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工智能“披挂上阵” 江苏讲好文物故事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从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探索到生动讲述文物故事,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江苏文物事业的可喜“成绩单”显现出全面开花态势。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名单,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苏从何处来》系列短视频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名单,成为遗产日全国主场城市活动的优秀代表。同时,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文化与体育站站长许玉德入选全国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江苏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江苏模式”,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促进了全省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创建国内首座运行碳中和博物馆。通过绿色低碳转型预计降低电能消耗25%以上,提升系统效率20%以上,节能收益150万元/年。

苏州博物馆本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名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中的典范。2021年新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是另一个优秀的绿色博物馆建筑案例,博物馆在设计上采用独立而又联通的10组方盒子形态,增加自然光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室外的博物馆广场则最大化实现绿色植物覆盖,实现小气候的良性循环。西馆在设计上延续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行动理念,实现了功能扩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新媒体时代,如何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江苏通过鲜活生动的传播展示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并通过创新运用“AI”“VR”等热点技术,召集人工智能“披挂上阵”,将新媒体宣传服务体验进一步优化,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为呈现苏州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苏州广电传媒集团(总台)联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策划推出了苏州地域文明探源系列短视频《苏从何处来》。该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整个拍摄过程贯穿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从博物馆到考古遗址,从现在到过去。创新设置虚拟人“AI记者”、考古专家“探源解读人”角色,运营“文物拟人化”讲述等网络语态表达方式,探寻苏州太湖流域文明、史前文化、吴文化等重要文明,阐述考古科普,破解历史之谜,揭示苏州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苏州贡献。

除此之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系列短视频、南京市博物总馆《博物馆里过大年》音视频、常州博物馆《常博文物说》系列短视频入围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相关阅读

  • 秘鲁精品文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 6月10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和秘鲁共和国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展览“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精彩的前奏:公元12世纪前的
  • 强企业凝聚力,运动赛场展飒爽英姿

  • 点燃运动激情,绽放精彩活力。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商务区第三届企业运动会在苏州奥体中心拉开帷幕,运动员们奋力拼搏、赛出友谊,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金鸡湖商务区第三
  • 一揽子举措精准发力“四个一流”

  • 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正按下加速键。《关于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意见》于近期通过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苏州市委常委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人工智能“披挂上阵” 江苏讲好文物故事

  • 从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探索到生动讲述文物故事,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江苏文物事业的可喜“成绩单”显现出全面开花态势。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
  • 来了!周口早新闻(2023年6月14日)

  • 今日天气:2023年6月14日,周口晴转多云,气温22℃~35℃,南风,微风。周口要闻自去年9月以来,周口市中心城区内多处道路交叉口持续进行渠化改造,已率先完成7处。今年计划实施的40处交叉
  • 事关红牛产业发展!平凉印发实施方案

  • 工作人员在静宁县界石铺镇平凉红牛粤港澳市场中转基地及母牛超市牛棚内喂牛。新甘肃客户端平凉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为进一步做大平凉红牛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链条
  • 甘肃省河西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

  • 甘肃省河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现场。新甘肃客户端张掖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6月13日,甘肃省河西区域医疗中心在张掖开工建设,计划今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行。据了解,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