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透视社·民生沸点】说好的暖冬呢?为什么这么冷?听听国家气候中心怎么说

日期: 来源:中国小康网收集编辑:中国小康网

  通常来说,“三九四九不出手”,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而未来几天的气温要比常年“三九”“四九”还要冷。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此前的预测,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那为何如今这么冷?近日,国家气候中心进行了“硬核”科普。

  冬季以来气温“过山车”式起伏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上旬我国偏暖显著,月中降温幅度大。12月以来(截至18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这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3℃,比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

  

  冬季以来全国气温整体偏暖(左图),北方大部降水显著偏多(右图)。图源:国家气候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冬季以来,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12月1-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云南、宁夏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但从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冬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经历“过山车”式变化。图源:国家气候中心

  12月14日至17日,中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累计降水量大、落区与前期过程重叠度高等特点。

  气象部门统计,有95个国家站点过程最大降温达到或超过20℃,山西大同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最大,达26.3℃。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约59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其中,降温幅度超过14℃的约162.5万平方公里。福建连城(16.6℃)、江西安远(16.5℃)、四川峨眉山(16.5℃)、广西桂平(15℃)等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冷冬”“暖冬”如何判定?

  “冷冬”“暖冬”一直是人们冬季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对于二者的界定却众说纷纭,那么“冷冬”“暖冬”科学的界定标准是怎样的呢?

  “冬季偏暖是指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根据国家标准,目前的常年平均气温是1991-2020年30年平均;‘暖冬’则是冬季平均气温相对于这30年的平均气温偏高达到0.5℃以上。”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冬季偏冷或偏暖与冷冬或暖冬并不是一回事。

  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冷冬等级》,冷冬、暖冬的判定都是用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判定的基本要素,通过冬季平均气温与其常年值的差值(距平)与标准差 (描述序列偏离其平均状况的统计量)来判断。

  以暖冬为例,又分为单站暖冬和全国暖冬。当一个站点的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大于等于其标准差的0.43倍,定义为单站暖冬;全国暖冬采用全国范围内暖冬面积占全国有效面积的百分比(也称暖冬指数)来界定,暖冬指数≥50%,定义为全国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此前统计显示,今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预测结果也显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是,近日天气持续偏低,这是否与预测结果相反?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谈及某年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个时段内气温断崖式降低,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发现是1961年以来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为何在全球变暖背景之下,

  秋冬的冷空气还那么强?

  据分析,因为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它被称之为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

  

  图源:中国气象报

  如图所示,稳定的极涡被强大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

  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由此便形成如图般的故事线,多次出现的寒潮天气让人们感到“冷冷冷”。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但是冷空气过程强度不仅仅受厄尔尼诺影响,也与北极涡旋的分裂和中高纬西风带的扰动也有很大关系。

  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伴随着欧亚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我国大部地区由前期盛行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将热带水汽向我国大陆地区输送,因此来自中高纬的寒潮过程配合来自低纬的丰沛水汽条件,导致我国中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此外,地面积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回温较慢。

  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例如2020年2月14日至17日,全国型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出现8~12℃的降温,局地降温18℃以上;东北、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出现降雪(雨)天气,吉林省有7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多省出现冰雹、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

  2016年1月20日至25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全国过程降温超过6℃面积达到786万平方公里, 529县市过程降温超过12℃,16县市超过18℃;23站连续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67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5日,广州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场降雪。

  12月先暖后冷,

  今冬天气接下来怎么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后冬我国中东部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冷空气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转差,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或出现雾和霾。

  (透视社综合北京日报、“国家气候中心”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扬子晚报、浙江日报•潮新闻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相关阅读

  • 冬至开启“数九寒天” 回暖却要来了

  •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22日早上,最低气温0℃线推进到了华南北部,为今年立冬以来最南。而这一天,太阳也直射到地球的最南端——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2日11点27分,进入冬至节气,一年中
  • 今天冬至 又一年开始“数九寒天”

  • 今天,我们在迎来冬至节气的同时,也将进入“数九寒天”。那么,在这全年最冷的时节,我们在衣食住行上应该注意哪些呢?对此,石家庄市四院中医科主任、医学博士高宇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
  • 数九寒天的开场曲:阳光 升温

  • “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今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作为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也是最“冻人”的数九寒天首日,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才能“九尽桃花开”。 话
  • 玉门:冬季集中教育筑牢冬季食品安全防线

  • 冬季集中教育开展以来,为进一步巩固全镇食品安全良好势态,下西号镇对辖区各食品经营场所从严要求,始终坚持“三个到位”,切实保障了辖区群众的食品安全。 包保督导
  • 玉门:扎实开展冬季集中教育系列活动

  • 冬季集中教育启动后,玉门市下西号镇坚持将冬季集中教育与与谋划2024年工作相结合,全面部署,迅速行动,集中开展涉及社会民生、综合治理、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政策的系列
  • 强化冬季安全监管

  • 冬季,低温、雾霾等恶劣天气增多,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时期。进入冬季以来,莱阳市强化措施对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确保全区危化品企业冬季安全生产工作平稳运行。强
  • 新一股冷空气来袭!超20省份将开启“冰箱”模式

  • 今冬以来最强寒潮的影响刚刚结束,本周,新一股冷空气又续上了。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大部气温继续探底、不断刷新下半年来的新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一出门就进了冰箱冷冻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筑起抵御寒潮的“温暖防线”

  •   近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低温雨雪天气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各地民政部门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关心关注困难群众的防寒取暖问题,组织党员干部、爱心志愿者下
  • 山西14个品牌拟认定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

  • 记者从商务部网站获悉,12月21日,商务部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有388个品牌入选,它们的平均“年龄”达到138岁。其中,我省竹叶青、宝源老醋坊、宝聚源等14个品牌榜上有
  • 许永宏:扎根基层办实事 用情用力暖民心

  • “基层人大代表是群众选出来的,当了代表就要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这是陇西县十八届人大代表、福星镇人大主席许永宏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来,他坚守初心,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