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黔南:围绕“致富果” 打出“组合拳”

日期: 来源:云黔南收集编辑:云黔南

走进贵州山王果集团贵定生产基地,金黄色的刺梨果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厂区内车水马龙,装满刺梨鲜果的车辆排起长队,等待检测合格后卸货进入全自动化处理车间。

在贵州山王果集团贵定生产基地,一筐筐刺梨鲜果等待进入生产车间。

“今年5月份山王果公司就已经支付了10万元的预付款,让我更有底气管护好刺梨,现在优质果收购价每斤3元,增收没有悬念。”贵定县新巴镇刺梨种植户王富林种植20多亩刺梨,每亩产2000多斤鲜果,亩产值约6000元。刺梨种植成了他们一家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与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销路稳定心不慌。”

为了稳住优质原料,贵州山王果集团通过“集团+合作社+种植户”“以企带社,以社带农户”模式,让种植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从2021年起,每年提前向果农支付收果预付款,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保证了原料品质,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今年贵州山王果集团订单协议收购鲜果量达1万吨,惠及周边12县(市)上百个行政村。

龙里县农户在采收刺梨果  龙毅  摄

在黔南,以刺梨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正源源不断地释放绿色红利,护了绿水青山的同时,富了一方百姓,示范性地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者。

曾经深藏在贵州大山里无人问津的“山野果”,如今承载着山区群众的致富梦想,肩负起乡村产业振兴的使命。

围绕这枚“致富果”,黔南打出一整套“组合拳”。

用地方法规护航产业振兴路

今年5月1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刺梨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发布实施,黔南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刺梨产业发展地方条例的地区。

《条例》从种植与加工、质量监管、扶持与服务等方面明确支持刺梨产业健康发展,明晰了州、县(市)政府及部门在促进刺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和目标,为黔南统筹部门资源协同推进刺梨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刺梨丰收

针对鲜果售卖方和收购方存在供需链、鲜果价格、收购规格等方面信息不一致的问题,《条例》规定: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刺梨行业协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对其成员依法组织开展培训、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活动,发挥其在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刺梨行业协会负责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引导和督促会员依法生产经营,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

《条例》明确支持推进刺梨纳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工作,降低刺梨鲜果物流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刺梨生产经营主体享受民贸民品优惠政策,降低刺梨产业融资成本。支持刺梨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相关工作,延伸刺梨产业链,拓宽刺梨产品销售市场。

在龙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家刺梨加工企业,工人在去除刺梨鲜果杂质。龙毅  摄

黔南是贵州最早进行“人工种植刺梨”的地区,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产业发展不够平衡,虽然在产业支持方面出台了发展政策,但还需要在地方的法律上进行规范。可以说,在黔南刺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条例》的出台正当其时。

业内人士认为,《条例》虽是一部地方性法规,但标志着黔南刺梨产业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必将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在黔南刺梨产业发展史上刻下划时代的标记。

为产业提质增效加装“助推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产业,最直接的指向就是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刺梨是高质高效低碳且“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在种植、加工、运输、销售、旅游等各环节都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增收机会,逐渐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集聚起乡村产业发展动能,让农民合理分享到刺梨全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

刺梨产业的发展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徐朦 摄

进入刺梨采收季节以来,全州20家规模刺梨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平均日收购量达到2300多吨。全州刺梨鲜果收购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为了给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原料,黔南从基地标准化建设、招引培育加工企业、刺梨品牌宣传推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着力,推动刺梨产业提质增效,保障果农收益。

通过亩产提升、果品提质“双提”促增收。今年以来,通过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实施基地改培提质和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密度调控、割灌除草、营养调节、衰产复壮等刺梨标准化管理措施,提高刺梨亩产量。对获得绿色有机认证的基地每亩给予5元补助,支持种植企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引导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通过提高果品质量促进种植户增收。截至7月底,全州实施刺梨基地提质增效面积8.1万亩,有机认证累计达3.5万亩。

