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为了更美的上大!校园建筑背后的“神秘”设计师是他!

日期: 来源:上海大学收集编辑:上海大学

身为SHUers

一定对这些建筑非常熟悉吧

溯园、尔美食堂、24小时学习中心

一站式服务中心、入海口……

这些上海大学的标志建筑

都出自王海松老师之手

2000年来到上海大学并任教至今

二十多年的光阴

王海松老师伴着上海大学一起成长

其间,他负责设计与改造了

无数校园建筑

定格成上大人记忆中难忘校园风景

可以说

王海松老师为上海大学校园建筑乐章

增添了亮色

寻文化之根,传承校园历史

提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中的标志建筑,溯园或许会第一时间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从高处俯瞰,整个溯园就像是树木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生生不息地轮回着,镌刻着上海大学的光荣历史、葱茏岁月。在上海大学的校园里,溯园是老与新的相逢,历史与未来的交汇。

于2014年竣工的“溯园”是上海大学校史陈列的室外展示区域,寓意追溯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之办学理念与精神,同时也是王海松老师为上海大学所做的第一个校园建筑设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上海大学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有义务、有责任去把我们的文化传统、历史延续下来。”王老师回忆起接到“溯园”设计工作时的情形,“接手这样一个重要的设计工作,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是当仁不让的。”作为当时的建筑系主任,王海松老师的设计理念很明确:“要做场所改造”。王老师希望,溯园能成为一个让人沉浸、追思的小园子,它应该成为“一个镌刻上海大学历史的校园景观空间”。

在谈到溯园的设计理念时,王海松老师说道:“它既可以展示上大的一些文史资料。也能让学生和老师在徜徉、驻足中感受上海大学的磨砺岁月……”

经过好几轮的方案比较、修改,王海松老师的设计最终被选定,并被实施完成。现在被上大学子熟悉的“溯园”,其名字也由王老师所起:“溯园”寓意“追根溯源”,也点明了百年上大不断追寻的精神源头。

以人为本,塑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孕育校园建筑文化,校园建筑文化彰显校园特色。在上海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塑造上,王海松老师也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文化基因一方面源自上大的红色血脉,另一方面来自不断进取、日新月异的新发展。”在王海松老师看来,上海大学是具有光辉历史的,也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从校园环境到师生员工都是充满活力的。

建筑设计要不惧观点的碰撞,不断践行崭新的理念。在实验室的设计中,王老师强调应考虑不同学生的身高,宜采用高度可调节的圆凳,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固定高度凳子。王老师说“校园文化与学生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学校的环境要有仪式感,对老师同学而言要有亲近感,在美观的同时还要高度宜人性。”

王老师对于上海大学校园文化的深入思考也体现在他对于建筑改造的方式上。王老师认为,“老的部分要继续发挥承载历史记忆的功能,而新的部分则要展现出国际一流的志向。”

位于延长校区的南大楼,建造于1925年。在王海松老师手上,这座饱含历史韵味的建筑经过“续形”“换骨”,在保留了外墙原貌的同时又使内部焕然一新。

南大楼改造完以后,老师同学们的评价是“王老师下手很轻,看上去没怎么改造,但里面格局其实都优化了,包括布局、采光等等,还增加了很多的国际化的设计。”王海松老师就像一位良医,为老迈的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需求为先,打造粘性校园

谈到自己所秉持的“粘性校园”设计理念,王海松老师说:“粘性校园”就是要提升校园对师生员工的粘性,为师生提供宜人的学习、工作、交往空间,让老师同学都热爱学校。

其中,尔美食堂的改造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尔美食堂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北门附近、风雨操场对面,改建工作于2020年6月开始施工,8月竣工。王海松老师充分利用二层平台设置景观就餐位,让原本闲置的平台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丰富了餐厅室外景观,让餐厅室内外都充满了活力和粘性。

“食堂不是一天三顿饭的时候学生才去的地方”,在王海松老师看来,尔美食堂就是一个校园的粘性空间:在非开饭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带电脑过去在那自习、讨论。为了做到这点,王海松老师设计时在食堂中设置了“水吧”,以及很多圆桌、高桌、面对面的桌子,营造了丰富的使用场景。改建后的尔美食堂成为了“潮流美食家”们的聚集地,也成为学校的“网红”食堂。

宝山校区图书馆的24小时学习空间,是上海大学又一新的文化地标,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你是否知道在宽敞明亮、五脏俱全的24小时图书馆竣工之前,那里还仅仅是个局促的、封闭的超市呢。

