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见信如晤,《逃出大英博物馆》给哪些中国文物送出了“家书”?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这几天,一部由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络上火了,大结局揭开高光时刻,原来“小玉壶”出逃的使命,是将流失海外文物们的心声,用信件形式带回国内。其中展开“亲情”对话的是哪些文物?记者请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杨海涛研究员来盘点一番。

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3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当“小玉壶”来到国内博物馆,面对文物们读信时,流落海外的文物跨越万里的心声引发无数网友“泪崩”。被切割成一块块的中国明代琉璃砖,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原本成对的唐三彩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见面了。漂泊在外的“唐小马”诉说自己身在牢笼里,依然记得几百年前与同伴跑遍大好河山的誓言。

笛师陶俑阿姨&琴师陶俑伯伯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采访中,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杨海涛研究员告诉记者,琴师陶俑伯伯形象是东汉的,而笛师陶俑阿姨则在汉代比较少见,因为汉代到六朝陶俑多是吹箫,也多为男俑笛师陶俑阿姨应是宋元以后。短剧文案为他们选择了一起奏完的《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

唐大马&唐小马

剧中玉壶来到“唐大马”面前说,“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跑着跑着,我便会想起几百年前,我们相约一起跑遍大好河山的誓言。”

杨海涛介绍说,唐大马和唐小马都是唐三彩的品种。“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就现在所知,在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唐代,这种工艺出现了一个跃进,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褚等种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唐三彩”。

马是唐三彩中的代表品种,唐三彩初无籍籍名。在二十世纪以前的有关文献里很少见到关于它的记载,同时也少见传世的器物。1899年开始修筑陇海铁路,洛阳附近毁损了一批古代墓葬,从这里的墓葬中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陶器。一时间这些器物精美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引起世人关注,不少牟利之徒纷纷到洛阳、西安私自盗掘,许多精美的唐三彩陆续出土,而且在清末民国被大量奸商运往国外。

辽代三彩罗汉&佛祖爷爷

“佛祖爷爷,罗汉爷爷让我跟你说,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乃众生法相,重逢,皆在一叶菩提之间。”杨海涛表示,佛祖爷爷是唐代的石雕佛像,而罗汉则是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易县辽代三彩罗汉。

辽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优点且更为精美。相比其他罗汉造像,大英博物馆的这尊塑像面相比较年轻,表现的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身穿袈裟,双手结禅定印,宝相威仪磅礴。其结禅定印的一双手、衣料的质感和皱褶、身体的姿态都得到近乎完美的表达。尤其容貌逼真、表情生动,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实属我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

这尊三彩罗汉造像来自于河北易县八佛洼,经推敲,诞生于辽代,为组群的16尊罗汉造像之一。1912年,北京古董商向德国汉学家贝尔契斯基兜售了其中一尊,让这组罗汉被多方觊觎,随后所有罗汉像全部被盗运至海外。经过盗运过程的颠簸和后来战争的破坏,有5尊被毁弃或遗失,存世的11尊则散落于海外各大博物馆。

龙耳虎足铜方壶&朝冠耳炉

“龙耳虎足爷爷,朝冠耳炉叔叔想跟您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在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河南博物院在淅川楚墓群出土数千件青铜器基础上选择少量精品,专设楚国青铜器艺术馆,后更名为中原楚系青铜器艺术馆。杨海涛对记者表示,龙耳虎足铜方壶1979年于河南淅川下寺遗址的春秋一号大墓出土,该铜壶高大壮美,纹饰精细,造型飘逸洒脱,尤其是龙形双耳和虎形双足极具动感,已成为楚式方壶代表作,存世极少。

朝冠耳炉又称官帽耳炉,因两耳部形似古代官帽上的双翅而得名,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香炉的经典器型。明宣德时期达到鼎盛,成为皇帝用来赐给詹事府,翰林院及国子监主事臣的炉款,也多见于寺庙。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件乾隆年间的铜香炉,其形制尺寸和龙饰向世人昭示它的皇家寺庙出身。铭牌上还用英文写着以下内容:“香炉的形制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祭祀典礼上的食品用具。在中国王朝的历史上,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是持续不断的主题。”

剧中那些去国还乡的中国文物

此外,片中还出现了众多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比如男主角的名字张永安,源自北宋磁州窑刻花瓷枕,陶工在瓷枕上刻有“家国永安”和“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铭文。瓷枕是一种枕头,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家国永安”,直接表达了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

目前存放在馆内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的龙纹琉璃砖,是大英博物馆内的一件标志性中国文物。它曾是山西寺庙屋脊上的装饰品,于20世纪初清末民初年间被敲裂盗取,随后被排列成壁板而收藏。至2006年,有收藏家拍卖所得,并赠给大英博物馆。

