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社会引领 | “聚焦一老一小•助力社区服务”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日期: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收集编辑:中国公益研究院

6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龙湖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聚焦一老一小•助力社区服务”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在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专家曾晶的主持下,来自政府、高校、基金会、社区的专家学者们共同讨论一老一小需求、探索友好社区建设路径,为打造一老一小友好社区贡献力量。

在致辞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是一件贴近个人生活又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打造友好社区,需要把握五社联动的底层逻辑。一是,要建立养老、儿童服务专业化业务培训网络;二是,要开展社区化老年人护理需求等级评估和儿童需求基线调查;三是,要建立社会化养老和儿童服务平台,让社会力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建立综合和专业化服务平台,引进信息技术,在社区实践智慧化一老一小供需对接;五是,贯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挥较年轻老年人作用,形成一老一小社区融合发展格局。

龙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鹰在致辞中提到龙湖公益基金会的使命是“善待你一生”,希望提高生活在社区中居民的幸福指数。龙湖的优势在于社区项目落地实践,希望通过实践迭代和中国公益研究院一起研究制定可复制推广的社区服务标准。最后,沈鹰理事长提到公益的最终目的在于拾遗补缺,希望能够集结各方社会资源,共同探讨推动一老一小问题解决。

接下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对“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首先,徐珊副院长介绍了当前一老一小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十二种需求;接着,具体分享了项目在工作机制、标准化工具、类型化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的初步探索,并指出2023年项目将北京、重庆、深圳的15个城市社区开展试点打造。

为保障专业性和有效性,项目启动之初即邀请了多位儿童、老年、城市规划领域专家进行指导、参与调研及研发。

清华大学养老建筑博士、养老设施专家唐大雾作为专家代表进行发言,他对友好社区建设提出四方面建议:第一,注意标准,向上兼容不同老年人儿童,向下兼容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探索如何让实施标准成为一老一小服务的行动指引;第二,友好社区不仅仅是空间友好、设施友好,更应该是文化和服务友好;第三,更应该强调社区面对着变化和不确定的韧性力;第四,更强调社区居民全生命周期和价值观。最后他特别希望友好社区建设不仅仅是老幼和谐的一种状态,更是一老一小持续化、积极健康的一种权利和能力。

作为本年度项目重点实施城市,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乔广林对项目也提出了三方面的实施建议:第一,社区空间要友好,设施配套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第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要将社区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作为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后五百米;第三,整合资源,实现一老一小融合发展。

随后,研讨会进入第一个圆桌讨论环节,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主持下,几位嘉宾围绕“一老一小友好社区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讨论。

北京市老龄协会政策法规处处长宋晓磊通过清晰的人口数据分析,指出近年来北京市0-3岁儿童数量与80岁以及上老年人口数量的总和历年来基本上保持一致,为统筹一老一小服务资源提供宏观层面的思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项目官员杨菡谈及一老一小,说到家庭单元的支持与代际共融不能分开看。老年、儿童社区服务的塑造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用需求塑造供给,二是用供给重塑需求。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赵银着重介绍了社区治理的工作案例,并给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在倾注资源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整体的政策布局,不要撞车;第二,要从自身进行考虑,提升社区统筹资源的能力;第三,儿童托育是社区工作重点,需要各界共同探索,也需要市场进行规范。

第二个圆桌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云霞主持,讨论围绕“一老一小社区服务建设的经验和挑战”邀请到了来自不同公益基金会的三位嘉宾进行分享。

龙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鹰说到,除了打造社区服务标准,更重要的是实践检验,希望联动不同服务机构、物业管家、社区等多方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拼接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的美好图画。

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褚朝禹介绍了基金会发展历程以及“爸妈食堂”、“好邻居敲敲门”等老年社区公益项目,并希望在实践中提升为老服务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性。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曹帆介绍了腾讯基金会利用互联网科技力量所实施的老人守护项目,但在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参与意愿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同时,腾讯基金会也正在探索通过社区基金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内生动力来更好推动社区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

圆桌会议结束后,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对本次研讨会提出期待,他重点指出了一老一小社区建设的四条路线:第一,一老一小是核心,要真正让老年人主动参与周边环境建设,挖掘他们的需求;第二,聚焦多样化的需求,理清各方责任,填补各自缺口,坚持党政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第三,形成手册、APP、平台等实质性成果,从而形成闭环;第四,以家庭作为最小关注服务单元,以组群作为生成形式和产生组合的结果。

龙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鹰发起倡议,当前社会各界都在关注一老一小,非常有信心联动各方一起合作,推动问题解决。

研讨会最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北京市等各级政府共同凝造了开放灵活的政策,为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实验提供了支持。同时他也感谢各个基金会,能以开放姿态联合各方力量在全国试点社区打造一老一小融合项目。最后他表示,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的绚丽画卷正在打开,这将开创中国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和机制,也将引领全国一老一小友好社区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社会服务处处长王谈凌、民政部原救灾司巡视员柳永法、朝阳区大屯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董会军、朝阳区来广营地区副主任刘丽、龙湖集团业务发展常务副总经理李艾明、龙湖公益基金会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梁晨,以及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东里南社区、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熙典华庭社区、朝阳区大屯街道安慧东里社区、朝阳区大屯街道慧二社区、朝阳区来广营地区绣菊园社区相关领导参会。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戴正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


相关阅读

  • 公益观察丨一周公益动态

  • 2023年第25期 | 总第453期 | 6.16-6.22 本周提要2023年6月16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广东省民政厅、珠三角9市民政局及广州南沙区民政局签订了
  • 松园社区:物业融网增活力 一体治理提效能

  • 泰山区财源街道松园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市场化红色物业深度融入红色网格,打造物业融网松园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一体化治理新模式。宋洪美是松
  • 湖畔民宿富农家

  • 住有精品民宿,游有羊湖美景,行有铁路国道……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浪卡子镇的道布龙社区,坐落在羊卓雍错湖畔,国道349从村旁穿过,村里的藏式民居颇具特色,当地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
  • 福建云霄与菲律宾塔巴科市缔结友好交流城市

  • 7月2日,福建漳州市云霄县与菲律宾阿尔拜省塔巴科市分别在缔结友好交流关系备忘录上签字,通过互寄文本完成签署缔结友好交流城市签约仪式。在菲律宾阿尔拜省签约现场,中国驻菲律
  • 【品质社区建设】万光府前社区庆七一文艺汇演

  •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增强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战斗凝聚力。近日,滨海路街道万光府前社区联合万光物业、德韩口腔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
  • “便民联系牌”让服务更贴心更便民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和未来发展,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人心向背。为进一步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龙翔路社区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公益观察丨一周公益动态

  • 2023年第25期 | 总第453期 | 6.16-6.22 本周提要2023年6月16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广东省民政厅、珠三角9市民政局及广州南沙区民政局签订了
  • 古城里的新生活②丨一家有故事的咖啡馆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6月29日,古尔邦节。  清扫房前道路,将咖啡店内外桌椅摆放整齐,叮嘱妻子抓紧煮羊肉、摆甜点……早上7时许,住在喀什古城古道巷的阿布都米吉提
  • 这些暑假公益活动,等你来参加!

  • 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暑假?3日,记者从黄石市图书馆了解到,为引导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讲好中国故事、家乡故事,展现公共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