秉持着“为上大师生设计一个灯火不灭的学习空间”的初心,王海松老师对这一地块进行了精心设计,结合师生们的行为模式,王老师设计了功能不同的空间区域,并对灯的形状、光源色温、照度等都进行了细细的思量,营造了温暖舒服的学习氛围。对诸多细节的百般挑剔,无不体现了王老师对师生需求的注重。

秉持理念,投身社会服务

“建筑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工程的问题,工程是基础课、必修课,是建筑的骨骼;建筑更需要跟人文,跟一些思想性、情感性的东西挂钩,这是建筑的血肉与灵魂。”和一般大学将建筑系放在土木或工程学院不同,上海大学的建筑系设置在上海美术学院下,王海松老师在担任系主任时,把“服务于城市、服务于人”作为建筑系学科发展的重要理念和特色。

王海松老师说,“建筑师是一个很好玩的职业,厉害的建筑师都会设计家具、杯子等等,设计是相通的。”他充分利用美术学院在综合类大学的优势,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例如带领研究生团队和通信学院合作,参与了“多功能老年护理床”项目的美学设计;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参与“先进钢制刀具”的美学设计……

王海松老师不仅帮助学校做建设,还致力于大都市郊区的乡村建设,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过程中,先后出版了《上海古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上海卷》《上海乡村传统建筑的元素》等书,王老师说:“大都市郊区的乡村建设,要有城市的先进技术和意识,但并不应该把所有的乡村都变成城市。”秉持着这样的人文关怀,王海松老师以建筑家的身份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上海大学阔步前行的征程上

上海大学的建筑也同样在生长

以“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为目标

镌刻在上海大学校园文化与历史中

相信未来

新建筑的落成、旧空间的改造

会继续发生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

服务师生、便利生活、塑造美好

构筑成美好的校园生活和难忘的上大记忆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采写:郭艳青、秦川

编辑:张梦飞

责编:周婷南


相关阅读

  •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彰显担当

  • 近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主办的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绿色建造与绿色建筑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论坛积极践行“双碳”战略
  • 官宣!济南站新建北站房规划方案公示

  • 期待已久的济南火车站北站房方案终于亮相了。4月21日,济南站增设北站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从公示图来看,北站房地上两层,设计上运用竖向元素形成简洁的建筑形象。目
  • 文明的坐标|福建土楼“观赏天地方圆”

  •   崇山峻岭之间或圆或方的土楼,是人们对于福建古民居最直接的印象。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以土墙、杉木和
  • 品读|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同孩子相处,是门功课

  •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4期内容上小学时,我是有名的“捣蛋鬼”。比如自习课上迟到,同学们都沉浸在学习中,我会猛地踢开教室门,“砰”一声吓得好多同学一激灵。老师讲课的时候,我
  • 上海市档案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办法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档案培训课程咨询联系方式13241838330 杨老师18601296758 黄老师13287785613 朱老师13256176502 闫老师往期精选●人事档案转递的要求●建设项目档案
  • 文化保定|千河诗词,助我成长

  • 在涞水县委宣传部搞新闻报道工作十多年,曾遇到过一些老师,特别是赵品光老师让我终生难忘。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县委宣传部上班的,那时还年轻。由于是搞宣传报道工作,所以只
  • 成都市第一届 建筑职业技能人才大赛圆满落幕

  • 4月21日,由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总工会共同主办的成都市第一届建筑职业技能人才大赛圆满落幕。据悉,成都市首届建筑职业技能人才大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今明两天山西有降水天气

  • 4月23日6时30分,山西省气象台发布短期公众天气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预计今明两天我省有降水天气。具体预报如下:今天白天:全省阴天,朔州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雨夹雪,山区
  • 整治人居环境 绘出乡村新貌

  • 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扎实整治人居环境,绘出乡村新貌。加强宣传,提高整体认识。各社区、各村干部积极利用马扎会、圆桌会等方式,向群众宣讲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整治相关措施
  • 学生勇抓小偷,成学校里的“活案例”

  • “我看到他鬼鬼祟祟跟在一男一女身后,趁对方不注意将男子包里的手机偷走,于是赶紧上前提醒失主,带着他们追上小偷并将其制服,拿回了被偷的手机。”这是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检察
  • 四川女足主场0:0战平广东女足

  • 4月22日下午,女超联赛四川女足在江油市体育中心主场对阵广东女足,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四川女足0:0战平广东女足。随着一声哨响,比赛正式打响,两队队员迅速拉开阵势。四川队非常活跃,
  • 女子被分配“3男1女”软卧车厢!12306回应

  • 五一假期马上就要来了,大家不可避免会遇到单人出行的情况,如果在火车的过夜车厢中异性较多,你会介意吗?近日,有女子发帖吐槽称自己乘坐软卧过夜车厢时被分配到“3男1女”车厢,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