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扬子时评 | 岂能让网红随便就“下个墓玩玩”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胆小慎入”“再探禁地”“下个墓玩玩”……打开一些社交媒体平台,输入“墓地探险”等关键词,网红博主探古墓一类内容五花八门,有的点击量达数十万次。业内人士表示,有的探墓博主片面追求流量,易致内容出格,并引发文物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据6月7日半月谈)

  “墓地探险”类内容的流行,是流量经济背景下文化价值观的扭曲与错位。“墓地探险”类视频之所以受到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其满足了部分观众对于未知、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内容能够迅速积累流量,为博主带来可观的收益。

  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不得擅自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墓地,不仅可能破坏墓葬的完整性,还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此外,一些博主在直播或拍摄过程中,为了吸引观众,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如挖掘、攀爬等,这些无疑加剧了文物被破坏的风险。

  “网红探墓”现象还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擅自进入墓地并拍摄视频,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更是对生者情感的伤害。而且一些博主在介绍墓地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历史知识和考古背景,往往存在主观臆断、歪曲历史的情况。这种错误的传播方式不仅无法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可能误导观众,对历史文化造成损害。

  更为严重的是,与单纯的野外探险不同,网红直播探墓不但存在破坏文物安全的隐患,而且有诱导盗墓的嫌疑,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对于网红直播探墓应进行规制,不能随便“下个墓玩玩”。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探墓直播行为的监管,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探墓直播的合法边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让尊重历史、珍惜遗产成为社会共识。同时,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墓地探险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的内容严格把关,避免成为违法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

  徐刚

编辑:秦小奕


相关阅读

  • 微信发布公告!这些信息须标注

  • “微信珊瑚安全”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关于治理“自媒体”违规行为的公告(第四期)》↓↓关于治理“自媒体”违规行为的公告(第四期)为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问题,维护网上信
  • 佛光寺、南禅寺禁止使用激光笔照射和指示文物

  •   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小强)佛光寺南禅寺保护利用部发布公告:即日起,在佛光寺、南禅寺参观时禁止使用激光笔照射和指示文物。工作人员会加强现场管理,切实保护文物安全和文明参
  • 微短剧新规出炉!业界反响来了~

  • 6月1日,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
  • 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培训班开班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近日,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培训班在阳曲开班,市、县两级普查队伍骨干共70余人参训。  本次培训为期3天,培训课程紧密联系四普工作要求和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扬子时评 | 岂能让网红随便就“下个墓玩玩”

  •   “胆小慎入”“再探禁地”“下个墓玩玩”……打开一些社交媒体平台,输入“墓地探险”等关键词,网红博主探古墓一类内容五花八门,有的点击量达数十万次。业内人士表示,有的探
  • 芒种时节脚粘泥 农耕之旅乐趣多

  •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6月5日是芒种,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此时,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枝上新蝉鸣、小池蜻蜓飞。“开镰喽!”6月5日9时30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举办农耕体
  • 明日高考!欢迎乘坐G211次列车,一站直达!

  • 明天全国高考将正式开始有一趟列车因为车次的特殊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乘坐打卡、沾沾“喜气”它的始发地“高校云集”终到地“面朝大海”一站直达,中间不停车它就是北京南至青
  • 踏访新乐遗址 触摸7200多年前的人类智慧

  • 一群“小原始人”穿着兽皮制成的衣服,脸上画着彩色的条纹,手牵手呼喊着跳起舞蹈……这是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特别推出的新乐原始人市集嘉年华主题活动上的一幕。新乐遗址博物馆
  • 加油未来项目十年,30余万人次乡村学生受益

  • 6月1日,加油未来项目十周年活动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以“十年加油,一起成长”为主题,回顾项目耕耘成果,致谢同行捐赠人,传递加油关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涂义才,电影
  • 端午民俗 为“新中式”旅游点睛

  • 端午前夕,全国各地火热的龙舟赛提前为佳节预热,各地纷纷推出端午主题文旅活动,解锁“国潮端午”新玩法,在传承和创新中,新创意融入传统民俗,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奋楫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