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初春,云岭的“土字号品牌”正在这里打造

日期: 来源:云南日报收集编辑:云南日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春天的云岭大地,做好“土特产”的文章已经起笔,各地正在依托乡村特色资源,进一步擦亮乡字号、土字号品牌,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增收致富。

东川区:“一村一品”显魅力

走进东川区碧谷街道大寨村,七八个村民在蒜地里劳作。村民张治惠放好刚拔出的蒜苗,抖了抖手上的泥,拿出包里的馒头就啃起来。“我这有包子,过来一起吃。”五六米开外,村民李茂仙热情地招呼大家。

张治惠看着地里的大蒜,“恨不得这点吃饭的时间都省了”。年前,张治惠种的2亩多大蒜已全部收完,收入1.4万余元。年后李茂仙家招工,她立即过来帮忙,情况好的话一天能挣140元左右。“我们家种了53亩大蒜,从大年初三开始收,现在条件好,晒场就在旁边,外地客商直接到村里来收购,大蒜拔出来就能卖钱。”李茂仙说。

大寨村素有“大蒜之乡”的美誉,是昆明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寨村种植的大蒜上市早、品种优、产量高,每年1月就开始陆续上市,是国内上市最早的大蒜之一,产品远销北京、重庆、四川、甘肃、山东、辽宁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东川区80%的大蒜来源于大寨村,收获时节,来自省内外的客商云集于此,交易红火。

碧谷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街道将围绕争创“三品一标”目标,持续保障大蒜绿色、生态、无公害品质,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找准大蒜深加工需求潜力,逐步衍生大蒜制品、系列加工产品,不断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川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川区共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68个,其中,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碧谷街道李子沟村开花洋芋、大寨村大蒜、洗尾嘎社区三月桃、糯谷田社区无花果、紫牛村甜杏,以及拖布卡镇新店房村红土橙、乌龙镇马店村大树杨梅、阿旺镇岩头村冬桃、汤丹镇望厂村白花桃等优质特色产业不断彰显出富民魅力。今年,东川区将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申报“三品一标”3个,打造3个农业品牌,争取申报花椒、大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完成核桃、甜杏、橙子等提质增效5000亩,建成1000亩小江干热河谷农业产业园,推进花椒、大洋芋、大蒜等6个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大力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更多优质农业品牌,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增效,用优质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思茅区:推广农技提效率

春耕备耕时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瑞嘉蔬菜基地里的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收卷塑料薄膜,除草翻土、栽种菜苗、间苗补苗、起垄备肥……

为了抢抓农时,全力保障育苗的质量和数量,瑞嘉蔬菜基地从1月中旬就开始育苗。“我们基地大棚里所用的菜苗基本都是水培育苗、扦插育苗和基质育苗,不同的品种选择不同的育苗方式。通过健康育苗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基地负责人李明兵说。

“健康育苗、标准化栽培、蔬菜节水膜下滴灌等农技的推广大大方便了我们菜农,现在亩产从以往的两吨达到五吨以上,种出的菜品质提高了,我们老百姓收入也翻了番。”思茅区整碗村干海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陆贤忠说。

近年来,思茅区加快建立设施蔬菜产业链项目,已建成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1个,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设施大棚蔬菜面积0.4万亩,总产量9.45万吨,实现产值约2.8亿元。立春过后,思茅区对春耕备耕工作提早规划、统筹安排、迅速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认真摸清春耕生产所需物资情况,着力培育高效特色农业,多举措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力促全区春耕生产顺利有序进行。

永平县:贡菜畅销乐农家

这几天,永平县龙街镇羊街村羊街河畔满眼绿色,一丘丘贡菜喜获丰收。

田地里,村民们挥舞镰刀收割贡菜;院落里,一棵棵贡菜经过修叶、削皮、划条、晾晒,变成一排排鲜嫩绿色的长条;收购站里,验级、定价、过秤、扫码支付、打包装车,买卖双方满是欢喜。

“今年贡菜长势好,上回每公斤卖到58块,我家1亩估计能卖6000元,收完这茬还要再种一茬。”羊街村永祥小组村民张菊香笑着说。羊街村半温半暖、日照充足,种出的贡菜品质上佳,深受市场青睐。羊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贵文介绍,全村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种植贡菜800亩,去年为村民带来收入400多万元。今年,当地将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壮大贡菜产业。

