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讴歌时代——冯健亲、时卫平主题性油画创作研讨会:让艺术创作成为“时代之眼”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11月6日下午,“讴歌时代——冯健亲、时卫平主题性油画创作研讨会”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行。作为“讴歌时代——冯健亲、时卫平主题性油画创作研究展”的系列活动,研讨会在展览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主题性创作”在美术创作中的意义。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南艺美术学院院长章文浩,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封加樑,南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商勇、戴丹,江苏省美术馆油雕院院长孙俊,以及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教师、学生代表,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代表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

据了解,当日参会人员中很多来自南艺美术学院,其中一半以上是年轻教师以及艺术研究生代表。作为南艺老院长,冯健亲十分高兴。他回忆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正在展出的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细致解释了他此次展览中想表达的“我要画”的创作理念。他不仅根据自己的创作心得,告诉在场众人体验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还详细地从作品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细节,希望在这短暂的研讨时间内将自己的经验更多地传达给年轻艺术家。

时卫平强调了本次展览的初衷——希望让更多人注重主题创作,同时也以一种具有包容性的艺术态度,告诉大家如何在当下做好美术创作。

主题性美术创作随时代变迁,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属性,多年来,主题性创作也跟随着革命的精神一直持续至今。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冯健亲、时卫平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创作的艺术精品,更以特殊的展陈方式,通过展出创作过程中的素描、手稿、道具、照片等物件,以叙事性的方式展示了两位艺术家较为完整的创作过程,为江苏省美术界主题性创作提供了珍贵的范本。研讨会现场,来自油画、国画、雕塑、插画、版画等不同专业的艺术家、教师和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并相继表示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杨爽 摄影 潘浩东)

现场辑录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 冯健亲

今天是我近几年参加类似研讨会最高兴的一次,因为今天到场的年轻艺术家、教师很多,我很久没有这样的机会与年轻人交流,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对于主题性创作,我认为有内容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主题。那么对于创作而言,首先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生活很重要。不接触生活,绘画的内容就仅仅只能是作为一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东西,这让艺术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容易有所欠缺,相对于那些与国家建设、发展有关的辉煌成绩,很难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出来。而类似于时老师这样大场面的主题性绘画,它对绘画的构图、色彩明暗变化、焦点的分布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现在越发想提倡主题性创作,也是希望在我们越来越大规模的艺术生的培养里,能够选拔出个别在这个领域冒尖的艺术家,将主题性绘画延续下去,持续性的通过作品展现我们的时代面貌。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时卫平

我与冯院长认识在二十多年前,当时冯院长组织我们创作,当时他就非常认真,每次画画都和开会一样仔细推敲,而这次展览中很多冯院长的画我早已知晓并且印象深刻,但这次是最细的研究了。冯院长的作品在细节上非常讲究,恰恰是那些细节最能打动人,例如《让延安放心》这件作品里,周总理的动作、他披着的衣服、包括战士的细节处理,我都觉得他通过作品把故事讲述的非常到位。

而现在的艺术家们,可以选择的表达方式很多,我常常跟一些年轻艺术家说,不一定要像我们这样画,可以多吸取一些当代艺术元素。之所以办这场展览,是想强调主题创作的重要性,但听见那么多年轻艺术家对画展的看法,包括很多人在当下做的一些其它结合现代社会的主题性创作研究,我很开心能够从中看见我们江苏美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章文浩

本次展览的形式特殊,从两位老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收集的大量创作素材,从中窥见作者的创作过程,对观者的启发很大。冯健亲与时卫平的作品汇聚了精神,包含了时代的印记。我们经常说作品等同于时代,光有好的题材但没有好作品的呈现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在作品中看见的全是细节,细节对于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其次就是技术能力的支撑。例如冯院长《南京长江大桥》这张作品,如果画家没有好的色彩把控能力,透视基础知识能力,这张作品很难呈现。从这个展览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通过了解两位画家的创作过程,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每一个画家成功的背后都有巨大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院院长 封加樑

