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警官,你就像我的第二个爸爸。”1月2日晚,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新沟桥街派出所光明社区民警程波的手机上收到辖区租户小明(化名)的感谢信息,心里感到一阵暖意。
程波是群众口中的“金牌调解员”,是社区困难少年的“警察爸爸”,还是辖区商户的“娘家人”。从警二十六载,扎根社区十三年,民警程波传承“一所三英模”为民精神,把家安在拥有1.6万居民的光明社区,写下一个又一个“零”记录:零事故、零投诉、“民事转刑事”案件零发生。
他是居民家门口的“金牌调解员”
程波。
光明社区占地面积较大,青山印象城商圈坐落于此。这里人口稠密,产业、商业、住宅融合,老龄人口多、商户多,纠纷调解类、求助类警情的数量占到了75%以上。
程波每天在辖区来回跑,日均两万步,摸索出“2+N+X”联调共议这把解矛盾、定风波的金钥匙。
程波介绍,“2”是指社区民警和公益律师,“N”是指社区群干、网格员、物业、业委会等人员,“X”是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中,程波充分发挥自己兼任社区副书记的作用,在社区警务室设立警民联调中心,切实把各类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谢谢程户籍,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2022年3月,一起噪声扰民纠纷得到妥善调解,让陈奶奶感受到了“程管家”的认真劲儿。
原来,社区新建成一个篮球场,但投入使用后每晚噪声扰民警情陡增,甚至有居民拿着喇叭喊话劝离打球的小伙子,双方剑拔弩张。“晚上打球噪声太大,吵得我整晚失眠。”陈奶奶拉着程波吐苦水。
“来打球的都是街坊邻居,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邻里矛盾。”程波发现苗头后,立即启动联调共议机制,联合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协商,通过给篮球场加装围栏、明确开放时间、落实专人管理,促使纠纷有效化解。
他是困难少年的“警察爸爸”
程波上门看望老人。
“程管家”不仅善于调解矛盾,还主动帮扶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逢年过节上门嘘寒问暖,为他们纾困解难。
小明(化名)父母因感情不和分开,母亲离家,他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021年,小明因打架斗殴被判缓刑。搬来社区的第一个冬天,程波上门登记流动人口时,见小明冻得瑟瑟发抖,他连忙给小明送去一些衣物御寒。
“这孩子太需要关心了!”程波每次经过小明家时,都会上门看看他,顺手带来一些物资。久而久之,两人关系日渐融洽,一向不爱与人打交道的小明有心事也会对程波说。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想挣钱为家里出一份力,都怪我当初没好好读书。”2022年4月,小明找到程波倾诉。
“你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别着急,我来想办法。”程波安慰道。
因为小明学过一些关于弱电的维修知识,程波便将小明推荐到一家物业公司做维修工作,还专门找来一位电工老师傅带他。
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小明除了给爷爷奶奶买了水果,还拎着水果到警务室感谢程波,被其婉拒。看着眼前这个曾经桀骜不驯的少年,成长为懂事小伙,程波感到十分欣慰。
“当社区民警就是要心里装着大家,一个社区就是一家人,一个都不能放弃。”程波说。
夫妻搭档一心扑在社区
程波开展反诈宣传。
程波和妻子傅凌艳都是社区工作者,夫妻俩一个是社区民警,一个是社区副书记,经常一起动脑筋完善社区管理服务,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夫妻档”。
“只要见到程警官和傅书记,我们心窝子就暖乎乎的!”社区的一位老人说:“夫妻搭档并肩战,矛盾纠纷靠边站。”
青山印象城5楼以上是住宅,治安状况复杂,存在着电动自行车消防隐患、高空抛物治安隐患。傅凌艳得知这些隐患后,结合相关治噪声经验,向程波支招:这不仅要发挥“共同缔造”的作用,还得向科技借力。
随即,程波积极向青山公安汇报争取支持,启动“2+N+X”联调共议机制,协调物业、社区、印象城商业体、城管、工商、司法等多方力量,为小区18部电梯全部装上阻车系统,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又在一楼建成充电停车棚,可容纳280辆电动自行车。为治理高空抛物,程波又动员商场和相关部门安装了一批高清探头,高空抛物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商场治安环境不断优化。
2022年11月,一商户和商场因租金问题争吵起来,程波与社区干部迅速赶来调解,在此过程中,双方不断进行着“口水战”。原来,商户与商场协商减免租金未果,多次产生矛盾。程波再次启动联调共议工作机制,搭建沟通平台,一边普法,一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在程波“婆婆嘴”多番调解下,商场、商户最终达成和解。
(通讯员李元辉 邹航 黄娟 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