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打好“金蒜盘” “蒜”出乡村振兴路

日期: 来源:今日崇州收集编辑:今日崇州

 

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多种多样

崇阳街道石埂村凭借“金蒜盘”

“蒜”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崇阳街道石埂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黑石河支流二斗渠穿境而过,沃野环抱、密林簇拥、流水萦绕的田园画卷下,是大片肥沃的土地。

石埂村农田

崇阳街道石埂村党委书记  刘自中

石埂村这片土地是油沙土,非常适合大蒜尤其是蒜种的种植和培育,大蒜种植的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十分可观。我们种出来的蒜不光可以拿来吃,还可以作为蒜种销售,很多地方的种植户都到我们这里来买蒜,特别是云南地区。

石埂村种出的大蒜个大、汁多、圆润。育出的蒜种,因在二次种植中产量高、品相好、味感独特、营养丰富,受到多地大蒜种植户的青睐。

目前,石埂村有耕地面积1731亩,其中每年下半年种植大蒜500余亩。村民探索了一季水稻、一季大蒜的轮作方法。每亩耕地可产上千斤大米,250——450公斤蒜苔和300—400公斤大蒜。全村每年种植大蒜的总收入能达到5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农村耕地一年“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石埂村的大蒜种植和育种已有上百年历史,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农耕匠人。

蒜农 马继勇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有20多年的种蒜经验。种蒜一来能提高经济收入,二来是对家乡传统产业的传承延续。我今年种了20亩大蒜,产量3万多斤。

大蒜种植不仅带动了全村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还催生了村里一批剪蒜工人。68岁的村民杨正芬就是其中之一,她和其他村民正在对晾晒好的蒜进行修剪。

村民 杨正芬

根据蒜的不同大小,我一天能剪300斤到500斤。剪蒜蒜须不能过长,蒜杆不能过长。

村民 张安芬

我今年70岁了,像我这个年龄很难外出打工挣钱。当剪蒜工人,足不出村,在家就能把钱赚了,也发挥了自己的一点余热。

打好金“蒜盘”,“蒜”好群众增收路,这就是石埂村的致富经。目前,石埂村正在进行从散种到集约化种植的转变,整合种蒜技术能手和土地资源,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品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石埂村大蒜这张名片一定会深入人心,走得更远。

记者:吴宇佳 王静霞  图: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张世海 陈雨思


相关阅读

  • 依靠勤劳走上致富路 传统美德深入民心

  • 街道干净整洁。村规民约上墙。  移步即景,和美乡村风景如画;功德上墙,一家有难全村帮忙。7月5日,走进省级文明村镇——石家庄市深泽县西焦庄村,记者看到这里的街道平坦整洁,房屋
  • 聚焦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 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 盛夏时分,在临潼区穆寨街道穆柯寨村,一棵皂角古树默默地伫立着。历经千年依然郁郁葱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像现在这么粗,需要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围
  • 直击中高考|素材:毛相林:山路得康庄

  • 【人物事迹】2020 年 11 月的一个晚上, 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为一个人点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这里四面绝壁,被称为“
  • 宋宗艳:“外来媳妇”升级记!

  • 党旗飘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梦想也有担当。宋宗艳是一名85后女大学生,也是一名外来媳妇,自2022年起担任阎庄街道南场村党支部书记。这位85后村干部,用真诚和热情服务群众,以实际
  • 用地道大同话打造全新IP 拍短视频推广特色农产品

  •   “朋友们见过我们大同市新荣区的扁豆吗?今天我就领大家看一看!”随着短视频镜头,今年45岁的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海军推开新荣区堡子湾乡杨州窑村民的大门,全面介绍新荣区特色小
  • 河南叶县:花椒种植 为乡村振兴增“香”添“味”

  • 7月6日上午,走进辛店镇大竹园村花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油绿色的花椒树郁郁葱葱,绿得发亮的花椒密密麻麻挂满枝头,散发着扑鼻的椒香,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松土、剪枝。辛店镇大竹园村
  • “葱”景未来无限好

  • 7月5日上午,在集贤县集贤镇同意村,立录蔬菜种植合作社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以赴加强田间管理。今年这个合作社示范种植了一千余亩“钢葱”,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亩均收益6000元左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打好“金蒜盘” “蒜”出乡村振兴路

  • 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多种多样崇阳街道石埂村凭借“金蒜盘”“蒜”出一条乡村振兴路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崇阳街道石埂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黑石河支流二斗渠穿境而过,沃野环抱、
  • 2023年兰州城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确定

  • 根据2023年兰州市城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结合中考成绩整体水平,兰州市教育局分别确定了兰州市城区省级示范性高中(含兰州三十三中东城分校和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录取最低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