这次展览从选材、立意、资料、小稿等,完全直观地展示了艺术创作过程,是一场非常“完整”的展览,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两位艺术家具有非常高的综合艺术基础。这样的艺术基础、艺术能力,在那个年代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对我们美术教学也深有启发,虽然当代美术专业的学习内容与过去有所差异,但艺术没有改变,艺术是永恒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与每个时代相对应的主题创作。最后那些特别有感染力、生命力的优秀艺术作品不仅为时代留下了印记,也成为了不同时期珍贵的艺术财富,我想这也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商勇

当我进入展厅看到展出的这些作品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手稿时,心情很激动,立刻萌生出做一场这样的文献展的想法。南艺和南师两座百年老校,都拥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也诞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这些老先生们呈现出某些特定时期的创作,可以说是提供了“时代之眼”,值得被我们反复推敲打磨,也是我们珍贵的艺术宝藏。

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 孙俊

60年代的人走进这样的展厅,感到异样的亲切。我了解冯院长创作这幅《钟山风雨起苍黄》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展览,更加值得去思考和关注的话题,是主题创作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意义是什么。主题创作从革命时期一直发展至今,毫无疑问是美术创作中的“主流”,而主题的范畴也不是真的那么局限的,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表达社会风气、伦理观等,都可以归纳进“主题”,它可以是用来记录时代特征的方式,所以无论在何时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画家 张永

回想多年前与时卫平老师一起写生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写生活动,时老师带了许多与红军服饰有关的道具,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就让我大为震撼,今天在场馆里再次看见这些曾经他写生用过的道具,更加感慨。主题性画家同样也可以被称为历史画家,因为他们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关于时代特色的作品有很多需要流传于世,要经得住历史的拷问。基于这点,画家在主题性创作时有一个严肃的创作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在这个意义上也更加凸显了主题性创作的必要性。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挂职)副院长 戴丹

展览给我最好感受就是利用图像撰写时代,展品大部分创作于70年代,在观展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从中国绘画艺术体系来说,70年代油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在当时这两位艺术家就能用本土的语言将时代记录下来,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主题性创作很难,并不难在技法,而是困于内容的表达。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赵笺

冯健亲与时卫平两位教授呈现了非常精彩的作品,以及他们多年来深耕在油画领域的积淀。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我认为二位老师所作的主题性创作,可以更具体的被称为“叙事性的绘画”。在与两位教授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有各自探索的特点,这也是为何取名研究展的初衷所在。一个画家如何将题材汇聚成一件成熟的作品?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学习模仿再到自己创造发展,不断积累的过程。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魏鲁安

我80年代进入南艺学习,四十多年来我的整个艺术成长经历都伴随着南艺的发展变化。我记得当时南艺美术系的大厅挂满了冯院长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油画,当时我就对长江大桥这幅作品印象深刻,很好奇画作怎么能画出这么深远的场景,直到后来有幸与冯老交流,才了解到这种画面的创作方式,大为震撼。那时候这样的创作模式是非常超前的,现在看来依然很佩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蓝剑

冯院长和时老师是我们江苏知名的艺术巨匠。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类型的主题性油画展在南京没有过,所以这场展览不仅仅是对两位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回顾,对江苏油画界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首先我希望这样的形式的展览可以在我们江苏油画界继续延续下去,它将会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记录交流平台。其次,从展出的众多作品可以看出,两位名家无论画内、画外的功底都非常好,堪称模范。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创作上,两位也分别在艺术设计、艺术陈列、艺术教育、国画、书法等多方面都很优秀,我相信这样的画外功底对主题性创作有很强大的支撑,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朱智伟

整个展览给我的感觉是很震撼的。一方面是作品呈现的人物众多、场景宏大,另一方面是层次极其的丰富。与雕塑创作不同的是,油画可以在主题创作中将宏观氛围表现得特别到位。观展时我也在思考,如何用雕塑的语言来转换油画中宏大的背景,如何从油画中汲取雕塑专业也能互通相融的表现形式。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主任 李小光

在我们插画的创作过程中,同样很强调叙事性,今天看了这个展览,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深有启发。其一是两位艺术家作品里主题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都是既强调主题性,又不放松艺术性,特别是在那叙事细节的准确性把控上,从那些具体的画面修改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两位艺术家对艺术的“苛求”,他们作品中细节的处理、视角的变化、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以及整体尺度的拿捏,都非常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 吕晓雯

