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5·18国际博物馆日 | 云端到线下、创新到传承,博物馆“数字+”打通文化传播新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来自国际博物馆协会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危机加快了古老文博拥抱前沿科技的速度,2020年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增加了15%以上,文博由此成为数字化浪潮的领航者。

进入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发展,国内旅游行业由线上回归线下,博物馆行业亦是如此。但在经历三年数字化变革后,数字技术和博物馆正产生着前所未有的联系,许多的博物馆也将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化建设列为重要的、战略性选择。

在即将临近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各大博物馆纷纷抓住机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游客,希望以此撬动游客复苏热潮。

拥抱“数字+”,博物馆转移线上

“欢迎大家收看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直播,这是‘我堆’新馆首次开放,重量级国宝即将亮相……”这是三星堆博物馆的一次日常直播场景,疫情期间,这类线上直播层出不穷,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的独特风景。

国际博物馆协会报告显示,和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相比,博物馆的线上活动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线上藏品、线上的展览、活动线上直播和社交媒体的使用上。2020年,增加线上藏品的博物馆占比例是18.1%,2021年是32%;2020年增加线上展览的博物馆是16.4%,2021年是22%;采用线上直播的博物馆2020年是19.1%,2021年是28.1%。使用社交媒体的博物馆2020年是47.5%,2021年达到了53.4%。

当游客因疫情原因无奈“宅家”,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持续走高,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进程加速,博物馆纷纷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云游博物馆”渐成疫情防控期间文化生活新方式,也是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保持活力的关键。

而在这期间,也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博物馆“数字+”产品。

博物馆的“云智慧”

当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又一热门方式的时候,各大博物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游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亮出“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举例来说,甘肃省博物馆通过拓展线上内容等方式,不断探索直播模式。统计数据显示,该博物馆两场时长数小时的线上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90多万,点赞数超过50万,参观人数超过该馆2019年全年客流量半数以上。

苏州博物馆疫情期间两场直播共计吸引193万观看流量,共计58万人观看,相当于苏州博物馆近3个月的观众量,当天文创产品成交额较往日翻了4倍。

除博物馆本身具备优秀的文物基因外,能将“数字+”运用的如火如荼才是部分博物馆在线上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以早早挖掘“数字+”产业的敦煌研究院举例,敦煌博物馆将全部展陈进行数字化采集,设置菜单式语音讲解,建成了多视角的数字博物馆,实现了电脑和手机移动参观,同时运用AR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莫高窟智能导览和“窟内文物窟外看”,相继推出“数字供养人”“云游敦煌”等数字文化产品。

营销出“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故宫在“数字+”领域的发展更是得心应手,2020年是故宫600年,为纪念这段恢弘的历史,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打造数字故宫小程序——“畅游多宝阁”,利用线上展览,轻交互的新形式,突破文化传播的壁垒将600件故宫文物呈现在成千上万人的眼前,同时摒弃传统的目录分类法,把文物以纹样串联作为线上数字展的导览线索,解决“博物馆疲劳症”的问题。数字化文物浏览体验打破了枯燥的观赏模式,上线1周的体验人次就达到了500万,平均在线时长2分钟,体验中流失率仅为5%。推广期结束后,每日仍有近3000的互动量,老用户留存占比20%,打破了72小时快营销模式。

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底蕴丰厚,有巨大流量优势,与这类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则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如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这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回归线下,博物馆又会带来哪些惊喜

三年的蛰伏让博物馆行业渴望回归线下,伴随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多地文博机构恢复开放。与此同时,许多博物馆也在思考,之前“云刷馆”的线上模式是否可以与线下活动互补,在疫情结束之后,给博物馆带来更多发展可能。

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推出了“云上博物”体验,观众可使用不同手势动作与虚拟人动画同步,同时,以虚拟人身份在“云上博物”各数字展厅间穿梭逛展。在南京博物院数字馆入口处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自5月18日起,将上新“明鎏金喇嘛塔”和“清端石龙珠海水砚”两件文物的三维体验,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了“南都繁会·文创市集”公众体验活动、非遗传承技艺展示、非遗展演——苏剧折子戏等线下活动。

博物馆日期间,铁岭、辽阳、阜新等市的博物馆也纷纷推出“云上看国宝”线上展览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将推出“云上博物”主题直播。

在2023年这个行业复苏之年,众多博物馆正通过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一方面展现数字化博物馆魅力,另一方面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再现着博物馆的力量,吸引更多游客以多种方式参观游览博物馆,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接触学习到更多知识。

而对博物馆来说,运用数字技术,一方面可以保护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可以借信息化的力量,扩大文化遗产传播途径,这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线上展览也将吸引关注,“反哺”线下,撬动博物馆IP开发;而当博物馆线下热度高企,也将直接带动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的关注热度。

当科技走入博物馆不再是新鲜事,线上与线下的界限正逐渐模糊,在博物馆数字化需求持续旺盛与观众线下看展需求逐渐高涨的双重影响下,不仅在2023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更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将借力“线上”与“线下”实现创新与传承,最终实现“两条腿走路”。

(文中图片均由文旅中国记者拍摄)

作者:保雪菲

责编:陈道霞

相关阅读

  • “国内博物馆20佳”,天一阁上榜!

  • 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携程网发布“国内博物馆20佳”及“十大文博游目的地”。其中,“国内博物馆20佳”根据博物馆预订人次,结合线上搜索热度及馆藏数量进行排名。宁波市
  • 民办博物馆,你还好吗

  • 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 王艳琼 杨世丹 邬敏 郭婧 实习生 单予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博物馆资源丰富的浙江,除了国有博物馆,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它们的办馆之路走
  • 营田镇举办“湘易办”超级服务终端推广培训会

  •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通讯员/邓亚奇)5月17日,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各村(社区)召开“湘易办”超级服务终端全区推广培训会,全镇11个村(社区)80余人参加培训。“湘易办”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
  • 强动能 抓项目 促发展 山海关区各大项目强劲提速

  •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已呈现主体轮廓,施工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山海关北门至角山脚下,绿化工人正在给长城风景街区栽种绿植;华恒生物
  • 5.18国际博物馆日:“泥”往哪儿“陶”

  •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近期沂源
  • 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 4月27-2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位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了会议。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技术体系化创新”为主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长顺摆所:制种油菜机收忙 省时省力又高效

  • 入夏时节,万物繁茂,长顺县种植的12万亩油菜迎来了丰收,金灿灿的油菜花摇身一变,成了颗粒饱满的油菜籽。在摆所镇长高村田间地头,4名农机手正操作收割机在田里进行收割作业,一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