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工智能+语言”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日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有着深厚的渊源,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人工智能可以分析人类的自然语言,模仿人类智能进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有着强大的硬件支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语言智能。随着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的发展,语言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的训练语料,同时人工智能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深度学习和创造能力,在很多传统领域都有应用前景。“人工智能+语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科技上的突破,还为数字乡村建设带来了更多可能。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语言”能够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是语言服务。一些地区的乡村居民面临交通不便、环境封闭、外出机会较少等问题,并且会因条件有限难以接受良好的语言教育。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壁垒,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学习语言的渠道。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国家通用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深度学习,为乡村居民提供“人—机交互式”语言学习体验。这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人—机对话”仅根据语音、语法、词汇等进行打分,无法对对话进行语用分析,而是能够通过在每一次对话中分析学习者的语用特点、发音弱点等,提供新的学习方案。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在遇到重大灾难或突发公共事件时提供应急语言服务。比如,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向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提供不同需求的实时翻译、定制化信息推送、多语言医疗咨询、专业术语解释等服务;也可以在灾后为受灾人员、救援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心灵抚慰、多语言法律咨询等语言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模拟灾难情况,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灾难模拟训练,从而更好地帮助救援人员和志愿者进行语言交互训练,提高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多语言沟通能力。

  二是乡村治理。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位,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政务平台能够打破公私壁垒,精准高效地为乡村居民服务。人工智能在电子政务平台上的应用前景很广泛。比如,可以进行线上政务预处理,在乡村居民进行政务咨询、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事件分类、情绪预判等,提供多种个性化方案供居民选择,也能够进行更精准的分流,提高电子政务平台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便捷、高效、精准。同时,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为不识字或视障人士创建无障碍信息环境,从而确保其获取政府服务和信息的平等权利。

  三是电商直播。随着短视频、直播时代的到来,乡镇企业也加入了直播带货的潮流中,相较于传统电商,电商直播更注重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集、分析用户背后的海量数据,以及用户在直播平台的互动数据,匹配出用户的个人偏好、群体类型等,并通过数据模型优化、纠正,向用户精准推送喜爱的商品。这也能够为主播和电商平台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帮助优化未来的直播策略和营销计划。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直播间用户群体进行分析,预测用户偏好,为企业直播提供吸引人的直播文案、直播话术等,甚至可以通过分析每次直播的话术,结合观众的语言使用习惯和互动行为,以及直播的点赞数、销售额、公屏互动等数据,不断改进直播文案和话术,从而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够推动虚拟主播、虚拟客服的升级,完善物流链,保障物流信息安全,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从而促进消费。

  四是智慧养老。超老龄化时代即将到来,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加快,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养老问题成了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智慧养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老年人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为此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开始面向老年人推出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人工智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人性化、更精细化的养老服务。比如,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为老年人提供多语言的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其了解医疗信息,并提醒服药时间;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陪伴老年人聊天、下棋、打牌、唱歌等,丰富其文化娱乐活动,减少孤独感;通过视频、音频帮助老年人与家人进行远程语言交流,并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语音激活紧急求助系统快速联系医疗服务或家属;还可以根据老人的日常习惯、聊天内容、情感变化选择合适的话题与活动,定制专属的养老方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五是智慧教育。乡村教育在近些年有了长足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了智慧教育平台,使每一位乡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教学也走进了乡村课堂。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和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具互动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建议,优化课堂管理和教学策略。但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仍是重中之重,不仅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人工智能不仅能远程教学,还能够进行心理疏导、抚慰,为学生们提供学习计划、生活技能的指导。人工智能除了能够对海量的知识和一些常识进行“深度学习”,同时还拥有思维链,能够理解上下文,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能够凭借海量的“知识+常识库”,模拟输出不仅符合逻辑也符合常识的自然语言,而完整的思维链能够将独立的话轮串联起来,不再是一问一答式的交谈,而是像与朋友一样自由交流。

  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注意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虚假信息、不文明用语、数据隐私、技术滥用、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或引发人们的信任危机。应避免相关技术应用触碰法律、伦理、道德的底线,同时也应当把握机遇,深入思考语言的本质和人机关系,结合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合创新,以促进对语言深层次理解的突破,让“人工智能+语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魏曌 杜敏


相关阅读

  • “为爱奔走6小时”助力河北乡村儿童放飞梦想

  • 5月18日,逐梦青春·2024“为爱奔走6小时”暨寻找河北最美高校志愿者联动活动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启。活动现场。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供图本次活动由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主办,石家
  • 首届兵团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举行

  • 5月19日,“智创未来 奋起新征程” 首届兵团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开赛。来自兵团14个师市及兵直代表队的700余名学生参加比赛。
  • 海南将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建设纳入公共设施范围

  • 近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强调要实施乡村旅游设施提升行动,要求全省各市县将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建设纳入公共设施范围,为乡
  • 潮声丨泥土里长出“村Art”

  • 新闻 执笔 李心怡 阮帅最近,在广东博罗县罗浮山脚下徐田古村,一场“村Art”乡村艺术作品创作比赛,意外“炸”出100多位农民画家。他们用乡村做背景,将情感寄托于画笔,诞生出一幅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人工智能+语言”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   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有着深厚的渊源,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人工智能可以分析人类的自然语言,模仿人类智能进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有着强大的硬件支持,另一方面
  • “为爱奔走6小时”助力河北乡村儿童放飞梦想

  • 5月18日,逐梦青春·2024“为爱奔走6小时”暨寻找河北最美高校志愿者联动活动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启。活动现场。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供图本次活动由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主办,石家
  • 哈尔滨制造业单项冠军队伍“上新”

  •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及第二批、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复核名单,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轻)“高性能某5系铝合金材料”、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