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经典在线|鲍鹏山讲《论语》:中国人一生的追求(一)

日期: 来源:语文报社收集编辑:语文报社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这是《论语》第一篇第九章的内容。这一章出现的人物又是曾子,即曾参。我们前面讲到曾参的时候,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三句话讲得真的是非常好啊。如果我们照着曾参这三句话去做,我想也许我们真的就可以像曾参一样拥有他那样的成功,达到他那样的境界。

我们不要自卑啊,曾参也不是聪明的人。我们前面讲到了,曾参实际上是比较笨的,这个鉴定是孔子给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笨人”,他为什么后来能达到那么高的一个境界,成为圣贤?孔子去世以后,被尊称为圣人,圣人旁边还有四位圣人:复圣叫颜回,宗圣叫曾参,还有述圣子思和亚圣孟子。

为人做到圣人的境界,那很了不得嘛。那么他是靠什么达到这种境界的?曾参靠的就是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比较“笨”,但是曾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笨人”能够成功的绝佳的案例,并且也跟我们说明了笨人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个人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他认定正确的事情,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坚持到最后,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孔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叫“守死善道”。什么叫守死善道?善道就是一种价值,我把这种价值守之以死,那么,你守到的就不是死,而是活。曾参就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曾参在第一篇第九章这一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

要理解曾子的这一段话,实际上我们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慎终追远”;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叫“民德归厚”;第三个问题是“慎终追远”为何就能够使“民德归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什么叫慎终追远?“慎终追远”的“慎”是戒慎之意。“戒”,是警戒、戒惧之意,对一件事情我们要有惶恐之心,要敬重这件事情,要用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这就叫“慎”。“终”指的是一个人的终老,在这个地方它的具体的意思是说如何对待长辈,尤其是父母的丧事。“慎终”合起来的意思是要用“慎”的态度,非常认真地,非常谨慎地,带着惶恐之心,带着悲哀之心,带着戒慎之心,按照《周礼》的规定,严肃地、庄重地来处置父母的丧事。这就叫“慎终”。

那么,何为“追远”?父母去世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当然,我们说除了父母之外,还有祖宗,再往上追,祖宗离我们就更远了。所以,“追远”是对祖宗的追慕,“慎终”是对父母丧事的谨慎的处理。

所以,“慎终追远”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家族的观念,指的就是一个人对祖先的崇拜。

此时的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我们信仰的,或者说代替宗教信仰的,起着宗教信仰功能的就是我们对祖宗的信仰和对祖宗的崇拜。

相关阅读

  • 网络中国节丨万物探春 气清景明

  • 清明/QING / MING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既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又是一个轻盈的日子。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
  • 今日清明,慎终追远

  •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踏青游览见陌上青青柳色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慎终追远思心头念念故人音容笑貌余韵绵长组稿:校融媒体中心文字:黄紫铃制图:李翀一责编:汪祯仪编辑:徐
  • 一年一清明 一岁一追思

  • 北京时间4月5日9时13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的清明。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节,人们怀念先烈、慎
  • 潮声丨今天,谈谈中国人的生命观

  • 潮新闻 执笔 张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这个时节,无数中国人会跋山涉水地开始一场与故人的“重逢”。为了这场“重逢”,远道的会如马英九这样从海峡对岸突破层层
  • 春到南山 忆满清明

  • #我们的中国节# 梨花风起正清明,传统文化共传承。清明既是慎终追远、薪火相传的节日,也是天朗气清、风和景明的节气。一席清风,吐故纳新,春意南山,追忆清明。
  • 踏青赏花,璀璨夜游,遛娃来这儿就对了!

  • 还未察觉,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柳树发出新芽,桃花朵朵开放,趁阳光明媚,带娃儿来尼山圣境“过春天”吧!● 踏青赏花●尼山圣境一年四季皆有美景,每到春天,尼山圣境就被漫山遍野的
  • 国台办:大陆方面欢迎马英九先生来访

  • 马英九将于3月27日率团来大陆祭祖、交流。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0日上午表示,大陆方面欢迎马英九先生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马晓光表示,慎终追远是中国
  • 【传统文化】和学生们一起学《论语》‖何桂英

  • 和学生们一起学《论语》何桂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和学生们在七年级就背得非常熟练的一则语录。但说起深刻理解其中的
  • 辜鸿铭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及其启示

  • 中国哲学文献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系统性、深层次的认识,也是中国智慧与人类生存之道的书写呈现,承载了中国人的知识、价值和方法论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全国春灌全面展开 灌溉面积超1.2亿亩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水利部最新调度显示,截至4月4日,全国有灌溉任务的3800多座水库已累计放水130亿立方米。其中,北方10个省区已有1148处大中型灌区,灌溉冬小麦面积8043万亩,进度
  • 我们需要怎样的生命教育?

  • 文|余晓 95后的任赛男在郑州一家淘宝店做寿衣模特,因被媒体报道冲上热搜榜,受到广泛关注。出圈后除了光环也带来困扰,网友有点赞的,也有说她阴气重的。清明节前夕,她坦言自己曾因
  • 雪域边关“红霞美”

  • “一身雨衣、一双雨靴、一把铁锹,在塌方区忙着救援车辆、清理道路……”这是西藏林芝边境管理支队达木边境派出所所长唐红霞的工作常态。2021年6月14日,唐红霞受命来到正式上
  • 各地有序推进春播春管工作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前是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各地强化科技支撑,有序推进春播、春管工作,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在黑龙江,备春耕进入收官阶段,全省种子、化肥下摆超90%,各地
  • 3/4的男生关注护肤功效性,美妆的风吹向哪?

  •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文 字:林美汕、编 辑:唐也钦、数 据:董道力、设 计:戚桐珲、运 营:苏洪锐 监 制:唐也钦。年轻人的美妆生活正在发生变化。在理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