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记者见到省政协委员、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虞洪时,他刚刚结束一天的履职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他还在忙着处理医院新冠病人救治的事情。虞洪委员告诉记者,自己是两会的“新兵”,也刚刚从疫情一线“回来”,完成医生到政协委员这样的角色转变。这次参加省两会,他作了充分准备,将认真履职尽职,传递医者声音。
“疫情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提案里的内容都来源于工作,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经历了很多‘第一次’,比如全院打通学科限制、医生超范围执业等。期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就把自己的思考放在提案里,带到会上跟其他委员一起来探讨。”
虞洪提到,当前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仅靠急诊科、呼吸科或者重症医学科一科之力,显然无法持续维持当前工作,因此医院打破专科壁垒,几乎全员投入急重症救治。“越来越多的人感染新冠后,医院这段时间超负荷运转,我们的原则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但无论是人力还是设备其实都非常紧缺,所以医院抽调各个科室的医生来支援。就像大家看到的,一些麻醉科医生在操作呼吸机,骨科医生带上了听诊器,心内科甚至妇产科病房里住着新冠病人。超范围执业不仅让参与救治的医师缺乏足够的执业安全感,病人也会焦虑,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能会产生医患矛盾和冲突。所以在‘战时’状态,我们要依法保障医生执业安全。”
他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更加明确“战时”状态医师超范围执业的适用情况,特别是对“战时”状态的释义和对医师超范围执业的规定,卫生行政机关作为政府部门,可以依法调遣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无论医师执业范围是内科或外科,其接受政府部门的安排参与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都是合法医疗行为,其执业行为受法律保护。以避免百姓对此的不理解和产生不必要医患矛盾与冲突,给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治营造良好的生态。
当前,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渡过。但春节将至,不少市民担心,会不会还有第二波、第三波高峰?“所以我省要探索‘平战结合’模式,加强重症医学团队高质量建设,从制度上形成重症医学救治常备军+储备军的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虞洪坦言。他同时建议,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比如:DRGs模式更合理,提高薪酬待遇;评价考核体系更合理,有专门的晋升通道,在附属医院有硕博导资格的政策倾斜。还需要常态化开展重症救治医务人员(非重症医学专业)储备培养计划。比如普外科、心内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等相关学科,主治医师需要在ICU更长的轮转培训时间。低年资的主治医师每年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到ICU进行“理论培训+实践轮训”。这样才能扎实做好重症医学救治“常备军”工作。此外,呼吸治疗师作为一个新职业,在重症救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建议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予以薪酬待遇、晋升通道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