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铁扬:抒写画不出来的情愫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 打莜麦(油画) 67×80厘米 1997年 铁扬


铁扬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艺术家,他涉猎的艺术形式和材料广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格。铁扬形容自己是一位劳动者,他把土地、乡愁、冀中平原、冀西土地、太行文化的性格,用他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真挚而纯粹。画面上看似随意的笔触和色彩,形成了既有绘画性,又有文学性的叙事风格,清新隽永,真诚、朴实、凝练又大气,具有很浓厚的中华文化精神和诗意特征。

近日,在铁扬88岁寿辰之际,清华艺博迎来了“路之歌:铁扬艺术展”的启幕,展览展出了铁扬从艺70年来的油画、水彩粉画、水墨画、插图等200余件艺术作品,透过展览,观众能够看到一位优秀艺术家对于家乡土地和日常生活的入微观察和热爱,看到艺术家在艺术形式和语言上的深入探索,以及在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上所做出的贡献和成就。

铁扬,1935年生于河北赵县,196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五年的苏式舞美专业训练,孙宗慰、李宗津、冯法祀、罗工柳等美术名家的亲授和点拨,让铁扬学会了“对画面的科学经营和大胆自由地对于形式和颜色的驾驭。”1959年的毕业创作,他有缘在留苏艺术家齐牧冬指导下完成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大戏《克里姆林宫的钟声》的舞美设计,公演大获成功。在毕业后的动荡岁月里,他不时藏身太行深处、拒马河畔,把山川、湖泊、田间、炕头、草木、人物和点点滴滴的感受都留在了画幅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画家。

铁扬作品的特点是充满激情。无论他画中铺红花被的炕头女性,还是在葱绿色玉米地里的姑娘,都有明暗和大块色彩对比,效果就像被阳光照亮的瞬间,画中人成为关照的中心。而由于略去了五官细节和表情,观者往往看到的是柔和的皮肤和跳跃的光色,画中女性就成为明亮的发光体。他常用奔放的笔触挥洒出山川大地、草场树林,以及室内缤纷的瓶花……画中的色彩、线条、结构和节奏都饱含感情,将变形、分解、重新排列等手法运用到形式组合中,以显画面新颖而有生气。他画中的人和土地、植物、家具、房屋的关系,就像岁月因久远而有了厚重与触感。作品《红柜》中那浓重的带有土味的红色背景,散发着老木料与尘土渗透的温暖气味;《馒头祭》中那白面馒头的柔软与人体的形态和质感组合,加上杂乱沉暗的背景烘托,另有一番诙谐幽默中透出心灵深处叹息的意象,很像中国古典诗歌于不经意中拨动人的心弦。

“艺术家将经验的日常转化为有情的超俗,从繁杂的外在印象淬炼出自觉的内在节律,艺术有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动力,也就有了个性化的果实。铁扬画面的形象大部分是具体且易于辨认的,但它们被融入个性情境,色彩经验和生活经验互为增强,最终达到色彩与心灵融合的境界。”本次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徐虹认为,温暖的人性是铁扬作品的底色。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事物使他的心灵受到震动,进而引发情感回声。经过时间与空间的发酵,它们在铁扬敏感多思的心里增添了严肃的分量。由于思考和判断,艺术家有是非道德的鲜明态度和好恶喜怒的明朗倾向。这是这一辈老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基调,也是作品打动人的力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铁扬的艺术涉猎异于不少画家同行,因为绘画并非他的首选志愿,甚至排在写作之后,他曾经梦想的职业竟是交响乐队指挥。指挥、写作、绘画,听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铁扬这里却最终协调统一于一身:他兼善油画、水粉、水彩、水墨等绘画工具和语言,用画笔和颜料谱就一件件充满韵律与气势的色彩“交响乐”;晚年他又拿起写作之笔,用文字编织出一篇篇朴实却富有诗意的散文与小说。作为作家的铁扬,已有300万字的文学作品问世,散文集《母亲的大碗》《等待一只布谷鸟》、长篇小说《大车上的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艺术散文集《大暑记事》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美的故事》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看来,拿了几十年画笔的铁扬,对于文字肯定是有特殊感悟的。“早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读舞美,但是,后来铁扬的心并不完全在戏中,他明显不愿意让画笔受羁于戏剧。他的画,尤其是表现性十足的作品,简而言之,大多是‘反戏剧性的’。也就是说,他钟爱的是那些具有独立气质的画面。铁扬又是一位心中的故事积累得太多太多的人,为之叙述乃至录于纸上是一种特别的快意!而且,那些‘反戏剧性’的绘画尽管常常直抵心底,却是无以淋漓尽致地承担他的全部故事的。或许,一放下画笔,铁扬对文字铺展的时间跨度意识就变得格外敏锐,他要超越一个个具体画面的限制。”丁宁说。

铁扬的艺术源自生活,他主张深入生活,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升华,实践着“大美就是人和大自然的诗意的结合”。他更愿意将自己称作一个普通劳动者或手艺人,他说:“艺术家首先要是位劳动者,劳动者要带着一种清贫意识去追求自己的劳动量,量的多与少是要用自己的劳动轨迹证明的。而河北这块土地给了我认识、劳动的可能,河北这块宝地有我的‘气场’。置身于这‘气场’之中,你的认识和劳动才更加自信而少些慌张。”是的,艺术家的劳动轨迹凝聚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展厅中所呈现的这些作品虽只是冰山之一角,但无疑是铁扬劳动轨迹的最好证明。

“我只愿画得自由,画出自己。”这是铁扬的心声。当观众徜徉展厅,欣赏这些别具一格的画作,体味铁扬的自由与本真时,便能深深体会到绘画性要义不是模拟自然之物,不是跟在自然物像后面作记录,更不须拘泥于前人的经验——以他们领悟的山水诗性来衡量今日的艺术。个性有具体时空,这个时空被诗意照明。而绘画中的诗意正是来自这个时代画家的心灵。


2023年10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铁扬:抒写画不出来的情愫》

↓ ↓ ↓ ↓ ↓ ↓ ↓ ↓ ↓


责编:陈陈

相关阅读

  • 民间艺术节厦门巡演 中外艺术团联袂演出

  • ■波兰哈纳姆民间舞蹈团。10月16日19:30,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外艺术家厦门巡演将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届时4个国际艺术团——韩国柳氏舞蹈团、荷兰“芳名琼斯”管乐团
  • 单日涨粉百万!认识一下,烟台男孩于文亮!

  • 于文亮火了!10月13日山东烟台普通男生于文亮短视频账号在十几天内粉丝从不到1万涨到两百多万单条视频单日增粉百万连续几天霸占热榜于文亮是谁?为什么是于文亮?记者寻找于文亮
  • 陈元邦:随祖杰镜头看风景

  •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元邦欣赏郑祖杰的摄影作品集《行摄随想》后写下随笔文章现将该随笔和《行摄随想》部分作品予以刊登让读者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随祖杰镜头看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铁扬:抒写画不出来的情愫

  • ▲ 打莜麦(油画) 67×80厘米 1997年 铁扬铁扬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艺术家,他涉猎的艺术形式和材料广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格。铁扬形容自己是一位劳动
  • 山东政商要情(10.9—10.15)

  • 1.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落幕10月12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圆满落幕。本届峰会共有422家企业嘉宾参会,包括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46家跨国公司首次参会;洽
  • 塔里木盆地万亿方新气区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15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气田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塔里木盆地新的万亿方大气区迈入规模开发新阶段,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