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武汉大学34岁教授刚入职1年,发论文破解170年难题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近日,武汉大学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授,在《自然》发文破解了一个困扰科学家170多年的化学难题。他就是陈才友,是该论文通讯作者之外的唯一作者。

落“樱”缤纷时节,《中国科学报》走进武汉大学,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见到了这位“准90后”教授(1989年年底出生)。

陈才友的办公室,除了一桌、一茶几、一沙发,几乎塞不下其他东西。他笑着对记者说:“办公室本来挺大的,我主动隔出一部分放仪器了。”

实际上,学校已经为他们团队提供了13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而在他办公室的隔间里,仍然摆放着许多设备,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实验室是产出成果的地方,应该尽量多占一些位置,办公室倒不需要那么大。”面前这个长相斯文、说话条理清晰的年轻人比一般同龄人更加理性、务实。

陈才友(左)和Gregory C. Fu。受访者供图

Nature发表论文

他们的成果破解了170多年的化学难题

不久前,《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中,陈才友和通讯作者Gregory C. Fu通过引入Cu/手性噁唑啉催化剂,成功实现了alpha-卤代二级酰胺与一系列氧亲核试剂(广泛的酚、醇等)的不对称C-O成键反应。

C-O键广泛存在于药物、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分子等有机化合物中,其中包括IMPDH抑制剂和手性除草剂萘普草等,因而C-O键的高效构建在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国际上最为高效的构建C-O键的方法之一是氧亲核试剂的烷基化反应,即著名的Williamson反应。

Williamson醚合成法于1850年首次报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氧亲核试剂烷基化方法。然而,Williamson反应有很大局限性,不适用于二级以上亲电试剂等含有大位阻的反应底物,同时也不能用于手性C-O键的构建。在“不对称Williamson反应”这个化学细分领域的研究上,过去170多年未能有人实现突破。

陈才友和Gregory C. Fu则破解了这一化学难题,将相关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

Gregory C. Fu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也是陈才友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期间的导师。刊发于《自然》的这篇重要论文,作者只有他们两个人。

一般刊发于《自然》这类顶刊的学术论文,往往集合很多研究人员的智慧,通常一篇文章会有多名合作者,有的文章合作者甚至超过100位。陈才友他们的这篇重要论文作者为何如此“少而精”?

陈才友告诉记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一所“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全校师生不过三四千人,因此每个课题组的规模都不大。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期间,他所在的课题组有很多课题,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两项研究,每个人都希望努力解决一个研究上的重大问题。

独立研究意味着个人工作量变大。要实现一项研究突破,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不得不去学习反应动力学、电子顺磁共振、DFT计算等很多跨学科知识。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陈才友独立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才得以显著提高。

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哪个更好?陈才友认为,二者各有利弊,独立研究更锻炼人,合作研究效率更高,具体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来选择。

珞珈山是他“必须要回的地方”

陈才友的学习成长经历与珞珈山、武汉大学密不可分。他是湖北鄂州人,2008年高中毕业后,从本科到博士都在武汉大学就读。“我最美好的青春在珞珈山。”他说。 

9年的时光,不仅让陈才友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强的研究能力,一度获得“武汉大学十大学术之星”称号,还让他对这所美丽的校园充满眷恋。

他对武汉大学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即便身在异国他乡,也经常想起“珞珈的山色、东湖的湖光”。他的妻子也是武汉大学校友。因此,完成海外研究和学习后,重回母校是他们夫妻俩毫无争议的“共识”。

谈起在武汉大学印象最深刻的事,陈才友想到了他的博士生导师张绪穆教授。在做研究过程中,张绪穆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发现全新的催化剂,并给它们命名。陈才友特别感佩“导师的胸襟”,因为他从不夺人之美,谁的研究贡献多,他就以谁的姓氏命名。

于是,催化剂的国际命名中,就有了Tangphos(一位姓汤的年轻教师)、Zhangphos(一位姓张的学生)、Duanphos(一位叫刘端的学生)等。而当对陈才友起较大作用完成的催化剂命名时,大家却犯了难,因为Chenphos已经有了。于是陈才友就和导师商量,直接以学校简称命名,于是在化学催化剂群落里,Wudaphos诞生了。

这件事对陈才友影响很大,因为他学会了怎样培养和成全后学。陈才友告诉《中国科学报》,他希望充分发挥团队里每个人的专长,同时尽最大可能创造好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科研道路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发论文不是科学研究“终极目的”

作为一名年轻学者,陈才友已经发表了多篇顶刊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8篇,同时获得5项专利。回国入职武汉大学不到一年,他又在《自然》发表重磅研究。

面对外界赞誉,陈才友有清醒的认识。“发论文只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他告诉记者,他和团队目前正在研究的手性C-O及C-N键的构建,在手性药物合成上有很大利用空间,有望显著提高药物性能、降低制备成本。

采访结束,陈才友将记者送至办公室门口后,接着又钻进了实验室。

他希望,未来他和团队能立足于所在领域,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攻关、努力取得引领性原创成果的同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务实研究,并确保这些研究能够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给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年4月12日 第1版 要闻 原题:“少而精”合作破解170年化学难题)

【编辑:王戎飞】

相关阅读

  • 注意!武汉大学等15所在鄂高校撤销50个专业→

  •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据《通知》,本年度全国高校共撤销925个本科专业。 梳理发现,武汉大学等15所在鄂高校共撤销50个专业,
  • 粤东化学与化工技术创新博士论坛召开

  • 昨天下午,第一届粤东化学与化工技术创新博士论坛暨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化学与化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拉芳大厦举行。市政协副主席马清亮参加活动。论坛上,来自粤东6所高校
  • 这次硕士也可以!武大公开招聘36名辅导员

  •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一般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或少量获得硕士学位且表现特别优秀……4月14日,武汉大学发布2023年春季学生辅导员招聘启事,计划招聘学生辅导员不超过36
  • 曹忠:让学生领略到化学的魅力

  • (通讯员 彭骏捷 游明卫 刘芯宇)他治学严谨细致,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深受学生们尊敬和喜爱。在科研领域,他是一位实力强劲、经验丰富的学者,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新世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武汉大学34岁教授刚入职1年,发论文破解170年难题

  • 近日,武汉大学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授,在《自然》发文破解了一个困扰科学家170多年的化学难题。他就是陈才友,是该论文通讯作者之外的唯一作者。 落“樱”缤纷时节,《中国科学
  • 厚植博弈之论 筑梦创新管理

  • 大凡弱者生存,必要有“水性思维”,要顺大于逆,要柔多于刚。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博弈论不仅属于数学范畴,还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等学科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南京大学
  • 泰安肥城公开征集18类民生领域违法行为线索

  •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8日讯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省、市局安排部署,肥城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打击以下18类民生领域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