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以练为战,防患未“燃”——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 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

日期: 来源:福地大同收集编辑:福地大同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工作方针,培养镇、村干部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2024年2月26日,太阳升镇人民政府在马营子村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

太阳升镇高度重视此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研究制定的《太阳升镇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方案》要求,成立以党委书记李景雨作为总指挥、镇长于湛泳为现场总指挥的演练组织机构,机构下设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等四类小组,确保演练过程分工明确、衔接紧密、配合默契。镇安委办牵头负责审定演习流程,明确演习目的和规范,配合现场总指挥在演练现场下达演练命令,观察演练情况,对演练工作实施全面调配协调。

本次演练共计出动镇、村、屯级干部30余人、消防车1辆,使用灭火器、消防铲、消防斧等灭火设备10余个。演练中全体参演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衔接顺畅,物资装运操作娴熟、井然有序,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条不紊,展现了参演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通过此次消防演练,使全镇领导干部熟悉了解应急流程和操作,进一步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安全疏散人群、消防器材的使用等基本操作,形成了人人重安全,齐心协力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

  • 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 ”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 辞旧迎新,又到新春开学季。消防安全第一课,防火于未然。随着一声急促的报警声响起,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全体师幼开展逃生疏散演练,在李家巷镇消防员的指挥下大家捂鼻避烟,弯腰低行
  • 山东消防上好“开学第一课”护航校园安全

  •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山东省各地消防救援队伍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校园“消防”直播课,消防安全进校园、联合检查、培训演练
  • 整治开始!涉及蓬莱……

  • 住宅防火,关乎你我咱们生活的小区通常是体量庞大、人员密集、用火用电量大、危险源多一旦发生火灾,难防难控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安全SO全烟台的一次“大
  • @贡井人,这封冬春火灾防控倡议书你一定要看!

  • 广大市民朋友:近来全国范围内连续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伤害。2024年1月19日晚,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英才学校一宿舍发生火灾,
  • 夺命只需100秒 !触目惊心!

  • 近期,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火灾事故牵动人心。2月23日4时39分,南京一小区高层住宅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伤亡。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2月25日
  • 湖北宜昌:消防演练进中学,护航师生开学季

  •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教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切实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2月25日,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消防特勤大队应邀走进三峡初中开展教
  • @所有人:开学了,这件事很重要!

  •   又是一年开学季今天同学们迎来了春季新学期校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危害十分严重  因此掌握日常消防知识很重要这些校园消防安全知识跟小编一起来看  又是一年开学
  • 阿拉善支队圆满完成元宵节消防安保任务

  • 元宵节期间,支队认真贯彻落实总队和盟委、行署决策部署,强化履职担当,聚焦风险防控,严格执勤备战,狠抓社会面火灾防控和队伍内部管理教育,确保了元宵节期间全盟火灾形势和队伍安全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 ”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 辞旧迎新,又到新春开学季。消防安全第一课,防火于未然。随着一声急促的报警声响起,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全体师幼开展逃生疏散演练,在李家巷镇消防员的指挥下大家捂鼻避烟,弯腰低行
  • 春与雪在永州邂逅,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

  • 翩然芳华坠,瑞雪衔愿来。初春,永州之野与一场春雪邂逅,漫山遍野银装素裹,一片纯白,绘就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水墨画,吸引不少爱好摄影和户外运动的市民登高赏雪。@蓝山县云冰山瑞雪兆
  • “再冷也要来!”

  • “这么冷的天还跑上来,你们简直疯了!”年近60岁的王东村副村长李效国一边帮着拿监测仪器,一边忍不住“责备”起来。郭胜利研究员(左)与研究生等查看低温下秸秆深还田后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