赣北眉目地”发展优势、“高铁大动脉”交通优势、“昌九后花园”区位优势,树牢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着力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效,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柴桑大地上全面铺开。

  

  聚焦组织振兴凝聚发展合力

  

  柴桑区委组织部党建室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们按照‘抓书记、书记抓’的思路,紧扣农村基层党建和城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领头雁’作用,全面压实抓党建第一责任,示范带动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目前,柴桑区已推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短板46项,破解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70余个,落实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200余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和制度成果。”

  

  今年以来,柴桑区通过持续开展“书记领航”,区、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认领农村党建项目120余个,坚持力量充实到农村、工作落实到支部、责任压实到书记,通过“领、晒、比、评”,树立大抓党建的鲜明导向。开展基层党建示范提升年活动,实施“铸魂、强基、赋能、领航、活力、先锋”六大行动,建立系统化、流程化、清单化标准体系13项,制定审签制、项目制、案例制推进细则11项,细化任务清单9类55条,持续推动“三化”建设提质增效。此外,开展“数智柴桑”建设,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立了“民情遍访”制度,共有560余名村干部下沉492个农村网格,解决问题320余件。

  

  推进人才振兴强化智力支撑

  

  曾获九江市2022年度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的刘章顺,是柴桑区涌泉乡黄洞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致富带头人。刘章顺早年在外经商,是村里有名的“赚钱能手”。乡党委通过“筑巢引凤”工程,积极回引刘章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回村后,刘章顺深深意识到要想带动黄洞村发展,必须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力量发展村集体经济。于是,黄洞村在集体流转农田土地上尝试栽种了西瓜、水稻等经济作物,仅1年时间就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的突破。

  

  资料显示,2021年黄洞村申报成立了泰邦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引领模式,按照“集体主导、企业(大户)入股、农户参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股份合作产业模式。公司成立以来,收入已突破9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400余万元,带动农户增收70万元,补助困难群众20万元。

  

  黄洞村的成功转型为柴桑区各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今年以来,柴桑区深化备案管理机制,建立村干部信息库,参照书记标准备案村干部490余人,储备后备力量1100余人;同时,柴桑区以驻村轮换年为契机,储备驻村干部人选22名,着力解决基层干部队伍作用发挥不足问题。

  

  不仅如此,柴桑区开展了“带头人孵化计划”,大力选拔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村干部每月补助300至500元;通过积极探索构建分类分岗分级的职业化体系,推动“五险一金”全覆盖,力争村干部综合待遇基本达到乡镇事业干部水平。数据显示,柴桑区落实报酬增长机制和集体经济奖补政策,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30余万元,村干部年平均报酬超过6万元;安排学历提升专项资金20余万元,累计为104名村干部提升学历,全日制大专以上比例达到30%。

  

  此外,为更广泛地引进智力人才资源,柴桑区高起点规划黄洞村、毛桥村大型田园综合体和白合村九江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依托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市柴桑区)乡村振兴学院为三产融合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化产业振兴促农文旅融合

  

  有着“九江市旅游后花园”、市民节假日“短途游最佳目的地”美誉的浔南街道毛桥村,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之路。

  

  据了解,毛桥村通过引进江西陶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庐山花溪谷”景区。景区自2021年5月1日试营业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营业额达500余万元,同时以打造4A级景区为契机,全力增资增项用于毛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打造毛桥“一园三谷两中心”,购置电动观光车20辆,完成了青瓷馆周边环境绿化改造、庐山花溪谷服务配套设施等提升项目,毛桥游客服务中心、数字乡村、云上茶谷茶园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柴桑区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思路,通过“党建+旅游+X”模式,深度挖掘“红色、绿色、古色、金色”资源,深化名人、名品、名俗、名胜“四名”品牌创建,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活水流向农村的价值洼地。

  

  今年,柴桑区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区四套班子领导下沉农村蹲点调研,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400余个;常态化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三级书记面对面共商发展良策,破解发展难题。同时,柴桑区坚持统

  筹“名人、名品、名俗、名胜”优势特色,围绕九江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目标定位,大力发展沿江生态体验产业区,带动环庐山红色研学示范区和环高铁休闲度假旅游区比翼齐飞;依托九江机场复航,高起点规划冷链物流仓储产业园;做强“渊米”“渊茗”“渊泉”系列产品,不断提高“柴优桑品”品牌聚合能力。

  

  柴桑区还运用“红色柴桑”党建品牌创建成果,串联岷山红色文化旅游区、马回岭老火车站遗址和彭湾赤湖红色名村,形成“旅游+红色文化”环庐山旅游带;依托毛桥村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区,开发出庐山花溪谷、牧心谷、山地极限探险公园等主题景点,“休闲农庄+度假”环高铁休闲带效应初显;持续打造港口观鸟休闲旅游示范区,做大柴桑(江洲)生态旅游文化节品牌,创建“水上游乐+体验”环岛湖生态旅游带。

  

  目前,柴桑区以“三区三带促三产”为核心的农、文、旅“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年均接待省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通讯员杨子萌 柯学

相关阅读

  • 陕西省首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花落商洛

  •   10月19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上,陕西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荣获第三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称号,成为陕西省首个由联合
  •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想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
  • 山西晋城: 美丽乡村建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本社记者 王占强宽阔整洁的街道、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靓丽雅致的农家小院.......仲秋时节的七岭店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丛生,移步皆美景,入目即画卷,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 新疆阿勒泰:“乡村阅读 点亮梦想”

  • 10月18日,地区读书协会走进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寄宿制学校,开展“乡村阅读 点亮梦想”阅读推广活动。活动中,读书协会工作人员与孩子们分享读书心得、共享阅读乐趣,让孩子
  • 福州仓山区仓山镇:党建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建立“党建+金融网格+社会治理”的党建工作新格局,10月20日上午,中共福州市仓山区仓山镇机关支部委员会与中共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 肃南:扮靓美丽乡村 实现共富共美

  • 近年来,肃南县持续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优化村庄建设布局,提升乡村风貌和建设品质,打造清洁美丽田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生态共富共美之路。内外兼修,“美
  • 玉门:“人才矩阵”赋能乡村振兴

  • 人才既是活力源泉,也是创新引擎。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础。扎根在乡村的人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也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玉门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