优质刺梨果    李庆红  摄

通过保底收购、农业参保“双保”促稳收。支持公司与基地签订鲜果保底收购协议,同时发挥政府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统筹农户作用,支持大户带动,促进种植户尤其是散户鲜果销售,实现鲜果应收尽收。目前,全州推进保底收购生产订单15.4万亩。支持种植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种植户灾年稳收。刺梨灾害保险投保面积5.8万亩,风险保障金额11526万元。

通过赏花节、品果节“双节”促增值。利用刺梨基地5月花开和8月丰产时的特色景观效应,开展刺梨赏花和品果采摘节,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产业附加值。龙里、贵定两个刺梨产业重点县连续多年举办刺梨花节和刺梨丰收节,带动了当地刺梨销售、加工、餐饮住宿等。比如,今年龙里茶香刺梨花节共吸引游客1万多人,抖音短视频大赛话题总播放量破千万,当天通过线上线下产品销售约17万元,旅游收入300多万元。目前,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刺梨产业观光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拟向省级推荐龙里恒力源刺梨生产基地参与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选。

游客在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刺梨花间游玩赏花  龙毅  摄

有数据显示,全州刺梨种植面积61.72万亩,规模加工企业20家,市场销售额6.8亿元。通过“接二连三”,产业链覆盖群众29.64万人,年综合产值19.5亿元,带动果农户均年增收4400元以上。

以科技赋能引爆大健康产业

在黔南,刺梨早已从过去传统食品加工跨入了3.0时代,被赋予“智慧”的能量,成为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根基。

在贵州山王果集团5G智慧工厂,各类仪器仪表、AGV以及工控装置等数据采集、上传设备一应俱全,工厂利用系统智能分析能力,实现了对生产车间透明化管理,所有的数据通过管理、分析、汇总,呈现在智慧工厂大屏看板上。通过5G工业边缘网关,将信息采集到MES管理系统,让物流、设备、工序等全连互通,实现数字化工厂生产要素全面互联管控。“原来利用人工进行的质检工作,现在借助AI质检仪仅需几秒就能完成对目标产品360度无死角的采图、分析、分类,速度提升10倍,检测质量明显提高。”贵州山王果集团信息化团队负责人王海介绍,5G智慧工厂产能是一期工厂的5倍,鲜果消耗每年可达到5万吨,原汁储存能力达到1万吨。

贵州山王果集团5G智慧工厂智能实时数据看板

近年来,贵州山王果集团坚持无添加、双有机为核心,以传统种植、先进工艺、绿色健康为理念,走出一条集“种植、赏花、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刺梨发展路子。5G智慧化工厂的投运,实现了大数据与刺梨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黔南刺梨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标杆企业,为贵州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示范引领。

刺梨种植是最依赖二三产业的第一产业,没有加工端、销售端、文化端的鼎力配合,这枚又酸又涩的果子将难以存活。

贵州山王果集团5G智慧工厂的智能蜘蛛手

贵州山王果集团5G智慧工厂司的智能仓储码垛机器人

为了做大做强做优刺梨产业,黔南强化科技项目支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新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工艺优化中等科技项目。目前,促成威凌生物与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开展“刺梨提取物的高效制备及改善骨质疏松产品的研发”项目合作;支持恒力源、酵德生物、威凌生物等企业开展“功能性刺梨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刺梨原汁与食用菌发酵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刺梨养生风味果醋研制与成果应用产业化示范”等产研项目实施。“具有健胃调肠功能性刺梨系列饮品开发”“刺梨果渣经发酵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6项产研项目拟纳入2024年黔南州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贵州山王果集团工人在包装刺梨产品  李庆红 摄

