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第一代潜艇兵讲述:一把辛酸泪,母子相见不相识

日期: 来源:人民海军收集编辑:人民海军
 

近日

海军潜艇学院某训练基地

举行2024年春季新兵

入伍教育训练结业典礼

▲2024年春季新兵入伍教育训练结业典礼现场。

与以往不同的是

主席台上坐着2位

学院教研室退休老教员

慕恩盛和刘作根

这两位老人也是

新中国第一代潜艇兵

▲慕恩盛和刘作根老人与新兵座谈。

1951年

苏联同意为我国培训潜艇艇员

并提供2艘潜艇作为训练艇

来自华东军区海军

南京海军学校、大连海军学校

海军炮校等多地的275名成员

抽调组成潜艇学习队

刘作根便是其中一员

▲苏联最先提供学习的秀克型潜艇。


少年不负凌云志

热血从戎为报国


1942年春天

刘作根在大连水师营小学

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彼时,他的父亲

开了一家糖火烧铺子营生

好景不长,因抗日战事吃紧

白糖和面粉难以购买

父亲只能转为做些杂货买卖

养家糊口

然而,日本警察横行霸道

总要在做小买卖营生的百姓身上

捞些油水

他们将没有交“礼钱”的

刘作根的父亲强行带走、游街示众

年幼的刘作根

目睹父亲所遭受的折磨

只能暗自流泪

▲原旅顺中学大门。

随着年岁的增长

1950年,刘作根进入旅顺中学读书

因成绩优异被学校授予优秀生称号

按照规定可以顺利保送大连高中

然而每每想起日本警察的凶残冷酷

想起革命前辈为祖国的解放

和人民的幸福所做的无私奉献

刘作根怀揣热血

在升学第一志愿表上

庄严地写下海军学校

▲刘作根将自传赠送给海军潜艇学院新学员。

老人在其自传中写道

“我志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特别是海军,已是铁了心

这不是心血来潮

而是新旧社会的对比与感悟

是生活的熏陶与锤炼

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诲与培养

是我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从戎之情的必然”

天遂人愿

刘作根顺利通过

大连海军学校的选拔考试

1950年8月22日

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成为大连海军学校的学员


离家数载再返乡

母不识儿泪沾襟


1951年春

海军要选调少量学员赴苏军学习的消息

成了学员们口中热议的话题

刘作根心中也默默地期待着

然而在第一批选拔名单中

没有他的名字

过了几日,学习队传来消息

说选调人员不够

这一次刘作根名列其中

后进入学习队

任三艇电工班班长

▲三艇舰员合影。

潜艇学习队事宜

对外严格保密

与外界隔绝联系

学员不准外出,也不能通信

由于长时间没有音信

父亲曾两次到大连海校

打听他的情况

海校领导告知其父

刘作根已调离,在外很好

让家人不必挂念

但母亲每天都在为他的出走而担心

忧思过度,终日精神恍惚

▲航行中的六舱电工。

过了1年多

封闭的生活有所放松

由于学习的地方离家较近

刘作根被批准回家探亲

当他回到母亲面前时

母亲早已不认得他

问道:“这位当兵的小伙子

你是谁,有什么事”

刘作根拉起母亲的双手

不禁热泪滚滚

哽咽道:“我是你的大儿子

我是作根”

母亲抬起头来

注视了他好一会儿

这才用力拍打自己的双腿

“哎呀你真是作根

想死娘了”

▲舰员们列队走往教室。

重返学习队后

刘作根由于轻潜水训练

患上了周期性头疼病

每次发作都要经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严重影响到了学习与生活

也不利于留在潜艇上工作了

潜艇学习队党委研究决定

让他提前1年结束学习,分配到青岛

参加正在筹建中的潜水艇学校工作


十九岁当教员

将人生奉献给潜艇


1954年10月

这名19岁的水兵

被提升为副排级

并任命为电工助教

从那以后

他在海军潜艇教育事业上

耕耘了三十多年

潜艇学习队完成使命后

第一代潜艇人

有的驾驭水下钢鲸

继续拼搏在海洋深处

有的走上教学课堂

担负起培养潜艇新人的重任

他们都为祖国潜艇事业的发展壮大

为祖国的和平安宁

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作根在学员的陪同下参观海军潜艇学院院史长廊。

“我是潜艇的老一代的人

也是潜院的第一代人

我为这一生能为潜艇贡献的力量

感到骄傲和自豪”

采访结束后

记者团临行前

刘作根老人拉住记者的手

动情地说

“我这辈子值得了

感谢组织还记得我们

党和国家还没有忘记我们

现在我唯一的心愿是

希望能够活到建军百年

亲眼见证祖国军队百年的强大”

九旬老兵拳拳报国之情

令人动容

现场陪同的即将毕业的学员

也不禁眼眶湿润

祝福刘作根老人

我们期待和您

一同见证建军百年的盛况

文字:叶雪怡 韩江雪 宋玉艳 茆琳

图片:马视野 杜世培

视频:陈道龙 覃浩晅 冯伟豪

主管:海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海政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监制:张庆宝

编审:肖勇利

编辑:叶雪怡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阅读

  • 历届“大连之夜”总导演都是他

  • 6月17日中午11时,大连气温接近30℃,搭建中的“大连之夜”文化晚宴舞台,地表温度约40℃。舞台上,一位头戴安全帽,脚穿凉鞋,后背衣服全部汗湿的长者正在用脚挨块木板去试舞台的牢固
  • 大连临时管控“低慢小”航空器及空飘物

  • 6月17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对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及空飘物实施临时管控的通告》,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活动举办期间,对无人机等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行24周年校庆日主题活动

  •   为进一步凝心聚力、蓄势奋进,6月17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软件园校区体育馆、博川校区体育馆同时举行24周年校庆日主题活动。学校全体校领导及教职工欢聚一堂,共庆大连东软
  • 第一代潜艇兵讲述:新中国潜艇首航背后的故事

  • 第一代潜艇兵·人物志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潜水艇独立大队,新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由此诞生。同月,“八一”军旗在“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潜艇桅杆上升起,新
  • 请看!这就是今天的人民海军潜艇部队

  • 70年来,人民海军潜艇部队战斗在深海大洋,努力锻造全面过硬的水下钢铁长城。海政宣传文化中心推出潜艇部队形象宣传片《深海逐梦》。骄傲转发,向他们致敬!策划:王震宇 剪辑:焦
  • 潜航70载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写在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孙飞 羡崑 万永康盛夏黄昏,霞光满天。某军港内,一艘艘国产新型潜艇在码头等候着出征的号角。见证了人民
  • 高铁上看到拿泡沫箱的,就知道是这里来的!

  • 6月中旬有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再现“人均”小白箱的景象网友纷纷提出疑问:这一次装的又是啥?原来,每年6月中旬是辽宁大连樱桃大量上市的时节很多人特意赶在这个时候来到大连,边采边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南京溧水晶桥镇:苏翠梨丰收 采摘正当时

  • 婆娑碧叶晶,枝下脆梨莹。6月18日,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福晶杨梅生态园的50亩苏翠梨迎来了丰收,每一株梨树上都挂满了色泽翠绿的苏翠梨,散发出诱人的梨香,丰收的喜悦溢满果农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