我97年进南艺壁画系,但在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就与冯院长有过接触。当时我们参加南京地铁1号线的壁画作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正值暑假,天气炎热,我们的创作又是在一个很大的地下车库里,冯老每天不厌其烦的来给我们过稿子、开会讨论,他和蔼可亲又严谨的态度记忆犹新,而这些经历对我个人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今天来看这个展览,两位老师把一些历史事件、生活状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再进行个艺术转化,这是一个特别难的一个过程。同时,从这个展览里面我也看到了两位老师对主题项目的新创作,充分说明了他们创作的持续性,这对我们今后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学进程都有很大启发。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徐飞

我97年进入南艺雕塑系,曾经有几次与冯院长接触,他两次对我创作的启发,以及他对艺术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让我至今难忘。巧的是,我也是时卫平老师的学生,常与他交流,我常去时老师的工作室参观,他工作室里那些大量为创作而用的道具让我非常震撼,也一直在向他学习。今天这场展览,不仅展出了两位艺术家代表性的作品,也呈现出了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精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 程楠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题材之后,怎样利用好的表现手法来呈现题材?如何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我觉得这是每一位从事绘画艺术工作者都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的展览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两位艺术家在文化领域的探索和积淀。主题性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艺术范畴中,对于题材的表现,无论中国画还是油画,都有其特有的技法,但是怎样把题材在技法中表现出来,这是我今天来研讨会学习的目的。


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画家 于帆

当下的年轻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经常把精力放在完善个人风格面貌的探索上,这一点确实重要,但仅仅是站在艺术的出发点上。而在这个层面之上还有个非常核心的、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年轻艺术家去着力去研究和探索,是如何提升自己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水平和思想认识的高度。两位先生今天所有呈现出来的许多主题创作,我们都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来了解到他们整个大型创作推进过程中的每一步,他们是如何进行构思构图、思考、推敲的,整个过程是他们的智慧的结晶,这对我们青年艺术家来说非常宝贵。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教师 涂蓉蓉

以前对冯老的作品仅仅停留在书本中,难得今天可以亲临现场学习感受原作的魅力,《让延安放心》这件作品从作品主题、构思、人物塑造、画面色彩等多方面都可圈可点。我第一次亲眼观摩到油画作品以色塑形的经典示范,不禁感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能有这样的艺术精品呈现,能够到达这样一个艺术的高度,这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真的需要去认真解读和学习的。南师和南艺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更加想要去向老艺术家们深入学习,把主题性创作延续下去。

相关阅读

  • 从“心”出发,用艺术开启一场疗愈之旅

  • 作为2023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的重要组成环节,“从‘心’出发——高校表达性艺术疗愈作品展”近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开幕。学校科研管理部、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市艺术心理
  • 一天逛不够!111家画廊同步上新,打卡好去处

  • 11月7日,以“无限 可能”为主题的2023 M50上海当代艺术周在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启动。本次艺术周参展艺术空间创历届之最,为上海市民带来观赏艺术盛宴。时序新秋,如约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女子过量饮酒致死,3位闺蜜成被告!

  • 情绪低落的时候有的人会选择借酒消愁但过量饮酒不仅伤害身体还可能酿成悲剧▲网络图案情回顾2023年5月21日傍晚小秋因为情所伤导致心情低落故自行前往朋友小琪家中想通过与
  • 绝美陇原丨一窑一世界 陇东"米开朗琪罗"非同"遗"般

  • 庆阳香包绣制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峰(右)教凤凰小编绣香包不是香奈儿,芬芳传万家;不是米开朗琪罗,却能把心意刻画。走进以窑洞风貌呈现的陇东民俗博物馆,看民间艺术大师们如何
  • “00后”在校生做木匠,成了全国冠军!

  • “00后”贾京做木匠成了全国冠军眼下正在训练为拿到世界大赛的入场券全力准备近日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见到了他贾京的手上布满了茧子右手大拇指下方有一道长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