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遭俄乌冲突“反噬”的欧洲国家:果蔬限购,洗澡像猫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孙喆

综合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去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全方位、无差别的制裁在粮食和能源等领域产生外溢效应,对欧洲经济和全球产业链造成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让欧盟遭到制裁“反噬”,欧盟各国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当地时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来源:《华盛顿邮报》)

舌尖上的危机:欧洲人的餐桌在动摇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世界粮食市场上举足轻重,乌克兰更享有欧洲的“面包篮子”之誉,欧洲消费的小麦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乌克兰。然而,冲突和制裁给了全球粮食供应链以凶险的一击。

报道指出,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市场波动,对长期依赖从俄乌进口食品、饲料、化肥和能源的欧洲农业部门造成严重冲击。

如今的欧洲,有人正为自己的一日三餐而忧心忡忡。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希腊每年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约25万吨动物饲料,俄乌冲突开始后,不仅从俄乌进口中断,其他玉米或小麦生产国也减少了出口。

在瑞典,鸡蛋产业笼罩在悲伤情绪下。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农产品出口国,是许多食品生产商的上游供应者,冲突和制裁使得瑞典鸡蛋业面临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

报道称,瑞典鸡蛋业正在与主要利益相关商展开定价谈判,几家大的鸡蛋生产商已经宣布鸡蛋价格将“大幅上涨”。对于正在与电费、燃料、食品甚至是房屋抵押贷款等生活成本全面上涨“作斗争”的瑞典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另据CNN报道,当地时间2月22日,英国最大的商超集团乐购开始限制顾客购买部分水果和蔬菜。报道称,乐购超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超市目前已对西红柿、辣椒和黄瓜开始限购,每位顾客限购3包。

摄于英国达尔马诺克的一家乐购超市 (来源:推特)

据了解,英国目前对部分果蔬实行限购的并非乐购超市一家,包括阿斯达、莫里森在内的多家超市也开始限购果蔬。阿斯达超市的一位发言人称,由于西班牙南部和北非的“恶劣天气条件”,超市在从当地进口水果和蔬菜时“遇到了挑战”。

报道称,目前,英国超市的“断供”局面预计将持续数周,之后英国本土农产品将“补位”,以填补货架上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据央视新闻报道,此前,英国全国农民联盟负责人警告称,由于农民在努力应对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今年从西红柿到菜花的各种蔬菜都有可能被配给供应。

该联盟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主席米内特·巴特斯指出,劳动力短缺、动物饲料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和俄乌冲突造成的供应链危机,令英国的农业生产充满挑战。

自去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而天然气正是氮肥的主要原料来源。巴特斯表示,尽管最近几周英国汽油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然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三倍;而化肥价格则是自2019年以来上涨了169%。

2022年6月19日,位于德国柏林的一家加油站(来源:美联社)

能源危机:德国政客们不断升级的“洗澡法”

据央视新闻等媒体20日报道,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说,在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中,德国经济损失已经达到1000亿欧元(约合1067亿美元)。

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茨舍尔表示,相比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更高,能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极度依赖(他国)出口和全球供应链”,因而在经济上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较大。

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 资料图(来源:BBC)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深陷能源危机的德国就开始和“洗澡”较上了劲。

据环球网等媒体此前报道,去年8月,在德国“联邦政府开放日”期间,德国总理朔尔茨被问及多久洗一次澡,他回答称“每天”,这个答案让不少民众颇为不满。对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调侃称,鉴于欧洲目前的能源危机,朔尔茨可能是欧洲唯一一个能好好洗澡的人。

由于深陷能源危机,不少德国政客“创造”出多种洗法,不断“升级”。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建议民众缩短淋浴时间以节省能源。据央视新闻报道,相关数据显示,几乎三分之二的德国人每天至少淋浴一次,平均淋浴时间为8到12分钟。对此,能源效率小组负责人表示,如果缩短淋浴的时间,会相应地减少能源消耗,“比如用5分钟而不是7分钟淋浴,能减少大约30%的能源消耗。”

另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德国石荷州州长君特表示,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用冷水洗澡,即使冬天也是这样,只在洗头时调高水温。来自绿党的参议员亚拉什则表示,自己每天早上只是“像猫一样”简单地洗一下就可以了。

