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探索“三圈共建+”模式让村民享受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

日期: 来源:北京海淀收集编辑:北京海淀

苏家坨镇七王坟村将乡村治理与物业化管护融合推进,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道路焕然一新,增加了不少停车位,停车更有秩序啦!”家住苏家坨镇车耳营的张先生说。

“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村里也有休闲广场,我们生活得更加舒心了!”上庄镇罗家坟村的李阿姨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聚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凸显和农村地区治理水平提升面临的诸多“堵点”问题,在完成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补短板任务的基础上,着眼于引入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建立保留村标准化管护机制,着力提升村庄品质,用心用情把民生实事办好。

补齐短板

推进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滨河道路两旁之前车辆乱停乱放,交通状况不是很好,乱堆乱放的情况也经常有,既不美观也影响大家出行安全。”上庄镇常乐村村民王女士说:“这个月美丽乡村工程完工了,在滨河道路两侧改造建设了滨水长廊,增加了绿化,同时还设置了座椅,方便我们休闲散步,环境好了我们心情也舒畅了。”

海淀区规划保留村庄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区,随着车辆的普及使用,停车难、停车乱成为村里的一大困扰。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直面村民群众的关注点和需求点,把停车场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工程建设的着力点,积极与苏家坨镇、上庄镇开展上下联动、同题共答。

“区农业农村局会同苏家坨、上庄两镇,通过调研、实地查看,结合村内空间现状,指导两镇整合村内闲置土地,科学规划停车场和车位,编制出了实施方案,同时规范停车秩序,有效优化村内公共环境,停车难和乱停乱放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持续提升。”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文良说。

随着停车场的建成,今年我区各村共新增了停车位3700余个,同时通过规范停车秩序、停车位划线等措施,村内停车混乱等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道路平整了,出行更加顺畅!”

“头顶的电线整齐了,我们安全感都提升了。”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像是打开了话匣子。

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的重点工作。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聚焦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次围绕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完善保留村庄标准化管护工作机制深入村庄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部和村民座谈,了解村庄需求,现场解决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各镇针对村庄人口、需求、基础设施等情况,制定形成了规划保留村庄标准化管护实施方案。

“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和经济实用原则,开展了主街外立面改造、架空线梳理、停车场建设、景观绿化以及污水、雨水、供水等地下工程和道路恢复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目前,24个规划保留村均已完成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区农业农村局村镇建设科科长邹佳佳说。

物业进村

打造村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在上庄镇罗家坟村,通过引入准物业化管理,打好“建、治、管”组合拳,着力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管护水平,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走在村中,记者看到,村中道路平坦宽阔,车辆停放有序,休闲桌椅、健身器材、宣传公告栏等设施配备齐全,垃圾分类桶码放整齐,整个村落环境干净整洁。时不时能看到身着统一服装的物业人员在维护村落环境。

“我们是按照城市社区的物业标准开展村庄保洁、治安、消防等设施管护工作,标准是统一的。”罗家坟村物业公司经理徐东红说:“所有工作人员是统一服装和工具,持证上岗,包干包片开展物业服务工作。”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罗家坟村在区、镇的指导下,不断强化“三圈共建+”模式,共同促进村庄治理有效提升。

“‘三圈’是指党建引领圈、三方联动圈和细化服务圈。”罗家坟村党支部书记郑彦民告诉记者,党建引领圈,就是发挥村党支部在准物业化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党员干部下沉物业公司,指导物业公司结合考核细则提高服务效能;三方联动圈,是指村党支部、物业公司和村民形成三方联动机制,村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厘清物业管理和村民自管职责分工,形成物业、村民协同共建;细化服务圈,就是整合物业公司保洁、治安、控违队伍,针对人居环境考核细则,从细节处抓好环境整治。另外,强化监督考核,通过村党支部、村民打分和物业自查,发挥监督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水平。

