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四时之始!没有它,这一年竟被称为“盲年”?

日期: 来源:瞭望智库收集编辑:瞭望智库

2月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始。

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看来,我们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立春啊!‍‍

“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在古人眼中,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我们从东风讲起。

文 | 宋英杰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志》(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8月出版),原标题为《立春:四时之始》,原文有删减,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春从哪个方向来


所谓季风气候,每个季节都有一个盛行风,就是最经常刮什么风。古人把东风称为俊风,风也变帅了;也称其为婴儿风,感觉很柔嫩、很温润。东风这一刮,开始暖了,开始润了。所以人们才说,风不扎脸了,风具有润肤霜的功能了,那就是春风。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图源:图虫创意

《吕氏春秋》中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成。”春天的美德,体现在风,如果风不能按时来,草木便无法“春风吹又生”。

《礼记·月令》中说:“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立春,“领导们”到东郊迎候春;立夏,到南郊迎候夏;立秋,到西郊迎候秋;立冬,到北郊迎候冬。那时,大家就都知道哪个季节是从哪个方向来的,以风来判断。

且以郑州为例,立春之际,盛行风悄然发生变化,偏东风开始“领衔”。待到立秋之际,制造熏蒸感的南风消退,令人备感清凉干爽的偏北风成为主导。

图源:《二十四节气志》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为了收成要祈年,因为干旱要祈雨,因为洪涝要祈晴,人们以谦恭的态度面对天。如果说古代也有气象学,那么最发达的气象学便是祈祷气象学。

直到今日,很多乡土庙依然是阵头迎香、鸣炮赛神、管弦助阵、阜物车从、香客趋随。

2

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立春的第二候是蛰虫始振,即冬眠的动物虽然没起床,但是睡醒了,想伸伸懒腰了。有说法认为是雷惊醒了动物们,但春分的第二候才“雷乃发声”,与立春相隔一个月呢。所以,冬眠的动物的苏醒跟雷没多大关系,唤醒它们的不是雷,而是东风带来的温暖。

既然立春已然“蛰虫始振”,为什么要到春分才“蛰虫启户”呢?因为它们是在相对温暖的地下“始振”,是在“被窝”里舒展筋骨、施展拳脚。此时上面的土壤依然冰冻,尚未融化。即使融化了,“一出门”赶上刺骨风寒,也还会钻回被窝睡个回笼觉。其实人也如此,大冷的天儿,被窝里钻出来是需要勇气的,只是不会像蛰虫们那样磨蹭一个多月而已。

《安喜图》图源:王渊 | 元代(鹌鹑、喜鹊,取音安、喜,既报平安又报喜。九只鹌鹑,十二只喜鹊,九安十二喜。一年十二个月,月月皆喜庆,岁岁能久安。古人真不容易,时时处处礼天敬地、讨吉利。)

鱼陟负冰,是说冰面有的开始融化了,可以看到鱼了。可是水面有一些碎冰块,就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乍暖还寒嘛!

木之萌生,虫之蠢动。春天的物候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萌,一个是蠢,两个象征生机的字眼,但后来不知何故,很萌和很蠢有了迥异的语义。

古人认为,从立冬开始,是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和地谁也不理谁,没有互动,于是天封了、地冻了。天地不通,闭塞成冬。从立春开始,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和地再度和好,恢复亲切交流。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万物应节而生,随气而长,所谓春令也。所以古人“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

春天礼敬大地,但不要以雌畜为祭品,别砍树木,别掏鸟巢,别杀幼兽、雏鸟……让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春令般仁慈宽厚。

3

为什么立春比立冬还冷


虽曰立了春,但气候意义上的春季往往尚未到来,“打了春,四十八天顶牛风”“立春暖一日,惊蛰冷三天”,寒与暖的纠缠依然处于胶着阶段。

立春虽然叫“春”,可实际上气温很不像春。按照气温标准进行运算,960万平方公里当中只有约67万平方公里是春,只占全国总面积的7%左右,其他都还是冬。立夏时,约有80万平方公里是夏,只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夏似乎也是徒有虚名。立秋时,约有372万平方公里是秋,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9%。对于多数地区而言,立秋尚未秋。立冬时,约有611万平方公里是冬,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所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当中,立冬是最像冬的,立春是最不像春的。

立春季节分布图。图源:《二十四节气志》

大多数地区都是这样的情况:“四立”之中,最热的是立秋,其次是立夏,然后是立冬,最冷的是立春。立春比立冬还要冷,这让立春情何以堪呢?

“四立”之中,节气起源地区的气温状况,除了立冬之外,其余均不能表征气象学意义上的季节更迭,所以“四立”之天文内涵大于气候意义。

如果仍将“四立”作为划分季节的节气,那么就与现代语义存在显著差异。按照节气物语,立冬的标志是“水始冰”,立春的标志是“东风解冻”,是以水之相态变化作为冬春之分界。而在现代,刚解冻不能算作春天,春天的日平均气温需要保持在10℃之上。这就类似于“霾”的古今之异。

有人问:“难道古代也有霾吗?”另有人答:“当然有,不然甲骨文中怎么就已经有‘霾’这个字了呢?!”

