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勤劳双手致富 爱心扶助他人——记第三届自治区文明家庭阿娜尔古丽·麦麦提一家

日期: 来源:天山网收集编辑:天山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通讯员 刘亚辉

“对阿娜尔古丽·麦麦提一家,我有一肚子感谢的话要说。”4月29日,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克尔赛村村民阿孜古丽·乃如夏说。

阿娜尔古丽一家是自治区第三届文明家庭。阿孜古丽回忆起阿娜尔古丽一家对她的帮助,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2020年,阿孜古丽的丈夫突发疾病,瘫痪在床。她瞬间感觉天都要塌了。孩子上学、丈夫看病、家庭收入等问题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得知这一情况后,身为克尔赛村党总支委员的阿娜尔古丽一方面向村“两委”反映情况,请村里资助;一方面第一时间上门看望,之后积极联系协调,为阿孜古丽找了一份在村里当保洁员的工作,缓解了阿孜古丽一家的困境。阿孜古丽逢人就说,是阿娜尔古丽给了她温暖和力量。

现在,阿孜古丽的丈夫生病瘫痪已有三年多时间,阿娜尔古丽依旧带着家人隔三岔五上门看望。做家务、打扫卫生、收拾庭院,两家人相处得如同一家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能给每个成员带来温暖和幸福。十几年来,阿娜尔古丽用一个党员的忠诚与真情,将一股股向善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河流,帮助着克尔赛村的一个个家庭。

阿娜尔古丽夫妻俩是种瓜能手。从2008年起,一家人靠辛勤的双手在瓜田中劳作,家庭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瞄准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机遇,阿娜尔古丽和丈夫把挣来的钱全部拿出来购买了农用大马力拖拉机,在淖毛湖镇给村民犁地、种瓜、运货,一家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家庭收入逐步提高。

作为党员,阿娜尔古丽自己富起来后,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们。

在入户走访时,阿娜尔古丽发现村里的妇女喜欢编制一些手工艺品,她就积极与淖毛湖镇妇联联系,从县里请来手工艺老师传授手工编织技术,并帮助大家联系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2009年,为了更好地照顾村里的空巢老人和残疾人,阿娜尔古丽带领全村妇女成立了“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十几年来,志愿服务队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组织开展了数百场爱心活动。2022年7月,对口援助哈密市的河南省发生洪水灾害,阿娜尔古丽组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连夜打馕,及时交给伊吾县相关部门送往河南。在克尔赛村,“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有近30人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她觉得自己在做很小的事情,可她的帮助对那些需要的人来说,就是一件大事。”克尔赛村党总支书记孙占宽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里,阿娜尔古丽和丈夫相敬如宾;在家外,她和丈夫待人热情,乐于助人,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他们的呵护培养下,女儿考上湖南大学,儿子在哈密市重点中学读高中,品学兼优。邻居夏木西古丽·伙加布都说:“阿娜尔古丽在家里是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在家外,她经常帮助大家解决困难,还带领大家增收致富,邻里关系也处理得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还是村干部,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帮助其他人,我觉得这是应该的。”阿娜尔古丽说,今后,要继续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 文化中国行 | 走进“火星”边的绿洲村庄

  • 5月3日,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驶过“火星地貌”大海道景区,抵达充满历史韵味的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里的传统民居采用黄土与麦草,夯土成墙,筑起了一个个
  • 哈密:工人市场赶早市

  • 5月1日,市民在哈密市伊州区工人市场逛早市。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蔡增乐摄影报道)“早市离家近,物品比较实惠,隔三岔五的来转转。”5月1日,哈密市伊州区工人市场早市上市民
  • 新疆首个“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上线运行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 通讯员田玉  4月25日,哈密(伊吾)云上丝路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视联网、广电网)算力网示范项目上线运行,实现了哈密市算力产业从无到
  • 志愿服务队开设“自然课堂”,让这个春天更美丽

  •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通讯员 王玥“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这里。”伴随着阵阵清脆的童音,一群萌娃再次来到藏龙岛湿地公园“种个春天,浇个朋友”,白色的栅栏、鲜嫩的绿植、粉色的花苗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他不会游泳,却毅然跳进孔雀河……

  •  5月4日8时20分左右,塔里木油田办公室一级主管魏元军如往常一样晨跑。当他跑到孔雀河建设桥中段时,看见一位女子迎面走来,擦身而过之后,竟翻越防护栏,纵身跳进了河里。千钧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