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丽江这个学医小伙太厉害了!竟用琵琶弹奏世界杯主题曲

日期: 来源:丽江读本收集编辑:丽江读本

为了热爱,你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丽江00后小伙余丽鑫用行动回答

“ 投入自己全部的时间。”

余丽鑫,来自玉龙县巨甸镇金沙旺村,毕业于古城区一中,目前就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2022年末,余丽鑫用民族乐器琵琶弹奏《waka waka》,为正在举办的世界杯应援,传统与潮流的混搭让人不禁对这个纳西小伙心生好奇。深入了解后,我们对这个为热爱付出自己几乎所有时间的人心怀敬意。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热爱献给了少有年轻人问津的传统器乐和手工制作中,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传承。

在见本人之前,同事小马哥对余丽鑫的评价是:多才多艺的小伙子,医学院的学生,会演奏纳西古乐,会制作口弦等多种民族乐器,还会做羊皮披肩和纳西服饰上的刺绣。带着好奇,我们见到了这个年轻的小伙。相比同龄人,他的言谈要成熟很多。

走进余丽鑫的家里,这种“多才多艺”变得具体:靠墙摆放的琵琶、苏古笃、二胡,形状不一的葫芦笙和笛子,装饰别致的口弦,大大小小的乐器有十几件,还有几件尚未制作完成。桌子上也摆满了东西:披肩带、披肩眼,成品和半成品堆叠,还有针线盒、制作乐器的工具盒,叮叮当当,像个小型的工作间。

坐在沙发上的余丽鑫穿针引线缝起披肩带,细密的针脚和繁复的花纹,让人感叹这背后要付出的耐心和苦工。印象里,像这样专注缝制披肩带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那些穿着老式纳西服的奶奶靠着墙边烤着太阳,然后慢悠悠地拿出针线包,先把线头在唇边捻一捻,再对着针眼把线颤颤巍巍地穿进去,等把披肩带拿得足够靠近老花镜了,才会慢慢开始缝制。一针一线,任岁月穿刺。

眼前的余丽鑫手法老道,做起手工活不紧不慢,透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他说自己性子急,但学医的人不能急,急了就会乱。一副披肩带连着缝制要做半个月左右,他就靠这些磨练性子,让自己变得更为平和。

纳西服装上象征“披星戴月”的七个刺绣圆盘缝制起来也破费功夫。在刷短视频都等不了10秒以上的当下,余丽鑫却耐着性子,专注地练习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知道他会做披肩,亲戚朋友会拿来羊皮请他帮忙缝制。最开始请他制作的人是三姨,帮自家小孩制作羊皮披肩。做好后,三姨很是满意,还发了朋友圈分享。慢慢的,就有人来找他制作。“最近两年来订做的人比较多,有些是被非遗中心收藏了做展览,像羊皮飘带这些也有人来订购。”

他有着更长远的打算,“现在纯手工的东西很少了,我想着以后如果找到个纳西姑娘,亲手给她做一套七星羊皮的纳西服,比较有意义,所以就学着自己做。”

他尤为喜欢各式各样的传统乐器,不仅会演奏还会制作。在介绍这些“宝贝”时,余丽鑫的言谈间满是自豪。

“在文化传承方面,年轻一代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这可不是我说的,是非遗中心的老师说的。同学也评价我说,很少见到像你这样把热爱做到极致的人。”

极致的热爱源于家庭的熏陶。

父亲和大伯是隔壁村古乐队的乐手,余丽鑫出生的时候,古乐队已经很少演奏,但乐手们仍会隔三差五会聚在一起玩音乐。耳融目染下,余丽鑫对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岁,他学吹笛子;到了初中,他跟着黎明乡同学的父亲学葫芦笙;上了高中,他又师从省级白沙细乐非遗传承人和立伟,系统学习白沙细乐。

喜欢上纳西古乐后,余丽鑫经常到宣科老师的大研古乐会去听,久而久之跟乐手们也熟识起来。一次,原定的乐手有事来不了,余丽鑫意外得到了上台演出的机会,之后又陆续兼职演奏了一个月。

余丽鑫 右二

“缺什么就弹什么,主要是吹笛子和弹琵琶。”作为乐队里年纪最小的演奏者,他毫不胆怯。

高二暑假,偶然间看到老人弹奏口弦,他又对口弦产生了兴趣。那时,一把口弦50元左右,在高中时代有限的零花钱下,也是一笔不得了的开销。因为生活费有限,余丽鑫开始学着自己制作口弦,谁想之后还成了他的“副业”。

做好的口弦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宣传后,吸引了不少购买者。他们中不仅有本地人,还有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的乐器爱好收藏者。而略微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购买或者询问的人群中几乎很少有年轻人。

“很多纳西族的年轻人即便你给他这个乐器,认识的人也不多。其实这是很珍贵的东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它,传承它。对于我来说,只要你愿意学我都愿意教,包括乐器的演奏和制作,这些都可以。”

