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家中常见的大茶壶,怎么泡白茶比较好?

日期: 来源:小陈茶事收集编辑: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正式入伏了,苦夏难熬。

连迎面吹来的风,都带着暑热的气息。

出门三分钟,立马能让人热得汗流浃背。

自古来,因为盛夏太热,一直广被吐槽。

哪怕我们今天看到,文风很严肃的杜工部,也曾专门写诗抱怨夏日的热。

“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

闲坐檐下,汗直流。

抬头苦望,无风无雨。

烈日照当空,闷热焦躁的天气,清凉难求。

这么热的天,安静地躲在阴凉处是最有效的避暑方法。

能不出门,就尽量宅着不动。

办公久坐后,要是觉得乏闷就多喝点茶。

盛夏燥热,高温酷暑,人人都有“多喝水”的夏日生活刚需。

不过平淡乏味的凉白开,不如鲜爽清新的春茶。

夏日办公期间喝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比起单纯用盖碗泡、玻璃杯泡。

多人同时在场喝茶时,可考虑一个喝茶的新方法——大壶泡茶。

《2》

一、备器。

大壶分享式泡茶,准备工作很简单。

准备一把容量稍大一些的壶。

材质选陶瓷或者玻璃的,内壁光洁紧密,不吸附任何茶香。

传统老式的陶瓷壶,模样古拙。

但提起来时,手感会偏重。

个人相对更喜欢现代简约风格的玻璃壶,玻璃材质透明,还能折射光线。

迎着光线,在桌面还能拥有波光粼粼的美丽倒影。

夏天在办公室里喝茶,为了方便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大壶的容量可稍微大一些。

五百毫升以上,能支持分出五、六大杯的茶水,实用性更强。

备好茶具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接下来的各项准备,都比较轻松。

《3》

二、洁器。

玻璃大壶泡茶,为了获得极致的视觉享受,清洗环节很重要。

和表面粗糙的粗陶、紫砂相比,高温烧成的玻璃材质,质地光洁。

清洗时,不容易残留茶渍污痕。

简单用清水冲洗,外加海绵擦轻轻擦拭,足矣。

不过,平时用自来水清洗茶具时,为了不留水痕。

(水质偏硬的自来水体,内部含有较多钙镁离子,清水洗净过后的玻璃壶, 残留在表面的水渍会留下痕迹。)