随着刺梨医药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不断研发,刺梨产业的发展潜力越来越被看好,大批绿色、生态企业纷至沓来,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优强企业的加盟,倒逼老企业在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目前全州共有6家刺梨加工企业改扩建,其中贵定敏子公司新增刺梨软糖生产线基本建成,贵州佳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沿山农林产业园区的刺梨果脯、刺梨饮料、刺梨罐头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福泉市山珍冠刺梨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都匀小茨科技刺梨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贵州山王果正在规划建设刺梨饼干及精粉深加工,龙里恒力源正计划对刺梨榨汁车间进行设备升级改造。

刺梨加工转型升级后,刺梨产品越来越丰富,从过去的食品领域向保健领域、医药领域进军,新产品不断研发,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十里刺梨沟3A级旅游景区    李庆红  摄

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3A级工业观光景区  李庆红  摄

做优“二产”的同时,黔南在发展“三产”上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刺梨花为黔南州州花,黔南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中的“好花”就是刺梨花。歌词中那句“哪朵向阳哪朵红”,既是对刺梨自然生长现象的咏叹,又象征着黔南各族人民沐浴党的光辉,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抒发富而思源的感恩之心,为黔南做优做靓刺梨品牌注入了文化“灵魂”。今天,“好花红”已成为黔南一张响亮的民族文化品牌。

一系列“组合拳”的运用,黔南刺梨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刺梨加工企业的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畅销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被誉为“维C之王”的刺梨果,成为黔南继茶叶之后又一艘引领黔货出山的重磅“旗舰”。

来源:云黔南网

作者:刘雪红

责编:刘茹男

审核:仇颖欣 黄泽芳

监审:周德扬 刘衡

相关阅读

  • 龙里:刺梨“小野果” 做成大产业

  • 初秋时节,龙里县的10.5万亩刺梨陆续进入采收期,金灿灿的刺梨果挂满枝头,当地村民和企业忙着采摘、加工刺梨,供应市场。2000年以来,龙里县立足产业实际和区位条件,借助退耕还林和石
  • 沂源县:擦亮“鲁山金叶”金字招牌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刘伟眼下,正是黄烟收获的季节,8月29日,作为政企共建融合推动黄烟种植工作的重要机构,山东鲁韵锶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沂源县南鲁山镇董家庄村
  • 淄川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腾飞插翅添翼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侯林 通讯员 孟燕这几天,吉利雷达推出的纯电物联生活皮卡雷达RD6又迎来了一次销售小高潮。今年,淄川区抓好新能源汽车“一号工程”,以吉利、
  • 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高密的“秘诀”在这里

  • 近日,2023年秋季高密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总投资226.25亿元的53个项目集中开工,涵盖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项目的集群式
  • 武汉理工大学学子在“创青春”大赛斩获1金1银2铜

  •   近日,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在武汉光谷成功举行。本次科技创新专项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余个项目参与,通过层层选拔,产生196个获奖项目。
  • 《北京日报》聚焦:石景山区精彩亮相2023服贸会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日至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和石景山区首钢园区举办。本次服贸会以“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突出国际化、权威性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黔南:围绕“致富果” 打出“组合拳”

  • 走进贵州山王果集团贵定生产基地,金黄色的刺梨果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厂区内车水马龙,装满刺梨鲜果的车辆排起长队,等待检测合格后卸货进入全自动化处理车间。在贵州山王果集团贵
  • 堪比“世界杯”的花式大赛,在这个乡村上演

  • 云南的泼水节,消防员来了都得泼两桶;潍坊的风筝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能飞上天的;贵州的村BA,一举成为篮球小伙的快乐老家;壮族的三月三,可不是普通的三月三,是杜甫诗里的三月三……
  • 衡阳市1人入选“湖南省十佳农民”

  • 9月4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3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和“湖南省十佳农民”人选公示。 我市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的朱霞入选2023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民”名单。此次
  • 深圳龙岗:禁毒有你,志愿同行

  • 2023年8月30日下午在布吉街道禁毒办、布吉街道禁毒协会的指导下,禁毒社工在国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禁毒有你,志愿同行”禁毒志愿者培训活动。旨在加强禁毒志愿者队伍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