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关注中国(西部)氢能大会 | “氢”时代来了,陕西如何乘风入局?

日期: 来源:群众新闻收集编辑:群众新闻

编者按:9月13日至15日,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榆林顺利举行,吸引了国内外百余家能源头部企业参展,观展群众突破4万人次。作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氢能产业产值未来可能达到万亿元以上。产业战略如何定位?技术壁垒如何突破?产业发展又将去向何方?这是一次对氢能未来的发问。

新赛道:超300亿元投资 见证氢能产业巨大潜力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液氢动力分布模型、2022冬奥会火炬、氢能重型卡车……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新式氢产品层出不穷。

氢产业为何火热?

一方面,为应对全球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挑战,零碳愿景成为全球范围内氢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另一方面,氢能是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战略产业。从氢能市场来看,2021年全球氢能产量已达到9400万吨,约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市场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

“发展氢能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任中保表示。

作为全国能源大省,陕西一直积极推进能源战略转型,在氢能物流运输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陕西确定了新的目标——聚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吸引了国内外氢能全产业链170余家企业参展,8位院士专家围绕绿色氢能研发等主题展开讨论。大会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等国际领先的氢能技术与装备逐一亮相,“榆林倡议”、《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宝鸡和渭南氢能产业规划、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等系列产业成果重磅发布。

“本次大会共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额332.8亿元,其中榆林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279.6亿元。”会后,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崔红军宣布了一组亮眼数字,释放了榆林以及陕西氢产业蓬勃发展的强有力信号。

“我们发展液氢技术已有40多年,此次参展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液氢动力分布模型就是核心技术代表。”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段捷告诉记者,“陕西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比如依托陕北能源供给中心和关中城市群之间大量城际物流运输需求,液氢相关技术会有很多应用场景,我们也希望未来在这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此次签约合作,我们将结合自身在产业资源与产业链接方面的能力与优势,与陕氢集团携手推进榆林等地区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基地,促进区域氢能产业协同发展。”西科控股签约代表张亚飞说。

新布局:立足资源优势 陕西全面构建产业生态

去年3月,我国首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明确了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各级政府发布氢能产业相关支持政策超300项。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陕西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若干文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

文件明确了榆林氢能重卡装备制造及陕北氢能供应和应用中心的战略定位,同时布局榆林配合相关地市协同打造榆林—延安—西安城际氢能廊道。建设榆林、西安、渭南互为支撑的氢能产业集群,联通陕北、关中地区氢能消费和供应中心。

“当前,榆林出台了6个方面16条政策措施,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发展氢能产业。”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介绍,下一步,榆林将大力引进和培育氢能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院士团队、高校院所的合作,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氢谷国家氢能示范城市。

大胆布局氢能产业的背后,陕西有何“底牌”?

“西部地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好,清洁低碳氢能制备供给能力强;陕西省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为氢能产业发展孵化先进技术、推送高端人才;榆林市化工、运输等场景丰富,是氢能多元化应用的沃土。”任中保说。

据了解,陕西化工副产氢产量超200万吨/年,高品质副产氢产量约20万吨/年。近百所高校、近千家各类科研院所,能在工艺研究、装备加工、设备生产制造等方面提供强大支持。

“陕西当前对氢能产业进行一系列部署,力图打通整个氢能产业技术链中的堵点。”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看来,陕西的尝试,对我国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有积极作用。

新未来:聚力全链条 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的零碳智能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应用;

省内首个PEM制氢-氢能热电联产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成投运;

全省四条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输示范线开展示范运行;

……

如今,陕西大地上,氢能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延伸,氢能产业正在形成长足的发展空间。

“陕西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安全’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点突破,构建了绿色的氢能产业体系,培育了完善的产业链条。”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凯表示。

氢能产业承载的是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的新希望。如今,陕西建立工业副产氢就地就近应用,局域链式服务等模式,批复多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绿建指标,全省化工副产氢产能超过200万吨/年,车用高纯氢近1万吨/年,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加氢站4个,全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初具成效。

此外,陕西多家企业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成功下线,陕西首条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即将安装调试完毕,产能可达3000台每年,燃料电池汽车产能达到每年1000辆,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闭环发展,氢能产业发展之路迈入了“快车道”。

“当前陕西正在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着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四个万亿产业集群。”刘凯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陕西氢能产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突出优势,为致力于氢能发展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提供广阔舞台,全面构建从制氢、储氢到运氢、加氢以及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助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乐佳 马腾)


相关阅读

  • 威海营商行|聚资源 强支撑 企业送来感谢信

  • 近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收到了一封来自威海华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作为“企业大走访”分包企业之一,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多次深入华迈医疗了解企业诉求,精准匹配“1
  • 康平节日里面庆丰收——花生收获正当时!

  • 又是一年花生季,康平花生喜丰收!9月16日,“庆丰收 促和美”康平海洲窝堡乡第六届花生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来自县域内外的各界宾朋、当地花生种植户、村民欢聚一堂,共品花生韵味,共
  • 黄河北岸,新能源风生水起

  • 济南起步区围绕新能源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黄河北岸,新能源风生水起9月1日下午,在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西北角,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冶东风路西延道路工程首座主墩承台浇筑完成

  • 9月16日晚,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大冶东风路西延(大冶大道至铜都大道)道路EPC工程首座主墩承台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项目主桥施工步入了新阶段,为后续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