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浙江:坚持文物“有责、有度、有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日期: 来源:江南游报收集编辑:江南游报

江南游报融媒体6月10日杭州电(记者  陈冲  通讯员 陈正怡然  刘达开 刘自俊  编辑  江南)6月10日,今天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论坛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仓前大楼(世界城市博物馆)举行,

该论坛邀请了业内专家、专业机构、城市代表、媒体人士等共谋发展,探讨如何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方法思路,如何利用文旅产业发展赋能文化遗产工作,实现以积极保护促进文脉传承,以文脉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涉及内容丰富,是一次思想灵感的大碰撞。


杨建武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在致辞中说,文物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是高品质的、稀缺性、最具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坚持文旅融合、文物有责。要牢固树立主动跨界、主动展示、主动融入的理念,深入挖掘文物资源历史文化内涵,全面激活文物资源价值,努力推动丰富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文旅融合、文物有度。要求在文物与旅游的融合中严格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既要强调“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又要看到不宜融、不能融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则暂时不融,找准文物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文旅融合、文物有为。坚持积极作为、尽力而为的态度,深入实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高标准打造全域博物馆,创建红色文化旅游带,培育文旅融合业态产品,讲好浙江文物故事,以更好推动浙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论坛上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浙江良渚和陕西石峁、山西陶寺、湖北石家河等重大考古发现以及近千项考古发掘,实证了在8000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中,中华文明从区域多元起源到中原地区引领的一体化进程,并最终形成以黄河中游为中心的历史格局。考古展现了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数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取精神力量,增强了文化自信。

江山舞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山舞表示,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于,也只能产生于其固有的特色,也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唯一性,而这种特色只能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积极保护、规划引领、遗产美学、以人为本、分类实施、研究先行等理念,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有效破解“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四大难题。

刘士林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认为,大运河从“文化遗产”到“国家战略”是一个文化遗产在现实空间中不断拓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逐渐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为标志的文化建设和展示体系,实现“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为重要载体的空间拓展,走出文化引领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也传承和展现了大运河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学精神。

林留根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大遗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林留根在论坛上表示,“大遗址考古”的本质内涵是针对规模大、价值高的古代遗址所开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田野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系统论方法是其最核心最根本的方法是,良渚遗址就是最为典型的大遗址考古实践。“大遗址考古”是中国百年考古学史取得的最辉煌成就,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生动实践与体现,是中国考古学重大理论创新。

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圆桌会环节,由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主持,参与的五位嘉宾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入地交流探讨。

圆桌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认为,要利用好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保护利用示范区等活化载体,推动考古遗址由考古研究资源向历史文化遗产和公共文化资源转变。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提出,实现世界遗产的学术、文化、社会三个转换,要依靠“四大天王”——即内、形式、创意、价值,做好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建设建设和展陈。

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杜正贤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考古人才的专业培养,要从课堂教育、田野考古、展馆实习等多方面系统开展。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贺艳表示,数字化保护可以连接古今,连接文化遗产与公众,让文化遗产数字化重生,生动讲好文化遗产故事。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施剑则表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相关阅读

  • 合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组检查创城工作

  • 为扎实有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6月5日至6月9日,市创城办工作人员分四组赴各实地点位检查创城工作。督查组深入背街小巷、主次干道、宾馆饭店、银行网点、中小学
  • 宜城市实验幼儿园:“童”样采摘 “茄”味无穷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曹智慧 王毅)“这个茄子好大,快来摘了!”“看我摘的这个茄子好看吗?”……6月9日,宜城市实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老师们正带着大班孩子们
  • 百余项活动即将开启!你“遗”定要来~

  •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6月10日吉林省暨长春市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启幕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宝宗、吉林省文
  • 延续历史文脉,守好文化遗产!十堰这样做

  •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刘诗雅 通讯员 顾唸)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市坚持保护第一、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历史文物“活”起来。文化遗产的物质载
  • 无锡市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保护联盟正式成立

  • 太湖可载月,文韵情悠长。近日,2023滨湖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无锡市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保护联盟成立仪式在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检察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青岛市南法院执行干警主动上门发放案款

  •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青岛市南法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工作理念,把能动司法贯穿到每一起案件的每一个环节,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用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