记者采访了解到,同样实施准物业化管理的苏家坨镇七王坟村环境卫生也由专人负责,村庄街坊路每天循环清扫,生活区域生活垃圾循环捡拾不存量、收集站日产日清,大件垃圾及堆物堆料机动巡检,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村民何先生说:“我本身就是七王坟的村民,通过物业公司招聘成为了咱们村的安保人员,白天不出村就可以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真的是太好了!”通过积极引导物业公司优先聘用当地村民作为保洁员、维修工、安保人员,促进村民就业,是推动村民在准物业化管理中,既做参与者、服务者,也做受益者的有益探索。

迭代升级

探索建立标准化管护长效机制

“七王坟村管理得好,我们都有目共睹,今年我们村刚建设完成美丽乡村,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村庄环境能不能长久保持,设施能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不过,听说咱村马上也要有物业啦,就是像七王坟村那样,物业进驻把村子管起来,那样我们也放心!”家住苏家坨镇聂各庄村的张女士向记者说道。

海淀区有24个规划保留村,其中只有罗家坟、七王坟和柳林3个村实施了准物业化管理,今年海淀区完成了保留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任务,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管并重,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长期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村民对此需求也很强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研促谋,充分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村庄、物业公司了解村民需求和物业公司的意见建议,发放调查问卷,与苏家坨镇和上庄镇“上下联动”,调动广大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区农业农村局还会同区城管委、区财政局、区水务局等部门加强“条块协同”,组织召开沟通协调会,就村庄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街坊路、节能路灯、排水管网、街坊路绿化等内容定额标准进行充分沟通和研究,形成标准化管护实施方案。

“海淀区的保留村庄有一部分是人口倒挂村,人口一多管理起来就更加困难,我们充分总结、借鉴准物业化管理的经验,推广建立标准化管护机制,使之真正发挥实效”。邹佳佳介绍说,标准化管护机制坚持“区级统筹、镇村主体,城乡一体、专业管理,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村庄保洁、村庄治安消防设施三类16项内容纳入管护范围,统一人员费用标准、明确管护内容定额标准。为确保标准化管护取得成效,除区财政进行专项资金保障外,制定季度考核、日常监管、设置镇级奖励资金等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调动镇村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机制平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通过党建引领推进村庄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共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管住、管好人居环境、停车秩序、治安消防,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如今,随着海淀区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规划保留村标准化管护政策也将全面推开。区委农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明表示:“为民办实事,解决真问题是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应当在城乡管护标准实现一体化,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落实北京‘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通过出台保留村标准化管护方案来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实现建管有序衔接,推进保留村综合整治,不断探索具有海淀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吴艳瑛)


相关阅读

  • 今天我出镜 | 周子才: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 周子才进村为群众讲解健康知识。周子才(右)单独为百岁老人唱了一段以健康知识为内容改编的快板书。周子才(左)为村民测量血压。周子才(右一)为听健康知识讲座的群众发小礼品。周口
  • “新”火普群众欢度彝历新年

  • 11月20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彝历新年,昭觉县解放沟镇火普村群众欢度新年,格外热闹。清晨,平均海拔2700米的火普村雾气腾腾,满地霜白,凉意十足。天刚亮,村民们就起来洒扫庭院,磨刀,洗碗筷
  • 承包地被占引起纠纷,22年行政登记争议终得化解

  • “我今天向法院递交了撤回起诉申请书,压在心头22年的石头终于搬走了……”10月19日,申请人张英(化名)向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许丹打来电话,告知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西山中法文化小道”发布

  • 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供图日前,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在中法文化论坛海淀系列活动中发布了西山中法文化小道。“西山中法文化小道”是在西山的徒步路线,从音乐谷出发,经草
  • 我区建设“1+1+46+N”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

  • 区妇联/供图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为深入研究适合海淀家庭儿童发展的家教体系,在市妇联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1+46+N”家庭教育指
  • 智慧生态牧场建设的“领跑者”

  •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养殖业的关键词之一。在数字化时代,智慧牧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功能,为养殖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创新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