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古往平江去,今到姑苏来: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日期: 来源:中国文物报收集编辑:中国文物报

在苏州碑刻博物馆里,收藏着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平江图》,“平江”是苏州在宋元时期的古名,这块石碑所刻正是南宋平江城的地理图。将现今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格局与之比对,区域内街巷、河道的分布几乎未改:“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吴地风貌恍若古时。如何让一座有着2500余年信史的古城旧貌如新颜?当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古城保护工作是“秘方”。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 不断夯实政策体系

苏州古城保护的新纪元肇始于1982年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41年建设发展过程中,苏州始终将古城保护放在城市规划的关键地位,形成了系统性、完备性均居国内前列的保护规划体系。

早在1986年,苏州就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发展策略写入第一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古城保护规划将“全面保护”的理念一以贯之,早期保护规划就明确了“一城两线三片”的名城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保护方针。为进一步精细管理,古城区被划分为54个大小不等的街坊,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后又划定4个历史文化街区,3个传统风貌地区,若干历史地段,实现分级规划保护。

2012年,苏州撤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成为苏州古城保护的直接主体。迄今为止,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随后在2013年、2021年分别进行了两轮名城保护规划修订以及古城控制规划的第三轮修编,2018年制定《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保护规划的延展深入推动了相关要素的政策补充。《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市文物古建筑维修工程准则》《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文件和法规的发布,不仅保障了古城保护配套工作走深走实,也为古园林保护和管理、古建筑施工规范等作出了制度贡献。

以人为本改善环境 多措并举全面保护

古城保护工作进行之初,落后的居住条件和古城功能与现代工业的错位是居民外流的最大隐患。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人气”是古城的生命之源,是古城永葆生命力的血液。为了留住居民,在维持古城风貌和格局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古城保护的重中之重。从启动解放邻里适度搬迁、动态调整,到陆续由相关单位修缮后启动活化再利用,通过“古宅新居”“解危安居”和危房修复、老旧小区改造、古建老宅保护修缮等工程,越来越多的古城老旧小区已经初具苏式生活体验街区的样貌。

在进行成片、大规模的历史街区及地段保护更新时,苏州一直坚持“先试点,再推广”原则,避免造成大规模不可逆的损失。先后进行观前地区、东麒麟巷、山塘街区、平江路、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等整治更新和试点工程。

同步推进历史环境要素的整治维护。启动环古城风貌带建设,在复原修缮古城墙同时重视和严格控制古城整体格局保护和特色塑造;整治驳岸,清除淤泥,修复古河道生态水环境;路不拓宽,河不改道,完成路、井、桥和基础设施的保护性整治。

建立古城保护研究咨询决策机制。聘请院士、专家担任委员,对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重大议题开展咨询论证、调查研究,成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平江路活动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究院等机构,为古城规划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博物馆、展览馆、剧场、酒店、办公用房……多样化的活化利用方式赋予了古建老宅在居住之外的多种功用,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焕发新生。蓝989文化创意仓库等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桃花坞年画等非遗保护传承模式的创新,不仅诠释了“全面保护”的意义,也为古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古韵新居风貌宜人 古城保护世界典范

秉持着“应保尽保”“原真性”的理念,苏州不断扩大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截至2022年,古城内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由1个增至7个,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由48.29公顷扩大至383.48公顷。建立历史建筑体系,将民国建筑、工业遗产、学校建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纳入保护范畴。

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古城内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周边环境以及北寺塔、瑞光寺塔、双塔以及虎丘塔之间的视觉廊道呈现和谐典雅的美感,部分历史河道、城墙及城门得以修复,自然生态与街区古建相映生辉,古城重现“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盛景。

