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交通配套铸就乡村振兴路 以工代赈搭建增收致富路

日期: 来源:西南商报收集编辑:西南商报

“现在国家政策好,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活路多,一个接着一个做,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这样的工作机会太好了。”昭化区华丰村村民胡开满说。

自今年8月份起,昭化区红岩镇红江村、华丰村老百姓在家门口通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工地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平路基、搬石头、砌堡坎、挖渠堰……各班组村民们分工明确,干劲十足,一丝不苟的忙碌着,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据了解,昭化区在重点项目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工程项目是载体,群众务工是目的”的原则,并通过国家、省重点项目“京昆高速公路广元至绵阳段扩容项目”,认真分析研究配套项目建设内容和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扩大当地群众就业规模,加大以工代赈资金申请力度,成功争取了昭化区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  

11月6日,记者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2023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以工代赈项目,其中:昭化区获得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主要实施新(改、扩)建20厘米厚砼道路12.9公里(其中:新建5.5米宽C30道路1.7公里;改建4.5米宽C25道路1.2公里,扩建1.0米宽C25道路10公里)。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168名本地农村群众参与务工,预计可获得劳务报酬175.5万元,人均务工收入可达到14460元,占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投资为35.1%,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4个,项目建成后将联通物流中心与高速出口,进一步优化运输线路,稳固川陕甘结合部集散中心地位,让更多“昭化优品”全国畅销。

据悉,昭化区将在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方面大力推广实施以工代赈方式,不断提供多种赈济模式,充分扩大就业容量和赈济覆盖面,进一步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赈”的作用。

魏槐先 记者 魏彪


编辑丨王林馨 责编丨陶岚 冯丹

校对丨张天一 审核丨李国华


相关阅读

  • 消防护万家 志愿我先行

  • 为深入推进“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连日来,库伦旗消防救援大队组织全旗环卫、出租车等各级消防志愿者开展“志愿力•消防圈”活动。活动中,消防志愿者们向
  • 合阳县政协来坊镇渤海社区调研

  • 西部决策网讯 11月8日上午,合阳县政协副主席周治民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来到坊镇渤海社区视察调研乡村振兴、文明乡村和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坊镇党委书记张徐华,渤海社区党
  • 孙建梅党代表工作室媒体见面会

  • 记者在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孙建梅是敦化路街道连云港路社区党委书记,以她命名的党代表工作室始终秉承“传党情 听民声 解难题 促和谐”的理念不动摇,创新“123”党代表服务模式,积
  • 双庄街道:“志愿红”温暖人心 文明实践添活力

  • 连日来,宿城区双庄街道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温暖秋冬 你我同行”为主题,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内涵,结合秋冬季节天气特点,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贴近群众需
  • 朱睿调研督导创文创卫工作

  • 11月6日,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朱睿到淅河镇、城东工作局调研督导创文创卫工作。他强调,要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式,形成强大合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实抓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交通配套铸就乡村振兴路 以工代赈搭建增收致富路

  • “现在国家政策好,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活路多,一个接着一个做,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这样的工作机会太好了。”昭化区华丰村村民胡开满说。
  • 今天,留一个镜头给自己

  • 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记者节,在创新中回望初心。11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暨优秀新闻作品表彰
  • 法律援助惠民生 保障权益暖民心

  • 日前,四川省苍溪县浙水乡红旗村55户村民代表李某来到苍溪法律援助中心表示感谢:“这个老板欠我们工资好多年了,一直不给,你们上门给我们提供法律援助,免费给我们打官司,不但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