这组砖由二十块珐华彩釉面高浮雕明代陶砖构成,宽2.44米,每排高39厘米,厚12.7厘米,刻有四条充满活力的蓝黄釉山爪龙在莲花与牡丹之间穿行嬉戏。整体腾龙威猛,莲花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珐华彩藏品。

其中,黄色的龙朝南装饰在一个屋脊上,蓝色的则朝北放置。这些颜色和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阴阳相互调和的信仰。在传统文化里,龙司雨水,负责掌管水界。所以纹饰的原意是保护建筑免于火患。

此外,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明代真武像,并非岳飞像。这尊真武像是现存最大的铜铸真武像之一,整体为铜制,原有鎏金、彩漆装饰。塑像长须披发,身着铠甲战袍,战袍正面有龙纹装饰,他左手施真武印,即无名指和中指向前伸出,威武非凡,是当时铜制造像的代表之一。

武指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等,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一个重要神祇,也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明之一,被视为北方之神,具有镇邪、护佑众生的神力。明代初期,对内平稳政局以及对外安定边疆是明政府的当务之急。永乐皇帝将他在靖难之变中的胜利归功于真武大帝的庇佑。因此这一时期,崇拜真武之风不仅在宫廷内盛行,在民间也达到鼎盛。真武被认为是护国安邦之神。据说,明代早期的真武像,即以永乐皇帝为原型塑造。

大英博物馆这件吊坠鬼工球于清代道光年间广州制作。鬼工球是19世纪中国流行的一种手工雕刻的象牙工艺品,由许多精雕细刻的同圆空心球组成,因其工巧“鬼斧神工”得名,由外而内,每层镂刻各式花纹,皆可自由转动。

还有慈眉善目的女判官如真人大小,高1.48米的她手捧薄薄的“善簿”卷宗,记载着人在生前所做的善行。她也仿若面带忧愁,欲吐露流落在外文物的心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秦小奕

相关阅读

  • 聊城这座世界纽扣博物馆,分分钟迷倒“收藏控”

  • 市民在世界纽扣博物馆内参观  漫步古城,古色古香的街巷纵横交错,各种微型博物馆镶嵌其中。走进红星街3号绮园,就能看到一个小展厅,门上挂着“世界纽扣博物馆”的匾额。朝门里
  • “市立儿童馆藏行”走进上海体育博物馆

  • 冠军是什么?冠军是热爱,是坚持是拼搏,是荣耀,是青春!9月7日上海市市立幼儿园的师生一行来到上海体育博物馆开启“市立儿童馆藏行”的又一站本次活动让萌娃与奥运冠军面对面交流,通
  • 点赞!热心市民向常德博物馆捐赠文物

  • 常德日报记者 李紫莹 通讯员 覃朗 文/图 近日,热心市民雷女士走进常德博物馆,捐赠一件民俗文物——清代釉陶罐。为感谢雷女士对文物征集工作的支持,常德博物馆特向其颁发捐赠证
  • 当自媒体拍了“国宝归家”

  • 如果国宝传回家书,信上会写什么?也许会和伙伴相约择日同奏那首未完成的《长歌行》。会回忆起昔日自由驰骋、看遍河山的约定。会诉说虽身在海外,仍不辍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一封
  • 大英原创四川曲剧《卓筒小井》完成首演

  •   9月3日,大英县原创四川曲剧《卓筒小井》在省歌舞剧院完成首次公演。该剧目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为创作背景,植入“凿地植竹”为特点的卓
  • 英媒关注《逃出大英博物馆》

  • 英国广播公司9月6日文章,原题:大英博物馆:中国热播视频推高归还中国文物呼声在中国,一个短视频系列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观看,从而推高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的呼声。该视频系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精彩省运看邯郸

  • 8日晚上,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古城邯郸开幕。河北新闻联播也报道了开幕盛况。第一次当东道主的邯郸在赛事筹备上下足了功夫。全市新建4座、改造提升9座体育馆确保比赛顺利
  • 醉美吉景美如画|松花江秋色惹人醉

  • 松花江的色彩愈发浓郁了起来。金黄、火红、深绿,各种颜色泼墨般渲染在一起,仿佛有种魔力,让人沉溺其中,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够。此刻的白山,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周围的山色。随着
  • 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您

  • 今天是第39个教师节,向老师们问个好。小时候我们总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可以打败各种小怪兽。其实老师也是普通人,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容易患上不同程度的职业病。老师,请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