古城“保护式更新”的模式切实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居民住进了外立面重新修缮、配套设施便捷宜居的“新宅”,还能和老邻居在改造后的室外活动区下棋谈天,享受各式各样的社区便民服务和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苏州经过多年古城保护实践,不仅积累了扎实的古建城墙修复技术,也培养出了过硬的修复人才队伍。一方面,修缮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和传统手法,使用“香山帮”古建筑施工技艺;另一方面,结合碳十四测年断代、“千斤顶同步顶升纠偏技术”等有效留存建筑信息与艺术价值。

苏州古城保护的成果举世瞩目。2005年,平江历史街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14年,苏州摘取“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成为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获奖城市。2019年,可园修复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苏州持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经验。


进行创新性探索 构建多元保护体系

2020年,为激发文物保护先进案例的带头效应,基于苏州古城保护工作的突出成果和良好预期,国家文物局将苏州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这也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工作体系已初步完善、成熟。在新阶段的起点,苏州对古城保护的价值认识、工作路径、实施保障等进行了更多创新性探索。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古城保护更新体制机制。2022年,苏州整合组建名城保护集团,使其成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主力军;一年后,启动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以适宜开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为试点,对文保单位、控保建筑等五类古建老宅实行差别化管控,面向市场公开征集“合伙人”实现以用促保。

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以街坊为基本单元,对苏州历史城区内54个街坊19类4057处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全要素资源普查和信息采集,实践“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成片保护模式。

建设数字化保护体系。推进信息化数字古城建设管理,建立古城保护和管理大数据中心、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全面普查保护对象,试点片区规划师制度。近年来,陆续完成18处文物建筑、6处苏州园林和195处历史建筑的数字建模,“数字孪生古城”已初具规模。推出“拙政问雅”等文物科技项目,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重构园林景观。

访古不觉千年外,人在水乡画卷中。正是因为当年“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大胆决策,今人住古城,听评弹,品昆曲,赏苏绣,印年画……在完整的文化语境中体验古城之“古”的魅力才得以成为现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佳话经久不衰,不仅是对苏州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工作的最佳表彰,更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带来的底气。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苏州方案”。(翟如月)

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编辑:何文娟

审核:张硕

终审:李文昌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相关阅读

  • 深化“执破融合”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再升级

  • 7月21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执破融合”机制改革交流会暨苏州法院执行智库成立活动,进一步探讨改革的实践路径。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王富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
  • 阳东大八镇“智慧古城”2.0版升级完成

  • “如果把之前集智慧大屏、平安监控、天翼大喇叭等功能为一体的系统作为1.0版,那么现在升级改造好的‘智慧古城’系统就是2.0版,新版增加了‘长者关爱、防溺水、垃圾检测、重点
  • 用镜头留存老城记忆 见证老城变幻之美

  • 历下融媒7月21日讯 小的时候姥爷带着自己逛古城,长大后拿起相机为老城拍摄上千张照片,在“老城故事照相馆”的负责人李晓晨看来,古城是济南的“根”。“每次看影视剧或者书籍的
  • 撑一叶船,去苏州吧

  • 原作者:半缘君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水,充盈着苏州人的日常生活。衣,是“春船卖绮罗”;食,是“载酒卷艄船”;住,是“人家尽枕河”;行,是“使船如使马”……在古代苏州,除了车马、舆轿等
  • 超17亿元!首届苏州佛山法拍节圆满收官

  • 共吸引9279人参拍,同比增长196.08%;总成交金额达到17.77亿元,同比增长56.28%……7月20日,记者从苏州市人民法院执行局了解到,为期近两个月的首届“苏州佛山法拍节”圆满收官。此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古往平江去,今到姑苏来: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 在苏州碑刻博物馆里,收藏着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平江图》,“平江”是苏州在宋元时期的古名,这块石碑所刻正是南宋平江城的地理图。将现今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格局与
  • 【寿光】大美寿光丨集市“热”消费旺

  •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大大小小的农贸集市,让寿光这座城市变得更有烟火气。在洛城街道一农贸集市上,你来我往的市民熙熙攘攘,询价的、挑货的、称重的、付款的……购销两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