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民族植物学奠基人裴盛基:这一生,我都奉献给植物了

日期: 来源:云视网收集编辑:云视网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科技出版社

联合出品的

系列短视频

《口述云南·科学家系列》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致敬科学家!

 
(视频↑)

“从此以后,我跟植物结下不解之缘,这一生,我都要奉献给植物了。”

“我在中国开辟民族植物学这个学科的时候,我觉得,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先要把我们26个民族的传统智慧用文字记载下来。”         

               ——裴盛基

为创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扎根边疆27年;

1982年,他发表《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一文,成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创始人和中国本土植物学知识研究的先行者;

1988年,他获美国东西方协会杰出贡献奖;1992年,获印度民族植物学会国际民族植物学杰出贡献奖——哈什伯杰奖;

截止2022年,他完成了云南16个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先后主持民族植物学研究项目56项,培养我国第一批民族植物学硕士、博士研究生32名,获科研成果奖16项;获国际和国内共有专利9项,出版民族植物学专著16部,发表中英文论文240余篇……

研究民族植物学近40年,至今仍不间断,如果把各民族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视为“珍珠”,他就是那个把“珍珠”串起的人;

他以“开创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先驱”为题载入科技精英史册。

他叫裴盛基,是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创始人和中国本土植物学知识研究的先行者,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民族植物学奠基人 裴盛基


退休前,裴盛基曾担任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主席、国际山地中心专家和部主任、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退休后,他依然活跃于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他在网络平台小红书号上开通账号,取名为“裴爷爷讲植物”,开始用短视频推广植物学。

“小红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裴盛基,我是你们的裴爷爷,从事民族植物学工作60多年了。让我来为你们介绍美丽的西双版纳植物天堂……”这是他在小红书发出的第一条科普视频,刚发出就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打那天起,他开始将自己干了几十年的老本行与网络平台结合,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做科普,成了一名科普博主。

从“植物猎人”到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

1955年,裴盛基从四川省成都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成为一名“植物猎人”,从此,开启了他一生的植物学研究工作。

年轻的裴盛基和同伴用双脚丈量云南大地,不惧艰苦,“植物猎人”的身份是他们那代植物研究者的光荣称号。

1976年,裴盛基(右)在热带雨林中考察涉水前进

1957年的秋天,在裴盛基身上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在第二次参加高山植物考察途中,在经过离碧罗雪山垭口4000米不远处时,裴盛基感到双脚瞬间下沉,原来他不小心踩进了一片漂浮的草丛里,此时的他除了呼喊队员,别无他法。同伴老吕赶来,他熟知草地沼泽的危险,四下观察,无人求助,唯有在裴盛基不远处,立着一棵七八米高的高原野樱桃树,老吕计从心来,爬到树上,把靠裴盛基最近的树枝压弯,让裴盛基双手抓紧,然后借助树枝的弹力,最后顺势把裴盛基从泥沼中拔了出来……

“那段人生真的太精彩了,我就想,以后我一定要在植物学研究的路上义无反顾、终生不渝地走下去,这也算是我对那株救命小树的报答。……这一生,我都要奉献给植物了。”从此,裴盛基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员

“蔡希陶先生是我学习植物学的启蒙老师”裴盛基回忆,“他有时会拍着我的肩膀高兴地说:‘小裴啊,好好干,你们是我们国家植物学以后发扬光大的希望。’当时,听到蔡先生对我的肯定,真是热血沸腾,信心大增。”

1960年,对于20多岁的裴盛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这座隐而不出的葫芦岛上,即将建成亚洲最美最大的热带植物园,他们将是第一批开拓者。

1965年,裴盛基(左)与他的老师蔡希陶先生在研究植物标本时作记录

裴盛基跟随蔡老去了葫芦岛,在热带植物园一干就是27年。“我心中常常涌起这样的念头:这里今日是我们的战场,来年便是一座崭新的植物园!”他认为,人生的道路需要一个志向,一种精神,还有一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愿望。正是有了像裴盛基和他的同伴一样坚韧的“葫芦岛人”,才有了如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勃勃生机。

开创中国民族植物研究先河

对于裴盛基来说,美登木的故事是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

美登木是西双版纳的一种民族药,20世纪70年代初,接到美登木的调查任务,裴盛基身负研究重任,最后找到了它的抗癌成分并制成药片——美登一号片。

1978年,裴盛基(右)与同事李延辉教授共同鉴定美登木标本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这个故事能够还有新的故事出现,更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让天然药物宝库里像这样的一些‘花朵’绽放出来,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裴盛基说。

裴盛基认为,云南的各个民族有很多与植物打交道的智慧,这些智慧是祖祖辈辈积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如果让这些千百万年的智慧消失,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他开启了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之路。

2000年,裴盛基(左)听吴征镒先生讲解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意义

“民族植物学科,不是只针对云南的民族有用,它对全世界都有用。”多年来,裴盛基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立足云南,放眼全球,在我国植物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做出很大努力,成果累累。

在裴盛基看来,做民族植物研究最大的目标就是保护。“我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时候,要充分用好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国内,裴盛基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的研究,开创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示范,开创社区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和示范。

三种精神缺一不可,才能做出一点事情来

我来云南的这60多年里,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树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兴趣,有了这种热爱和兴趣,再加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裴盛基心里,从事科学研究三个基本精神缺一不可,一是要热爱科学事业,二是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持,三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三者结合才能做出一点事情来。

现在,裴盛基80多岁了,还在著书立说,他想把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出来,想把那些传承千年,没有文字记载的宝贵智慧记录下来;他在西双版纳从事社区保护,在丽江从事药用植物保护,在东南亚从事传统医药保护合作,希望能把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尹   凡   卢   钢   温   翔   高   亢   

李   非

技术监制:何   寰

制片人:胡   滨   武志敏   陈   燕

策  划:盛雪梅   胡凤丽

总编导、执行制片人:盛雪梅

编  导:陈   婕

采  访:盛雪梅  文   剑

摄  像:周卫平  宋高裕   盛夏雨   曾钴畅  曾庆锻   

邱黾勉

剪  辑:王江平  宋高裕   陈   婕   罗彦江

制  片:邱黾勉   

宣  推:杨晓薇  李响文

指导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科技出版社


相关阅读

  • 【平安布尔津】布尔津县铲除野生大麻1.5万余株

  • 为消除毒源隐患,防止不法分子非法采卖、加工吸食野生大麻原植物,6月15日,布尔津镇联合布尔津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开展清除辖区野生大麻原植物行动。当天,公安民警、党员干部、志
  • 越野!到华南国家植物园打卡“神奇植物”

  • “绿美广州 红领巾在行动”广州红领巾爱绿护绿系列活动启动为“生态文明教育类”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授牌广州青年报讯(见习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穗团宣)6月10日上午,由
  • 瓜州县税务局:架起民族团结进步“三心桥”

  • 作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瓜州县税务局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税务人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
  • 贵州民族大学获4项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奖

  •   近日,国家民委通报了2022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获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据悉,2022年度共评出优秀调
  • 三师五十三团二连民族团结大院的故事

  • 种小小的种子开大大的花——三师五十三团二连民族团结大院的故事5月的热烈阳光,照在红墙灰瓦旁的果树上,洒下片片浓荫。在三师五十三团少数民族连队二连,一栋栋新居围成一个个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突遭立案,泉为科技股价年内新低

  • 雷达财经 文|钱雯雯 编|深海6月19日,泉为科技大幅下跌,截至收盘下跌11.28%,收盘价为13.05元,盘中股价最低触及12.37元,股价创年内新低。消息面上,6月16日晚间,泉为科技公告称,公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