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湖南日报|“新晋网红”益阳兰溪镇火了之后顺势而为,向世人递出“三张名片”

日期: 来源:湖南日报收集编辑: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张佳伟

通讯员 郭轩 刘嘉怡

端午节前后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全网话题关注量超14.5亿人次。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这个偏安洞庭尾闾、曾头顶“小南京”光环的湖区小镇,火了!

兰溪镇俯瞰图。张学松 摄

如何用好这波流量,做好“后半篇文章”?赫山区向世人递出“三张名片”——舌尖上的兰溪、稻花香里的兰溪、桨声灯影里的兰溪。

“舌尖上的兰溪”——

兰溪牛杂引爆“美食经济”

立秋时节,兰溪人尤其喜欢吃牛杂。兰溪镇北岸新村的孙伟一家围着桌子,把牛杂倒入火锅,让炉火煮得翻滚,一旁再放些猪血、红薯粉、青菜等,待牛杂吃得差不多时,依次下入锅中,香味扑鼻。

兰溪镇有“水乡小牛市”之称。立秋后,兰溪人将一头头牛赶到镇上屠宰交易。牛肉被运往城里销售,牛杂则大都留下来加工自食。兰溪人练就了一手烹调牛杂的好手艺。“兰溪牛杂早在明清时代就名扬水乡,誉饮洞庭。”该镇副镇长卢洞德介绍。

兰溪牛杂。资料图

兰溪牛杂是“舌尖上的兰溪”代表之作,也是赫山区推介的“赫山一桌菜”头牌菜。近年来,兰溪牛杂开始进军益阳城区的餐饮行业,同时进军预制菜行业,逐渐在长沙甚至省外崭露头角。

坐落于兰溪镇金石村的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生产的牛杂预制菜2021年获“味道湖南”金牌菜称号。“牛杂是兰溪传统美食,深受消费者喜欢。围绕打造‘舌尖上的兰溪’,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做大做强牛杂产品,把兰溪牛杂推向全国市场。”世林食品公司总监徐建良说。目前,赫山区正指导世林食品公司申报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旅游促消费。

“舌尖上的兰溪”,不只有牛杂,还有小曲酒、西湖咸蛋、青松皮蛋、青鱼冻、千家洲湖藕等特色美食。小曲酒酿造及西湖咸蛋、青松皮蛋制作3项技艺,是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美食的地方就有游客。我们将打造一条江景美食街,将兰溪美食汇聚于此,吸引游客前来品尝,引爆‘美食经济’。”兰溪镇镇长郑明说。

“稻花香里的兰溪”——

兰溪大米畅销十余省市

正值丰收时节,位于兰溪粮食产业园的山岭米业有限公司,碾米机全天候生产。“公司年销售大米3万吨,年产值2.8亿元。”该公司负责人徐建军说。

兰溪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1994年,兰溪米市被认定为全国十大米市之一。2018年,“赫山兰溪大米”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兰溪镇丰收的稻田。李成刚 摄

近年来,兰溪镇大米产业依托湘粮集团、佳佳米业、山岭米业等龙头企业,以粮食产业园建设为中心,产业规模越做越大。目前,兰溪镇粮食加工企业36家,年产大米20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兰溪大米销往广东、福建、上海等10多个省市。

为打造“稻花香里的兰溪”,今年,赫山区联合省农科院,将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落户兰溪镇,致力将赫山区打造成全国第一批全域“无不合格大米”县。

“兰溪大米,不仅要好,还要更多。”在兰溪镇苏家湖村,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格外显眼,这是湖南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育秧工厂,负责人薛永强告诉记者,“这里的智能化育秧工厂共有10条苗床,1次育出的秧苗可供1500亩大田使用,全年可满足万亩大田育秧。传统露天育秧至少需要1个月,这里育秧只需要15天,这座工厂的育秧产能相当于24亩露天秧田的产能。如果把省出来的秧田用来种两季水稻,可以增加更多粮食产量。”

“桨声灯影里的兰溪”——

兰溪河水荡漾浓郁乡愁

“我们一直在琢磨,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土优势,传承和弘扬民间民俗文化。直到今年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爆火,我们对文化振兴之‘魂’有了新的认识。”兰溪镇党委书记邓凯兵说。

这一次,双桡龙舟以多种语言走向世界,全网搜索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关联页面达14.2万个,成为今年端午假期全网的现象级爆款。

