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以双碳为目标,减缓气候变化

日期: 来源:中国小康网收集编辑:中国小康网

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涝、干旱等灾害,会给人类栖息地包括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绿色双碳智慧驿站宁颖摄

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如何减缓气候变化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全球多地气温屡创新高,极端天气频发,我国也出现极端高温、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表示,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沸腾”时代要到来了。今年世界臭氧日的主题也与气候相关——“蒙特利尔议定书:修复臭氧层,减缓气候变化”。同时,今年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资本市场咨询委员会(CMAC)和IASB全球财务报表编制者论坛(GPF)联席会议指出,气候风险和可持续性披露成为焦点。

气候“沸腾”时代到来

对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沸腾’时代到来”这一观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表示,这个警告一点都不过分,非常恰当。全球变暖,已经不能够准确地描述今天的境况。对于温暖来说,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也不一定是很坏的一件事情。但是说到“沸腾”,大家都会有非常强烈的感觉,在沸腾的水里人是没办法生存的。全球持续升温,所引发的极端天气的大规模发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严重。“沸腾”时代的说法,说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一个异常紧迫的阶段。

周晋峰指出,北极和南极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气候影响非常显著,对海平面上升也影响巨大。包括冰川融化造成大量的冷水入海导致的洋流的变化,将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产生非常强大的冲击。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涝、干旱等灾害,会给人类栖息地包括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这些影响之下,周晋峰特别强调人本的解决方案(Human-based Solution,HbS)。他讲道:“所有这些影响,绝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是过去一二百年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过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人本的解决方案非常关键。首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限制过度包装、提倡绿色出行,再比如循环使用图书、不包塑料书皮、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等,让节约成为社会的新风尚。这些都是减缓和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法和举措。通过参与植树、参与回收与垃圾分类活动,以人为基础的行动解决方案是最起初的也是最根本的。每个人行动起来去做这些工作,所起的效果就会非常大。其次,通过我们的选择去推动企业的改变。如果我们都能够有意识地去买低碳的产品、轻包装的产品,这种以节约低碳、绿色循环为导向的选择就会推动企业做出变革。如果大家的选择形成一种力量,市场就会做出回应,企业就会积极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最后,当前全社会都在积极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还要用倡导和呼吁去推动政策管理方面的变革。每一个人的选择,叠加起来,就可以推动从个人到企业再到政策层面的改变。因此,人本解决方案非常重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可持续的未来。”

合力应对环境挑战

绿色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绿色发展是扭转发展困境与解决气候危机的有力手段。中央高层明确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对此,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国务院参事、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谢伯阳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做好工作。



▲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全球将进入“沸腾”时代。宁颖摄

“近年来,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退、臭氧层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人类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临界点已近在咫尺,一旦越过,人类将会遭受不可逆转的气候冲击。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必须各国一致通过真诚务实的国际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而不能将其当成博弈工具,有利可图则利用,无利可图则弃之如敝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将继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坚定不移地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谢伯阳说。

BI挪威商学院荣誉教授乔根·兰德斯也表示,对于气候的整体行动来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需要降低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不可否认的是,很难实现所有国家都在某个时刻一同达到减排或是零排放这一目标,所以要有率先成这样做的国家,发挥样本作用。

兰德斯指出,富有国家必须要领先承担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富有国家率先将传统的化石能源转为更加清洁的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了,目前已经有 20% 的富有国家实现了温室气体的大量减排,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即使富有国家把现有的碳排放降到零,我们面临的气候危机仍然十分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承担了这个巨大的责任。我们非常寄希望于中国,尤其是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我十分赞赏和期待。对于全球的绿色发展,我认为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案就是中国和欧洲要建立一个共同的碳市场,建立碳税。”兰德斯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

如何使我们的地球更美好?如何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实现国际合作?无疑,只有通过全球治理才有可能。原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副司长、同济大学教授王之佳指出, 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危机需要大量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全球胜任力,包括跨文化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需要关注绿色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工作中发挥作用,共同迎接全球环境挑战。