对此,解决方法不难。

每次洗净茶具,及时找一块干净的布,将茶具表面残留的水珠擦干。

家里有洗碗机的,也可以在清洗之后,开启烘干模式。

然后你就能收获到,亮闪闪的,通透度极高的,接近无暇状的玻璃器皿。

泡茶期间,能清楚看到壶内的茶叶被缓缓泡开舒展。

个中心情,再畅快不过。

不过提前已经洗干净的玻璃壶,正式泡茶前别忘了老规矩。

先往壶内倒一点热水,轻轻晃荡。

烫壶温杯之后,再正式泡茶。

哪怕是简化版的大壶泡茶,也别忽略了这一点。

《4》

三、备茶。

和盖碗逐次冲泡,慢慢喝功夫茶细品比,大壶泡茶并不是那么精致。

只是胜在简单、方便、快捷、省事。

所以,在选茶时,大壶泡茶更适合选一些高性价比的口粮茶。

曾经有茶友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回,他买了一斤荒野银针,打算藏着慢慢喝。

因为收货地址所在地,填的是公司。

所以,签收之后,现场在办公室打开查验。

这时候,身边有不少同事“寻香”而来讨茶。

于是就在办公室内分享了一圈,他本也不是小气的人,但看到有的同事将斤价近五千的荒野银针,抓了一大把,随手放在保温杯时,可把他心疼坏了。

作为一个爱茶之人,他有些接受不了。

这么难得的好茶,胡乱闷泡,大量焖茶,实在是暴殄天物。

如果只是为了喝点带茶味的水,还是选口粮茶更好。

爱喝白茶的茶友,夏天泡大壶茶时,选茶思路建议如下。

首先,优先新茶。

当年新茶的茶味物质还处于活跃状态,清新、清润、清爽、鲜香。

夏日伏案工作时间一长,感到困乏时,喝一杯鲜爽清香的茶汤更能带来缓解与放松。

其次,优先散茶。

散茶不用撬茶,只要取出干茶就能直接泡,更方便。

当然,如果是那种独立包装的饼干茶,单次泡茶,一次一片,无需撬茶,则是例外情况。

最后,推荐泡白牡丹、春寿眉。

因为它们是春茶,茶味颇为清鲜,花香清雅。

白牡丹的话,花香,毫香,竹林香等系列鲜香,应有尽有,茶味还格外鲜爽淳和。

春寿眉的新茶,花香、草药香为主,茶味更饱满,也是不错的办公口粮茶选择。

《5》

四、投茶。

大壶泡茶,遵循“先投茶后加水”原则。

烫壶温杯后,提前投入准备好的干茶。

投茶量,没有固定限制。

要根据茶壶容量大小、注水量多少,适当调整。

由于是长时间浸泡,茶水不像盖碗泡茶那样及时分离。为避免茶味被泡浓,投茶量不需要太多。

内在茶味积累丰富的高山白茶,仅需3-4克左右,足够支撑泡出500毫升的茶水。

如果拿不准主意,就采取折中做法。

宁少,勿多。

投茶时,简单平铺一层壶底,足够泡出一壶有味道的鲜润香茶。

《6》

五、浸泡。

投茶之后,往壶内注入烧开的纯净水。

七月盛夏虽热,但不要忽视热水泡茶的传统。

高温沸水泡茶,更能充足激发出茶叶深层次的茶香、茶味风韵。

随意降低泡茶水温,高扬茶香难以激发。

高山白茶的鲜醇汤感,无法发挥出极致优势。

到头来,喝一壶类似“温吞水”那样的茶汤,反而难以尽兴。

往壶内注入热水后,浸泡时间与玻璃杯泡茶相似。

等上十来分钟,足够让茶味大量浸出。

看向壶内,白牡丹、春寿眉之类的白茶干茶,缓缓舒展。

一壶清水,缓缓晕染出浅黄绿状的茶汤颜色。

这时可以倒出来饮用,按在场喝茶人数,每人分一大杯。

分过一轮茶后,如果壶底还有少量剩余茶水,那就继续留着。

再次添上沸水,续水再泡下一壶。

《7》

用大壶泡茶喝,第一壶浸泡之后,内在茶味成分已经消耗了大半。

所以,第二壶续水泡茶,浸泡时间可以稍微延长。

由于在此之前,众人已经得到了一大杯茶。

喉咙的渴意,已经消解。

所以,第二壶的分茶节奏,要适当放缓。

又或者,索性将最后续水泡出来的大壶茶,摆放在桌子上。

充当“自助式茶饮”,随时想喝,就自行倒一杯出来。

等到这壶茶喝完,还觉得不尽兴,可以倒掉残渣,再换一泡新茶。

重复上述操作,再泡一壶新茶备用。

不过,大壶泡出来的茶汤,要注意及时喝掉。

要是摆在桌面上,长达四、五个钟头也无人问津,随着茶香逐渐飘散,茶水滋味的鲜爽风味下降。

最后再去喝一杯不香、不新鲜的茶水,倒不如重新快速“现泡”一杯,茶味更好。

大壶简单直接泡白茶,本质是容量升级版的玻璃杯泡茶。

适用于多人喝茶场合,快速补充水分,解渴解暑。

日常一、两人悠闲式喝茶时,要分清喝茶场合。

回归主流,盖碗冲泡,更能充分享用茶香、茶味、茶韵!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阅读

  • 我在10年前存下来的白茶饼,现在能值多少钱?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五岁多。不过,她的朋友圈里从来不晒孩子。因为她觉得,那是普通妇女炫耀的东西。而作为一名女
  • 3200块买了一斤白毫银针,这个价格它合理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看到一个喝茶交流的帖子。某茶友发出了这样的动态分享:“今年托熟人,花3200多的价格入了一斤福鼎高山银针,有没
  • 冷萃白毫银针,比沸水泡更好喝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一大早,就遇到俩奇葩。两车追尾,恰好司机又都是男性。或许是天气原因吧,这般地热,大家脾气都很急躁。一言不合,居
  • 刚买的白茶有点碎,请问正常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可能有很多读者知道,村姑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大部分情况下,金牛座有自己的执念。对茶叶的执念,对茶具的执念,对
  • 收藏白茶,建议你看清楚“3点潜在风险”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最初,收藏茶叶,主要是少数人的爱好。而渐渐地,市场上开始出现小规模的“老茶粉”,老茶的饮用价值也开始显露出来
  • 家庭怎么存白茶?5点干货教你正确方法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之前分享过一篇白茶饼保存的图集,介绍单饼长期存茶法。大致上,依旧是三层包装法。存茶之前要提前准备瓦楞纸箱
  • 如何快速辨别新白茶和老白茶?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照片。具体来说,是一张从头到脚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正面自拍照。一副蛤蟆墨镜,架在
  • 不同规格的白茶饼,怎么选比较好?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盛夏的空调房,就最好的阅读室。那个可以一边慵懒地窝在沙发上,吃着香甜的西瓜,一边翻看喜欢的书的季节,又来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家中常见的大茶壶,怎么泡白茶比较好?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正式入伏了,苦夏难熬。连迎面吹来的风,都带着暑热的气息。出门三分钟,立马能让人热得汗流浃背。自古来,因为盛夏
  • 火焰蓝比武竞赛这些集体和个人受到隆重表彰

  • 沙场点兵磨利剑,竞技赛场锻精兵。7月3日至7月9日,巴州森林消防支队举办第五届“火焰蓝”比武。比武采取“推荐+抽考”的方式确定52名指战员在营区和野外驻训场地参加比武,共设
  •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3)》在京发布

  • 人民网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梁秋坪) 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法治实施的组织性、
  • 邻里琐事引发刑事案件 法官倾情调解化解纷争

  • 通讯员 于静波近期,榆树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结了一起邻里因扫雪发生口角导致被害人人体损伤程度达到轻伤二级的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程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