今年端午节,益阳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李成刚 摄

如何让世人从“看到”兰溪升级为“爱上”兰溪?赫山区给出答案是打造“桨声灯影里的兰溪”。该区将成立兰溪双桡龙舟文化研究会,邀请当地具有威望的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参与,通过创作双桡龙舟之歌,编排双桡龙舟文化剧目,进一步讲好兰溪双桡龙舟故事,挖掘更多兰溪双桡龙舟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兰溪双桡龙舟文化博物馆,创作一批双桡龙舟文创产品、木雕工艺纪念品、特色吉祥物等。

“桨声”有了,“灯影”何来?兰溪镇近年来大力实施镇区夜景灯光设计工程,每当入夜,一轮明月倒映,两岸灯光粼粼,小舟缓缓荡来,徐徐隐入桥下……水乡小镇的雅致,大抵如此吧。“我们将利用兰溪河夜景灯光,打造夜游兰溪河、夜景龙舟表演等特色体验项目。”邓凯兵说。

水是此中顶顶重要的。赫山区对兰溪河全面综合整治,实现河畅水清。邓凯兵表示,兰溪镇将充分利用兰溪河水文环境优势,举办或承办更多省市水上赛事活动。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感受到桨声灯影的魅力,还能触摸到历史的印记和浓郁的乡愁。”邓凯兵说,兰溪古街现存有大同街、中华街等20处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建筑。兰溪镇将对老街小巷统一规划管理,打造一条文创产品购物街、一条特色民宿街,点燃“夜景经济”。

端午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虽已落幕,但兰溪镇上演的精彩仍在继续……

责编:李絮枫 秦志慧(实习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阅读

  • 温州特色的龙舟研学体验之旅,走起~

  • 8月6日,来自温州建设小学、瓯海新桥一小、蒲鞋市小学等学校的20多名小学生开启以“迎亚运、享赛事、游温州”为主题的暑期龙舟研学体验之旅,分别走进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以及汇
  • 莱西小伙!斩获世锦赛两枚金牌!

  • 莱西融媒8月9日讯 继8月8日,在2023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U24组别混合1000米直道赛冠军后,8 月 9 日,由莱西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培养的运动员崔顺顺,又斩获第十六届世界龙舟锦标
  • 缱绻书香 “荷”你共读

  • 江南哪处最荷香,书声朗朗少年郎。文旅融“荷”诵共富,“荷”你共读常满塘。正值盛夏,荷风拂面,缱绻书香,40名青少年走进兰溪市赤溪街道常满塘村,围绕荷文化开展“荷”你共读活动,
  • 温州瓯海:火出圈的博物馆,品不尽的龙舟文化

  • 首饰龙、板凳龙、龙舟竞渡图……走进位于温州瓯海区龙舟运动中心的龙舟博物馆,300余件龙舟文化特色展品,结合高科技手段、声光电技术设计,生动立体地向观者细述千年龙舟文化。
  • 台风过境后,洛江罗溪开启灾后重建

  • ■早报记者 龚翠玲 吴嘉晓 文/图 (部分图片由部门提供)台风“杜苏芮”过境,泉州洛江区出现强降雨天气,树木倒伏、房屋被淹、道路积水、人员被困……昨日,记者驱车前往洛江区罗溪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6岁男童坐错车 青岛公交好司机帮找家人

  • 日前,青岛一名6岁左右的男孩与家人共同出行时,不慎走散,误登上一辆隧道1路公交车,关键时刻,公交车驾驶员李培林及时发现并帮助小男孩找回家人。8月9日中午,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
  • 武汉正在严查!别吃这些热干面

  • 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作为武汉人的早餐主食,是武汉“过早”文化的灵魂,也是江城武汉的城市符号。为进一步擦亮热干面这一武汉城市招牌,即日起至11月底,全市集中开展热干面(粉)餐饮经
  • 玉门市人民法院:以实际行动提升司法公信力

  • 8月8日,玉门市人民法院开展了“盯质效、补短板”秋季集中执行首场行动。到达执行现场后,干警发现商家仍在开业经营,承办法官告知商家要强制腾退,但商家称未与房主达成协议,不同意
  • 潮州八旬老翁:飞针走线绣出快乐晚年

  •   80岁的蔡耀鑫居住在闹市之中,家里四壁都挂着老人家的十字绣作品。采访时,他正戴着老花镜,手持针线上下来回穿梭,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玉兰花在网格绣布上争相绽放。  说起蔡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