高考结束后,当同学们忙着享受高中最后的假期时,余丽鑫又跑去大研古城里的纳西人家做演出,弹奏传统乐器。也是在那里,他迷上了手工刺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乐器演奏到制作,余丽鑫把课余时间全部都花在了里面。民间的文化土壤给了他最好的滋养,村里结婚喜宴上他助兴演奏,乡野的舞台成了他天然的练兵场。

然而,这条路走得却并不顺畅。

余丽鑫13岁时,父亲因病逝世,这让他在心里埋下了从医的种子。严格的家庭教育让他更早懂事,也更早体会到了身上的责任感。

尽管还未出社会,家里很多事情他都要作主。“要考虑的事情很多,经济、家里的人情来往等各种,包括过年的采买、走亲戚需要送的礼物等,都要提前考虑。”他不抱怨,但有时候感觉很累,好像跟同龄人“脱轨”了很长时间一样。

专注练习或者制作乐器的时候,余丽鑫经常是“自动断网”,不看手机,一埋头研究就是好几个小时。这让有的朋友以为他故意不回信息,因此慢慢疏远。

高中时期,家人非常反对他的爱好。“老师经常找我谈话,让我不要在上面花太多精力,家里人不同意,差点把东西都烧掉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动摇过。”

余丽鑫成绩优异,中考从玉龙县第五中学考到古城区一中,并进入了民族小班。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班级管理严格,周末到玉水寨跟着老师学习民族乐器,是他难得的快乐时光。

前段时间,有位爸爸面对极度自律的女儿说过这么一段话,让网友很是感触:

“从本质上来讲,所有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无聊的,都是让你痛苦的。因为你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去达到,你会因为达不到而郁闷,会因为过程中所有的准备而非常痛苦,但爱好是你做这件事情你觉得特别的快乐。

这个爱好你会沉浸进去,你没有得失心,你就是觉得快乐。用爱好去平衡你的学习和工作,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上。一定要给自己找个兴趣爱好,这是人生幸福的关键,而且你越早找到,你快乐得越长久。”

这么看来,把课余时间全部花在爱好上的余丽鑫可以说早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但是也因为太过于专注自己热爱的东西,最终,余丽鑫的高考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是因为选择了这条路,我高考刚刚只上了一本,按照原来的成绩,应该是可以更好的。”

少年的坚持慢慢换回了家人的理解,他们不再干涉余丽鑫的选择。

进入大学,余丽鑫参加了校乐团,与学长学姐们合奏乐器,跟同学介绍来自丽江的纳西古乐。“很多东西,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去的话是很可惜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每年假期,余丽鑫都会回到家乡丽江继续拓展自己的爱好。现在,他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假期打工赚零花钱。

他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公益演出活动、制作乐器、和老师们交流音乐。在专业学习方面,因为疫情,余丽鑫去年只在学校上了2个月的课就回到家上网课。对于需要更多实操经验的医学生而言,他争取了更多的实习机会,积累更多专业经验。

“先贤说过一句话,‘乐者,亦为药也。’音乐也可以治病,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音乐可以使你的心情放松,达到超我的境界,这是传统医药没有办法达到的。我希望以后也能往这个方面发展,把音乐和治病救人结合起来。”

对于未来,他有着明确的方向:“临近毕业,很多朋友劝我在外地发展可能空间更大,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丽江人,又是学医的,要回到家乡,回报自己家乡的人民,再加上我自己的爱好是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更应该回到丽江,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同时,把这些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行胜于言。比起迷茫不知所措,不如像余丽鑫一样先行动起来,用行动战胜迷茫,在迷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在纷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因为,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人生就在哪里。

宇宙山河,生活点滴,都值得你前进。


相关阅读

  • 「资讯」青春奋进正当时 逐梦不负新时代

  • 2月8日,涟水县五港镇举办“学思践悟笃行 强基实干提效”第一期年轻干部夜学活动。镇党委书记张红梅、镇长杨彦等相关领导和来自镇直各机关单位的19名年轻干部参加活动。会上,3
  • 成功没有捷径:坚守初心,做靠谱的人

  • 文 | 杨欢编者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企业家更是如此。走过校园到社会的成长摸索,经历世纪之交的行业变革,青年企业家马旭洋始终坚持用真心换来价值感和幸福感,把复杂的事情变
  • 我们为什么爱吃辣?

  • 我们现在所说的辣椒,大多来源于茄科、辣椒属(Capsicum)下的 5 种栽培种,其中又以 Capsicum annuum 最为常见。我们所熟知的长条带弯的尖椒,稍短一点的朝天椒,以及大个儿的几乎没有
  • 未阳的人,还会阳吗?

  • 迄今为止,生活在北京的赵琛依然未阳。春节回家前,32岁的他有过对路途中、回家后可能感染新冠的担忧。和家人通话时,同样还未阳的父母告诉他,“老家人大都阳过了,别太担心”。春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这63名漳州人成为二级运动员!3名女拳击手入围

  • 漳州市体育局关于授予杨可妍等15人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通知各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市少体校、漳州竹林中等体育运动学校:
  • 捏个“灯瓜瓜” 点亮幸福年

  • 一位妇女正在捏“灯瓜瓜”。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填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锅灯代表人口兴旺,鱼灯代表年年有余,元宝灯代表财源滚滚。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