报道称,除了“快洗”“少洗”以外,还有政客建议“不洗”。同样来自绿党的巴符州州长克雷奇曼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建议,天冷的时候只给家里的一个房间供暖,并且以湿毛巾擦身来代替淋浴。对此,有网友评论称,随着能源危机持续升级,“洗澡法”也在“升级”,“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节能‘妙招’出现。”

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2月19日,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在位于首都华盛顿市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齐声高喊:“不要更多战争!”抗议者要求美国停止煽动俄乌冲突、促进双方和谈、解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削减美国军费等。

报道称,组织者表示,这可能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最大反战示威。

2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抗议者手举标语在林肯纪念堂前参加集会(来源:新华社)

《北京日报》指出,不久前在德国举行的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俄乌冲突自然地成为了讨论的重点。当俄罗斯和伊朗作为区域安全的重要角色被排除出会议,“安全会议”的话题也似乎偏离其主题时,中国代表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和平强音——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还将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

“对于乌克兰危机,中国将继续劝和促谈,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对话协商,谋求共同安全。”据《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21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蓝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

连日来,中国接连表态对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特别是将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吸引了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希望这场冲突能早日结束。

正如《光明日报》在《一场“马拉松” 没有“直通票”》一文中所说,“俄、乌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仓’,理应成为复苏世界经济的动力,并为全球消除贫困和饥荒作出贡献。俄乌冲突是欧洲乃至天下之大不幸,劝和促谈是解决国际纠纷和武装冲突的基本原则。俄乌双方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化剑为犁,为俄乌冲突找到解决方案。”

(综合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BBC、《经济日报》、CNN、《工人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北京日报》、环球网、《华盛顿邮报》等)

相关阅读

  • 到底去不去?岸田文雄自己都很着急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到底去不去乌克兰了?”《西日本新闻》23日称,随着美国总统拜登闪电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G7领导人中仅剩岸田文雄尚未访问基辅。虽然日本政府从去年春天开始一
  • 美副国务卿:美国不打算停止供乌克兰武器

  • 据塔斯社当地时间24日报道,美国副国务卿纽兰接受塔斯社专访时表示,美国不打算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资料图: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她还表示,乌总统泽连斯基提出了包含10项内容
  • 七国集团同意对乌克兰追加390亿美元财政支援

  • 据日本TBS新闻2月23日报道,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当天在印度召开。会议上七国集团达成一致意见,表示将在今年内对乌克兰追加合计390亿美元的财政支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
  • 他去了!她去了!他也去了

  • 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已有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前往基辅,与泽连斯基会面。尽管白宫此前一再否认拜登会访问乌克兰,但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乌克兰《基辅邮报》20日消息,2月20日这天一
  • 俄乌冲突一周年,各方评估乌克兰经济损失

  •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辛斌】俄乌冲突一周年,外界纷纷盘点乌克兰经济遭受的重创。据日本《读卖新闻》23日报道,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表示,过去一年,乌克兰经
  • 战火中跑出的中国宝宝快一岁了,一切平安!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3日讯(记者徐佳  见习记者全奕灵)战火中跑出的中国宝宝,如今怎样了?2月22日,长江日报《全球拍》栏目进行武汉、金边、徐州三地连线,聚焦跑出乌克兰中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朝鲜首次公开!

  • 朝鲜进行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并首次公开该导弹的名称。 据朝中社2月24日报道,朝鲜于23日进行了导弹发射演习,发射4枚战略巡航导弹。报道称,朝鲜人民军东部地区战略巡航导弹部
  • 承认了,“已造成近4.4万只动物死亡”!

  • 当地时间23日,根据美国俄亥俄州自然资源部的数据,该州东巴勒斯坦镇火车脱轨泄漏化学品事件已造成近4.4万只动物死亡。 俄亥俄州自然资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部门预估在脱轨地
  • 克宫回应:2月24日,普京未计划……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未计划在2月24日向俄罗斯民众发表任何讲话。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
  • 这57批次化妆品不合规,看看你家有吗

  • 来源:国家药监局网站、新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近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57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11号)》,全文如下:国家药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