绿春县:蜜本南瓜迎丰收

这几天,绿春县大黑山镇半坡寨村坝沙的龙坝子种植基地里连片的瓜地郁郁葱葱,硕大的蜜本南瓜掩藏在蔓藤中,瓜农们穿梭其间除草、施肥。

近年来,大黑山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尝试特色种植,在半坡寨村集中连片种植500余亩蜜本南瓜,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当初宣传动员村民种植南瓜,很多农户都有顾虑,我只能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半坡寨村小组组长陈绍福感叹,如今看到沉甸甸的果实铺满整个坝子,大家都喜笑颜开,纷纷表示以后都不用东奔西跑去打工了。在陈绍福带动下,在外务工的村民李红英返乡种植了30多亩南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她家的南瓜迎来了丰收。

据了解,蜜本南瓜营养丰富,可供能量居瓜类蔬菜之首,并且易栽培、易管理。半坡寨的蜜本南瓜大约10月份栽种,次年立春前后采收。这一季预计亩产3吨左右、收入在5000元以上,弥勒等地的采购商会直接来收购。

大黑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全镇将持续推进反季节特色产业发展,以点带面,以“党建引领+挂钩部门扶持”发展模式,采取订单式种植,由企业蹲点直接收购,把蜜本南瓜作为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重点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陇川县:种桑养蚕促增收

“桑园管养已全部完成,看这两天发芽的状态,今年会是个好收成,我们准备再种1000亩,争取年底存上20万元。”在春日暖暖的夕阳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野油坝村的何从刚刚忙完桑园里的活计,就兴奋地与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视频通话,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我想再建两个蚕棚,从6个扩大到8个,希望通过技术改良将桑田亩产收入从5000元提高到8000元。”

“与传统的甘蔗、水稻和烟叶种植错位发展,陇川县健全集种桑养蚕、茧丝绸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蚕桑全产业链,蚕农通过自家土地、承包桑园等方式,实现了蚕农和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有机衔接。”陇川县蚕桑办张晓买介绍,陇川多山地、缓坡,种桑养蚕的条件得天独厚。自2015年引进蚕桑产业以来,通过消化、发展、壮大、小步快跑,形成了以德宏正信、凯喜雅丝纺等一批企业,构建了蚕茧—缫丝—织绸—印染—丝织品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桑枝木耳、桑叶茶、蚕蛹食品等产品日益丰富,一个百亿级蚕桑产业已初步形成。如今,野油坝村户均桑田10亩,2022年全村收入130万元。

这几天,来自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际市场的订单不断,正信公司正加足马力搞生产。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做强土字号,打造金名片,云岭在行动

云报客户端整合

记者:茶志福 胡梅君 秦蒙琳 饶勇 王毅

通讯员:徐晓芳 智星 杨福军 段国锁 李建东

责编:徐嵩钦

相关阅读

  • 思茅区开展“清河行动”保护“母亲河”

  • 2月25日,思茅区开展思茅河及八条支流“清河行动”,坚决整治江河湖泊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乱捕滥捞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 思茅区:一叶春茶绿奏响茶旅“交响乐”

  •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连日来,在思茅区的连片茶园里,垄垄茶树排列整齐,苍翠碧绿的茶园形成片片“梯田”,春意盎然。“普洱是一座很惬意的城市。我们从北京过来,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茶
  • 变废为宝 潍坊小伙王平掀起“国潮”新风尚

  • 最近,一支用大蒜皮做成的“荷花步摇”火遍网络,这个作品出自潍坊小伙王平之手。从小痴迷于传统文化的王平,把生活中的旧物“变废为宝”,制作出一件件精美发饰。“国色”和“新潮
  • 护航开学季 织密安全网

  • 为加强2023年春季开学季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在校师生饮食安全,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近日,西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川市场监管所联合教育
  • 思茅区:云仙乡乡镇通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

  • 云仙乡乡镇通三级公路改建工程作为思茅区重点交通项目之一,自启动以来,施工方抢抓建设黄金期,迅速形成抢工会战态势,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近日,记
  • 思茅:一叶春茶绿 奏响茶旅“交响乐”

  • 俗话说“春茶一两值黄金万两”。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茶树体内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累积达到一个高峰,使得茶芽肥硕,叶质柔软,香气馥郁持久。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这几天,在思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初春,云岭的“土字号品牌”正在这里打造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春天的云岭大地,做好“土特产”的文章已经起笔,各地正在依托乡村特色资源,进一步擦亮乡字号、土字号品牌,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增收致
  • 市北一周街道要情

  • 市北一周街道要情2023.2.20—2023.2.25延安路街道延安路街道组织开办“赛马亮绩”科室擂台赛,各科室负责人立足科室职能上台打擂,围绕2022年度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2023年度
  • 重要通知!网友:太需要了

  • 一直以来一些APP的自动续费项目让不少人颇为烦恼有些是不知情状态下开通有些是不用了但忘记取消总之白花了冤枉钱 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