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50盒辉瑞“弹药”省着用,“钥匙医生”刚阳过就一天跑十户病家

日期: 来源:上观新闻收集编辑:上观新闻
17时38分,夜幕低垂,“钥匙医生”严正骑着他的小电驴,车头披挂着防风毯,驶出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门,身后留下一栋灯火稀疏的医院楼。这位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刚刚送走当天最后两位病人,并与两位保安师傅道别。

1月5日,周四,是他2022年底感染新冠暂休后“复出”的第3个工作日,也是他例行的门诊日。全天预约超过50人,实际接诊34人。没来的人,跟他一样,都在家“阳”了。来的人只有4个不到60岁,严正隔着N95口罩必须更大声说话,这让他本就沙哑的嗓音又显“沧桑”。不时干咳的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习惯了,这种咽喉炎‘后遗症’早就得了。”

不坐诊的前两天,严医生就骑着小电驴走街串巷、送医上门,为包括家庭病床在内的重点、次重点人群出诊,一天超过10户病家,至少要跑40公里。其实,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51把钥匙”,如今只剩一把患者防盗门钥匙还在这位家庭医生的身上,因为这么多年来进楼入户的方式从钥匙开锁变成了扫码刷脸,街坊邻居对他几乎无人不识。


【辉瑞新药,“我手里一盒也没用过”】

“我奶奶今年94岁了,就是严医生看的病,每周一早上他必来,一看就是20多年。”家住阳城花园的小王,30岁出头,大约是当天预约严医生的最年轻患者,他被有意排在最后,以便把下班前的问诊时段先留给老年病患。

小王家四口人,包括他自己还有父母以及奶奶,都是严医生的“老病人”,甚至小王伯母、舅妈等也慕名投到严医生“门下”。这次小王全家都阳性,实在是照顾不上身子半边风瘫的老奶奶了。于是,在严医生等人帮助下,老人家前一天被送上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养老病床,家里人和医生都放下心来。

根据人口配置资源,彭浦镇好在拥有这两座社区医疗机构。而按老年人算,全镇60岁以上人口达1.7万。严正所在的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过渡期,坐落在经过简单改造的4层商住楼栋内,满打满算也只有32位可以执业的医师。像严正那样院里院外每天连轴转,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可谓“捉襟见肘”,全上海社区医生的队伍人数其实也只相当于全体医师的零头。

二楼大约10平方米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严正的诊室,一向乐观爽直的他也不免苦笑说,在12月中旬左右的新冠感染高峰期后,镇里社区医院已不具备区分“阳性”“阴性”病区的基本条件,医护们即使刚“阳过”或者已“阳康”也分身乏术,无法一人两角,“一会儿阴、一会儿阳”两头跑。

药,也是如此。严正坦言,全院目前只有100盒布洛芬,药房自己剪开来用;辉瑞抗病毒新药Paxlovid更是只有50盒,每盒定价1890元,目前还没开过几盒。“弹药”都是省着用,尽量关口前移、干预未病、“大事化小”,比如开辉瑞口服药的一大原则在于存在重症风险,“我手里一盒也没用过。” 这位中心全科团队长还直言,国产头孢几乎被配完了,现在还剩下每盒70多元的抗生素,如非必要、没啥意思。


【只戴半边,摔掉镜腿没空配框】

守土有责。在严正诊室电脑的数据库里,健康档案全部分类管理。“看,电子表格里这些红标的都是重点人群,有100多人,每周都要去两三次,至少确保一次……”严正一边检索一边说,“黄标的就是次重点人群,也有160多人。”照理说,严正这样的家庭医生并不是“送药小哥”;可实际工作中,严正骑车出诊的上下午之间,可能回一次医院,帮助有即时需要的老人配好药,当天再跑一次,把药送上门去。

他一直争取当一个像家庭成员一样的医生。1999年从上海中医大毕业分配到当时的万荣地段医院,他听过一位阿婆的嘱托“钥匙侬拿好,阿拉信得过”,就接过了第一把房门钥匙,每周三次雷打不动登门。曾经,他也遭遇老人家中钱包不见的“怀疑”,很多人劝他不要收病家的钥匙了。但他想,“不能让一个小误会破坏了医患之间比黄金还珍贵的信任,对于许多居民来说,‘陪你慢慢到老’的或许就是家庭医生。”

与几年前相比,与劳模工作室照片墙上各种获奖留影里的他相比,现实中的严正真的老了不少,从一头黑发变成了一头华发。就连他的眼镜也只剩下一条镜腿,空悬在N95口罩的系带上。“穿防护服那会儿,脱上脱下把眼镜给摔坏了。”严正不以为然地笑笑,一直忙着没时间去配个镜框,发现这样戴半边其实也没事。

