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2024年,乡村大集为什么还能火“出圈”?

日期: 来源:中国妇女网收集编辑:中国妇女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瓜子糖块、锅碗瓢盆、对联福字,过年需要的东西集市上都能找到”“喧嚷的环境、沸腾的人群、熟悉的乡音,太喜欢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集市了”“置身人挤人的大集中,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心里特别安稳踏实”……临近年关,第一批回村过节的网友已经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赶集日常,而沉浸式赶集Vlog更是随随便便就踩中了“流量密码”。这不禁让人惊讶,在大型商超、电商外卖蓬勃发展的2024年,农村大集为什么还能这么火?

    农村大集的“前世今生”

    有观点认为,中国最古老的集市,可以追溯至神农时代。《周易·系辞》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物物交换,这便是集市的由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乡村集市为代表的“草市”开始出现,销售蔬菜、水果、茶叶、药草等初级农产品。宋朝时期,乡村集市开始蓬勃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时间、地点固定的活动,一般是逢年过节举办大集会,平时以小集会为主,每个乡村集会还有自己主打的特色产品,十分热闹。

    乡村集市不仅是乡村的“商业CBD”,也是“八卦”的集散地。赶集当天,来自十里八村的村民们汇聚到一起,大家在街头巷尾说话、在茶馆酒肆聊天,不知不觉就把国家大事和小道消息打听个遍,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家。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互联网电商的高度普及,商品经济的繁荣渐渐压缩了传统大集的存在感,乡村集市提供的购物、娱乐功能,在现代花样翻新的娱乐、消费方式面前,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

    近些年,在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数字平台的助力下,乡村大集重回大众视野,除了传统的以物易物,荣耀“归来”的集市出现了更多新玩法,由此收获新关注、焕发新生机。

    在这里被人间烟火气治愈

    走进农村大集,瞬间被一眼望不到头的小摊和各式各样商品包围。这里没有网上下单时“只看图尝不着”的距离感,很多摊主会热情地邀请你免费品尝。大集里售卖的东西不会像连锁商超那样精心挑选,也没有光鲜亮丽的外包装。在这里,蔬菜是论堆的、饼是论袋的、排骨是论扇的、瓜子是论兜的,付过钱后,各类商品一股脑儿塞进塑料袋,拎起来就回家。

    同样让人感到亲切的,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喧嚣热闹的叫卖声。比起大城市中习惯“快递放驿站、外卖送上门”的无接触生活,大集里拥挤的人群和鼎沸的人声显得格外真实;听惯了格子间里“高端互联网职场黑话”,大集里简单质朴的叫卖声显得更接地气。

    很多赶集人从街头暴走到巷尾,手里拎满了各色塑料袋。逛累了也没关系,随时可以停下补充能量。现炸的油条、现包的小笼包,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瞬间就能让赶集人“满血复活”。

    也有网友说,有时候不是爱逛大集,而是喜欢大集里的人。

    在挑选商品和等待付钱的短暂间隙,摊主们经常会亲切地跟顾客拉家常。“蔬菜都是我们自己家种的,保准新鲜”“我在这摆摊30多年啦,好多人爱吃我做的炉包”“凌晨3点多就起来准备了,哪份工作不累呢”……不管是否能成交、无论卖出多少,摊主们似乎都乐呵呵的,这种乐观和满足也不自觉地传递给摊位前的赶集人,疗愈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有观点认为,乡村集市的回归与“出圈”,是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乡土文化与乡村经济的碰撞,也是人文经济学的生动诠释。在一声高过一声的吆喝里,在大伯大妈的热情招呼里,在摩肩接踵和人声鼎沸里,集市以一种质朴、温暖的方式包裹着身在其中的人。在浓浓烟火气和暖暖乡土情中,赶集人得以放下满身的疲倦与焦虑,享受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按摩”,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赶大集正在社交平台走红