甲骨文里的天气。图源:《二十四节气志》

实际上,古代的“霾”字侧重表征的是视程障碍。《诗经》有云:“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是说整天刮着风,弥漫着霾。终风,不是风终止了,而是终日刮着风。那时所谓的霾,常曰风霾,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浮尘扬沙。现代所谓的霾,恰恰是因为微风或静风,污染物乘机积聚所致,所以才要“等风来”。

立春是全国平均气温“转正”的节气。立春日仅比大寒日气温上升0.77℃,但立春时节比大寒时节气温上升2.60℃,全年气温的第一根“大阳线”。然后,雨水时节回暖放缓,惊蛰时节回暖提速,春分时节再放缓。在清明时节,回暖速率达到整个春季的峰值。

小寒到谷雨期间逐日全国平均气温演变图。图源:《二十四节气志》

立春时节,“未冻”加“解冻”的面积,大体上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所谓“立春一日,水暖三分”,固然有些夸张,但真的是在默默地解冻。“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大地已然开始渐渐地积攒着暖意。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树春风有两般。别说各地回暖次第,一棵树上尚且不同。有一句诗,“吹暖东风自不忙,徐徐一例与芬芳”。所以别忙,慢慢地,风就暖了,花就香了。

4

立春这顿饭:春盘春饼


立春的风俗多到难以胜数,如鞭春牛、挂春幡、剪春胜……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风俗最丰富的,几乎没有之一。我觉得,冬至的官俗多,端午的民俗多,而官俗、民俗俱多的,是立春。民以食为天,就说说春盘吧。

春盘的风俗始于晋代之五辛盘,用于宴席和馈赠。唐《四时宝镜》曰:“东晋李鄂,立春日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馈贶。立春春饼生菜,号春盘。”按照晋《风土记》记述,这五辛“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葱、蒜、韭菜、油菜、香菜。目的是“五辛所以发五脏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不止五种,还可以根据本地物产,自由组合。

以前说起五辛,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葱、姜、蒜、辣椒和芥末,然后觉得自己实在是过于重口味了。古人认为,一冬积聚的浊气,需要N种辛辣之物合力驱除。并且“辛”与“新”同音,或有食辛以迎新之意吧。

杜甫的《立春》诗中写的春盘有生菜和萝卜丝,并且延续以薄饼卷而食之的传统。苏东坡诗云:“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主菜是青蒿和黄韭。各个时代的春盘略有不同,但生菜、萝卜丝、韭菜大体上是春盘中的当家蔬菜。

春盘虽是民间小食,但也渐渐传入宫廷。从北宋至明、清,皆有皇帝在立春前后向百官赐春盘的记载。北宋时“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盘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蔔为之,装饰置奁中”。不仅有春盘,还有春酒,大内制作的“盒饭”就是不一样。

明代申时行有《立春日赐百官春饼》诗:“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饵琼肴出太官。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民间亦以春盘相馈”,作为相互祝福的一种迎春礼节,就如同现在中秋节馈赠月饼。“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立春后出游,谓之讨春。”《帝京岁时纪胜》:“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北平风俗类征·岁时》:“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

更简朴的,即使没有春盘,总要啃萝卜以为“咬春”。《明宫史·饮食好尚》:“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燕京岁时记》:“(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苦寒太久,丝丝缕缕的春意都会令人欣喜和躁动。小时候每到这时,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咬春”,咬住不放,春天不许轻易溜走……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集团为库叔提供3本《二十四节气志》赠予热心读者。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之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及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模式。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建构了中国人的生活韵律之美。几千年的节气文化,在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书为你讲述节气文化在这个时代的“未完待续”。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30)将随机得到1本赠书。

相关阅读

  • 强信心·开新局丨新华时评:立春时节话“三农”

  •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题:立春时节话“三农”新华社记者王立彬2月4日,立春。对于二十四节气之首,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立春习俗,其中大都包含着勉农劝耕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五谷丰
  • 立春!应该到哪里“找春天”?

  • 今天是立春节气立,是“开始”之意从立春开始我们想用一整年时间也来“立”一个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的新栏目《行走的二十四节气》——追着24节气的脚步开启一场与物候、习俗以及
  • 【你好武汉】今天10时42分,即将迎来…..

  • (手机横屏观看)沙洲 城市摄影队 杨科 摄

    2月4日周六⛅
    今天:多云转小雨最高气温:9℃, 最低气温:1℃湿度:55~95%, 风:偏北风2到3级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北京时间2月4日
  • 今年立春,春打五九尾还是春打六九头?

  •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北京时间2月4日10时4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节,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关于立春,民谚有“春打五
  • 就在明天,10时42分

  • ·立春春天是远道而来的浪漫微风轻拂,日光温暖万物复苏,开始肆意生长明天(2月4日)10时42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自此节气又开始了新一个轮回意味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兔年
  • 值班老总读报|出发吧!在这个春天里

  • 河北日报客户端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它意味着大地回暖、万物生长,意味着新的轮回和开始。2023年2月4日,也就是明天,我们将迎来这个美好的节气。以立春为起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四时之始!没有它,这一年竟被称为“盲年”?

  • 2月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始。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
  • 卢旺达首都一玉米干燥棚倒塌至少11人死亡

  •   新华社基加利2月3日电(记者吉莉)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郊区一个玉米干燥棚3日上午倒塌,造成至少11人死亡、36人受伤。  据卢旺达媒体报道,事故发生在加萨博区鲁索鲁鲁镇。该
  • 新乡市南水北调中心 三大项目助力我市发展

  • 2月3日,记者从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以下简称市南水北调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狠抓南水北调南线、东线和
  • 内外贸一体化“青岛经验”获全国推广

  • 本报2月3日讯 近日,青岛“标准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试点做法案例,从全国众多试点中脱颖而出,入选商务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为全国内外
  • 强信心·开新局丨新华时评:立春时节话“三农”

  •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题:立春时节话“三农”新华社记者王立彬2月4日,立春。对于二十四节气之首,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立春习俗,其中大都包含着勉农劝耕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五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