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法治雨露浸润三秦大地陕西精准发力推进“八五”普法

日期: 来源:司法部收集编辑:司法部

“140件。”这是陕西省今年“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所展示的获奖优秀法治文化作品数。

2023年“宪法宣传周”,陕西安排各地或以法治文化节目或以普法互动游戏或以有奖知识竞答等形式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如何让法治的种子在人民群众心中生根结果,让法治成为全社会信仰?陕西有着自己的探索。

抓“关键少数”以“考法”促“学法”;挖掘自身特色,通过互联网开展精准智慧普法;整合基层力量,延伸法治宣传“触角”……一系列鲜活独特的做法,让法治雨露浸润三秦大地。

聚焦重点

提升普法实效

在2022年陕西省法治建设满意度调查评估中,群众对法治宣传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1.98%和97.69%。   

如此亮眼的成绩,是3900多万三秦儿女共沐法治“春雨”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为将全民普法这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做好,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陕西省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等10余个顶层设计文件,聚焦体制机制建设、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并通过推行法治宣传责任清单制度、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办法、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确保“八五”普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解一卷而众篇明。在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进程中,陕西除了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善抓青少年这个“重点”。  

据了解,自2016年开始,陕西创新青少年普法教育,推出高校法治文化节活动,让全省近百所高校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共享料足味美的“法治文化大餐”,体验别样的青春成长。 

2021年以来,陕西各级学校共举办普法活动2800余场、报告会1730场、主题班会1372堂、法治节目197台、模拟法庭368次、法治实践活动1200余次,推出线上系列普法公开课20余讲,浏览量达数百万人次。

创新形式

深耕智慧普法

“拉横幅、发传单,那都是‘老一套’了,现在普法,得有新花样。”这几天,西安市雁塔区司法局正在筹备一件大事。   

为了让普法宣传更贴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雁塔区司法局以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为载体,聚焦防范校园欺凌主题,创作了一个既好玩又能学法的剧本,准备将其嵌入辖区42所中学(含高职)的法治课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法治魅力,学习法律知识。   

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近年来,陕西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渠道、丰富载体,以互联网思维深耕智慧普法,精准利用“法润三秦大讲堂”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宪法进万家”“民法典进农村”等法治文化活动,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通过秦腔、秧歌、民歌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普法工作做深做实。   

此外,陕西省司法厅开辟“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专栏,编辑陕西地方普法集锦,进行全网推送;编印“陕西省百姓法治宝典”并研发配套App、研发应用新媒体普法游戏平台推动全民普法;与媒体合作开办“帮忙有一套”法治节目,将调解现场变为普法课堂;连续举办十三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媒体普法大赛,吸引数万人线下参赛;通过微博、抖音、视频号、B站等平台开辟“云端”普法新路径。

法润乡村

凝聚振兴力量

“竹板打,走上台,把民法典说起来,民法典是国法……”近日,72岁的泾阳县三渠镇汉堤村“法律明白人”许荣财在桥底镇团庄村法治文化广场打起快板宣讲民法典,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在陕西,像许荣财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12万余名,他们常年活跃在三秦大地的村头田间、乡村一线,播撒法治种子,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   

近年来,陕西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省司法厅聚焦乡村振兴这一关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涉农立法、乡村执法、乡村普法守法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法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陕西省司法厅先后出台《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陕西省乡村法治建设提升行动推进方案》,以法治护航乡村产业发展、以法治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以法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除此之外,陕西制定出台《陕西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通过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不断整合基层力量,让法治“触角”延伸到三秦大地的每个角落。   

如今,活跃在三秦大地上的1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8376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1万余件。   

为了进一步提升普法实效,陕西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将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纳入《省级以下创建示范活动保留目录》,全省共有188个村(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农村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从2021年的60%提升至目前的86%。

文章来源丨法治日报

记者丨孙立昊洋 马金顺


相关阅读

  • 人民日报丨普法为民 走深走实

  • 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坐落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这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一批又一批观众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图
  • 玉门市:抓实就业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今年以来,玉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进一步发挥“就业帮扶”在巩固脱贫、推动群众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强化政策宣传、就业
  • 山东泰安:“村歌嘹亮”唱响乡村振兴美好新生活

  • 共享“村村有好戏”,打造文艺“泰山牌”,激发乡村振兴活力。12月14日,由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泰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泰安市农业农村局、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主办,泰安市音乐家
  • 洮北法院:送法进校园 法治“护”成长

  •   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为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宪法及其内涵,进一步提升宪法意识,坚定宪法自信,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和坚定捍卫宪法,成为宪法忠实崇尚者,洮北区人
  • 洮南法院:送法进乡村 普法入民心

  •   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12月7日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为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
  • 崂山区:新颜焕然,美丽乡村待客来

  • 村前有辽阔碧蓝的大海、村后有连绵起伏的青山,穿梭在红瓦石墙的村居间,眺望着不远处郁郁葱葱的梯田茶园……初冬时节,崂山大地入目皆风景。12月12日,崂山区以现场观摩和会议相结
  • 刘怀仁:美丽乡村圆梦人

  •   中宏网江苏12月13日电 近日,江苏全省第三批“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座谈会暨村(社区)书记视频培训班开班式在南京举行,又一批92名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示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全国电视媒体在贵港市集体采访

  •   12月12日至14日,我市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 全国电视媒体看贵港”集体采访活动,聚焦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邀请中央、省(区、市)和市级等17家电视媒体的记者到我
  • 故乡学童温暖过冬计划走进达川

  •   12月15日,“故乡学童温暖过冬计划-走进达川”捐赠助学活动在达川区平滩镇中心小学举行。来自浙江达州商会的爱心企业家捐赠助学物资,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为山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