    除了兴趣爱好,年轻人爱上农村大集,或许也受各内容平台和创作者的影响。每到传统年节,以赶集为主题的内容就会在各大社交媒体走红,打卡、怀旧、逛吃,还有不少博主贴心地整理出赶集攻略。记者以“赶集”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在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超过13万条,抖音上相关的短视频轻松就能收获几十万的点赞。在短视频的带动下,赶集进入了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视野,年轻人的扎堆涌入也造就了一批“网红大集”。

    农村大集在社交媒体走红,除了“沉浸式体验”和“新鲜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物美价廉。

    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在购物时追求性价比,而农村大集中商品种类繁多,价格相对低廉,还能随时货比三家,为很多消费者带来了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新消费体验。在短视频平台中,“论堆搓、巨便宜”“挑战100元在东北大集能买什么”“不是超市买不起,而是赶集更有性价比”等表现集市商品有着更高性价比的内容往往能斩获一大波流量。

    由此可见,农村大集凭借独特的商品类别和环境氛围,成为求新猎奇的新媒体创作的绝佳题材。有专家认为,在短视频博主的聚焦之下,乡村大集的活力被进一步激发。乡村大集可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运用电商和智能化技术,扩大自己的市场和影响力,或建立自己的网店和社交媒体账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乡村集市持续火热。


相关阅读

  • 菏泽的年货大集真热闹!走,逛逛去!

  •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春节临近各个大集愈发热闹赶年集、买年货、添新衣、蒸馒头集市上熙熙攘攘摊主们忙忙碌碌赶集的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集聚浓郁地方特色的黄河大集演绎着最
  • 二月到了,欢度春节热闹过年吧!

  • 若是比起来二月比所有的月份都更红火更热闹,也更喧嚣这是一个格外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小孩子调皮可以被原谅男人们估堆儿喝酒吹牛而不被戳穿女人们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家常把这
  • 玉门: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 玉门市花海镇坚持党建引领,抓实三项举措,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探索收集机制,畅通乡村治理“微循环”。探
  • 青岛胶州市:乡村大集年味浓

  • 简介:春节将至,眼下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年集了。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岛胶州市胶东街道的于家村大集,买手造、看展演、赶大集,感受浓浓的年味吧。
  • 玉门:积分当钱花!“兑出”乡村治理新活力

  • 近年来,玉门市花海镇探索推行“积分超市”,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奖励兑换制度,把积分兑换商品与乡村治理工作相融合,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让群众用付出得积
  • 雨湖区迎新春乡村文艺汇演送下乡

  • 本报讯(记者 付鼎臣)1月30日,“唱响家乡美·欢乐过大年”雨湖区2024年迎新春乡村文艺汇演暨“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鹤岭镇立新村群众文化广场举行。舞台上,文艺汇演形式多样、
  • 杨凌这一年 | 乡村振兴增活力 特色产业新突破

  • 寒冬时节,万物蛰伏。但在陕西杨凌,产业兴旺、日子红火的场景却不胜枚举。自杨凌示范区实施校企协同“五联一抓”助力乡村振兴以来,全区上下立足发展实际,加速汇聚政校企协同推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024年,乡村大集为什么还能火“出圈”?

  •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瓜子糖块、锅碗瓢盆、对联福字,过年需要的东西集市上都能找到”“喧嚷的环境、沸腾的人群、熟悉的乡音,太喜欢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集市了
  • 培训机构“跑路”何时休?

  •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上了不到20节课,之后突然说门店关闭,要我们转到其他分店,现在其他分店也要停课了。”北京市大兴区家长刘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一
  • 扎根祖国科研麦田 做一枝创新突破的麦梗

  • 田梗(中)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 (滨州医学院供图) 主人公心语 这里是一片孕育无限生机活力的田野,我愿做一枝积极求索、顽强拔节、创新突破的麦梗,创造出一片丰美的科研
  • 《南孔》:旧事新说朋满座,道心连庚八百载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文学  《南孔》的选题在音乐剧作品中堪称大胆,剧本从“孔洙让爵”破题,将儒家“求仁得仁”的理想追求贯穿其中,辅以两条情感叙事,架构起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