然而,严正对病家却一丝不苟,注重细节。戴着这副“残疾眼镜”,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大摞A4纸,一年积累下来足有一本字典厚。原来,这些打印文件的背面被他自制为预约就诊表,也就是他每周一天半的坐堂“排片表”,每页都手写下数十位病人信息和到院时间。

尽管现在普遍实行在线预约制,但总有老人由于种种原因打电话约诊。严正有求必应,自己动手把线上和线下记录结合在案,这样根据预约时间问诊最多也就等个十来分钟。有时预约集中,严正的下班时间往往会推迟到晚上六七点。

【在“阳”期间,微信根本停不下来】

说话间,24小时开机、永久在线的严正手机又响了,他一看便知是龙潭小区阿姨。她来电前,已经“中招”高烧40度,吃吃感冒药,退到了38.5度,之后恢复37度。这一次,病发两周了,抗原也“一条杠”了,但是“还咳嗽、痰粘着”。严正听了马上说:“和我一样,这是正常情况,要一个月恢复期……”他叮嘱不要吃太咸,否则真的发炎,容易变成咽炎。

可阿姨担心的还有胸闷气短,反复问“要不要拍片子”。电话中,严正满是信心地说,只要指甲、嘴唇不发暗,气血亮红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侬保心丸有的,早晚一次吃着,心肌炎要当心的……”他开导说,“如果不放心,就到社区拍个X光片,测个血氧饱和度。”若真的有状况,像当天早些时候,严正就陪一位带有肺病又阳性8天的80多岁老先生,在中心从二楼到底楼拍片验血,发现继发细菌感染肺炎,便转诊十院进一步治疗。

有时候,给严医生打个手机、连个微信,似乎也有一点“药效”。他不仅是全科医生,同样是电话医生、心理医生。在“阳”期间,他的微信从早到晚停都停不下来,既有求医问药,也有嘘寒问暖,甚至还帮了病人在线联系120走上绿色通道送医。就如年纪轻轻下班前看病的小王,因为肠胃不好,甚至在饭点拍下拉稀的照片用微信发给严医生。严医生总是笑对他,听诊号脉解释说,是情绪焦虑引起的肠易激反应。小王如释重负,啥药也没配,就愉快地回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或许就是居民身边社区医生的更真实写照。事实上,就在严正新年上班首日,他接到万荣小区一位104岁老人抗原已正常却又不省人事的电话,二话没说直奔到户。“本来约的是第二天,4点半时人走了。”家属也告知医生,并送上寿礼,“早有心理准备,也算寿终正寝。”


严正想起,自己结婚时,老病人家属争相帮订酒宴、包喜糖;等当爸爸了,老奶奶们又纷纷给小毛头织毛衣、送奶瓶。生老病死、人之常事,他们感受着父慈子孝、人间至亲,也见证着医患之间共克时艰、鱼水情深。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徐瑞哲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wing

感染后怎么办?实用信息收藏备用
上海新冠感染诊治规范
社区医院吸氧输液住院服务
了解XBB变异株 如何更好地保护老人
白肺能治吗  哪些情况要送医
健康咨询热线
  居家用药指南  线上配药   
各医院儿科服务指南
加强免疫接种指南
老年人新冠疫苗怎么打

相关阅读

  • 【一线传真】辅警随身带的这样东西救人了!

  • ▲点击关注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官方微信
    1月4日10时30分许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金昌路铭雅苑路段非机动车道上一名穿黑衣服背双肩包的男子瘫倒在地发现晕倒男子并报警的是热
  • 改革体验官丨移动“微医院”开进临安山村

  • 浙江新闻客户端监制 吴雅茗 滕昶 施晓义 林丹 记者 叶怡霖 周逸 设计 聂李黛芳 编者按:唯有改革才能解发展之忧、前进之惑、顽疾之弊、民生之困。近年来,各领域的改革,正深刻改
  • 肝友之家28

  • 当事人:王先生,47岁,移植后6年心体会:按时吃药,不要私自调药,以免后悔莫及!2005年我体检查出了乙肝!当时有些担心,就去咨询了医生,医生回复说没什么事,需要注意休息,之后半年体检一次。
  • 2022年京产剧盘点之《关于唐医生的一切》

  • 编者按: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坚持首善标准,深耕精品创作,在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上下功夫,推动了首都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态势。京产剧立足于
  • 恩平市大田镇:防疫关头勇作为,乡医队伍显担当

  • “彭医生,你怎么这个时间过来?你吃午饭了吗?”谭老伯焦急地问。“还没。刚在卫生站接诊完,我趁着这个时间空隙过来看看给您。放心,家里已经做好饭送到卫生站里了。”短短的两句对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桂林:石门脐橙大如柚!

  • 2023年1月7日上午,桂林城南直线距离仅仅几公里的石门村,勤劳的村民种植的沃柑甜、蜜橙香、脐橙大如柚 。(摄影: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