“提高对多元文化环境的适应力也很重要。多元文化之前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更关注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核心文件以及三项基本功等技能。让我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和提升适应力的必要性的是在海口举办的‘一带一路’论坛上北控集团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发言。他举例说,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某国做项目,关注的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施工环境和条件、雇员的技能等,可过了两三年,项目没能开展,究其原因,是没有足够重视当地的文化习俗。提高对多元文化环境的适应力很重要。二者是行走在职业生涯发展路上的两个轮子。”王之佳说。



中国引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表示:“气候变化的阴影正在向我们袭来。从史无前例的洪水,到野火,再到全球的热浪与寒潮,人类从大自然那里收到一次又一次的讯息——要纠正我们的道路。这些自然灾害真正展现了气候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带来的损失与破坏。这是对怀疑论者的强烈反驳,对国际社会停止自身错误的提醒,对采取行动的响亮号召。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许多成功的案例,美丽的北京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北京清朗的天空,以及中国在气候行动方面取得的进展令我惊叹并深受鼓舞。”

哈克指出,中国正在引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正在切实地被认真对待。中国关于繁荣、清洁、美丽城市的愿景,与巴基斯坦国内的举措产生了共鸣。作为低碳排放而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巴基斯坦在减缓气候变化领域加深国际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巴基斯坦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坚定倡导者。在巴基斯坦国内,已经为建设一个绿色、清洁的巴基斯坦采取了新的政策措施,同时也在制定策略,以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用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予以替代。

“作为中国的亲密朋友和战略伙伴,巴基斯坦始终与中国密切合作,并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好准备。2022年,两国启动了中巴绿色走廊,其模式正在最后确定。两国非常清楚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对于中巴经济走廊下开展的项目来说也是如此。”哈克说。

为汇聚力量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绿发会拟建水与气候危机博物馆。该馆旨在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展示和教育,加强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引导人们珍惜自然资源,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的愿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希望这个博物馆能留下这些灾难的记忆,启发人们的反思。作为气候危机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水与气候危机博物馆将以生动的展示和科普手段,呈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人们对此重要议题的认知。作为水灾预防、应对、救援、重建展示基地,水与气候危机博物馆将通过展示不同水灾情境下的防灾准备、紧急救援等环节,加强公众的水灾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该馆还将成为青少年户外团建基地,为青少年提供户外体验,引导他们亲近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健康成长。

来源:《小康》杂志2023年10月上旬刊

作者:袁帅

责编:降蕴彰

(本文为《小康》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相关阅读

  • 中国选手李亚杰女子1米板夺冠,林珊获得银牌

  • 在2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跳水女子1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李亚杰后来居上以317.55分夺冠,为中国跳水队摘得亚运会第五金。另一位中国选手林珊获得银牌。这也是本届亚运会跳水进行的
  • 亚运走笔:奇迹,就是用来创造的

  • 潮新闻 记者 王晨辉我们把完成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的行为称为创造奇迹。10月1日晚,在杭州亚运会足球男子组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香港队1比0战胜实力远强于自己的伊朗队,
  • 国家发展动力|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 2021年10月,复旦发展研究院团队提出“国家发展动力”理论,以“发展”为核心视角和战略取向构建新时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团队将“国家发展动力”定义为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
  • 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宣布复牌

  • 10月2日,中国恒大、恒大物业相继发布复牌公告,已向联交所申请由2023年10月3日上午9:00时正起恢复买卖公司股份。但同一天停牌的恒大汽车还暂未宣布复牌。9月28日早间,中国恒大
  • 超级黄金周!旅游热旺了消费热!

  •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佳节,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堪称今年“最火”的假期,没有之一。这个超长待机版的黄金周,你踏上旅程了吗?9月29日至10月6日,让我们一起出发,去追逐出游消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以双碳为目标,减缓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涝、干旱等灾害,会给人类栖息地包括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绿色双碳智慧驿站宁颖摄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如何减缓气候变
  • 今天我夜班丨不打烊的便利服务,温暖晚归人

  • “您好,欢迎光临。”每个夜晚,位于愚园路路口的24小时光明便利屋总会迎来晚归的人。在这里,一杯热气腾腾的关东煮下肚,身心都能得到治愈。夜班店员李娜对记者说,“这份工作让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