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广州、黔南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 谱写广黔协作崭新篇章

日期: 来源:云黔南收集编辑:云黔南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广州结对帮扶黔南,两地对口协作的序幕自此拉开。十年来,广州从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消费协作、劳务协作、教育协作等方面不断为黔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两地谱写了协作发展的亮丽篇章。

10月30日至11月5日,黔南州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2023年广黔协作主题采访活动,记者随着采访团一起走进都匀、三都、荔波、平塘、瓮安等地,深入一线,用笔和镜头记录了广黔两地携手同行,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3年广黔协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冯小东 摄

加强产业协作 发展势头更强劲

每逢赶集日,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的马尾绣一条街格外热闹。这里不仅是社区文创产品的孵化平台,同时也是社区群众的增收平台。

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马尾绣一条街采取“三免两减半”方式,先后引进了韦应丽等38家马尾绣协会和公司,带动社区和周边村1000余名绣娘实现就业。

采访团在三都采访水族马尾绣带民增收情况  冯小东  摄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三都小组组员陈介升介绍,雪花湖社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帮扶尤为重要,为解决社区群众的就业问题,社区建设了就业帮扶车间,项目总投资578.35万元,其中广州对口帮扶资金402.7万元。

就业车间建设完成之后,招商引资引入了一路科技鞋业、贵州省鑫绒民贸有限公司、秀梅马尾绣公司等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

“我们公司是在今年9月份由政府招商引资入驻雪花湖社区的,当地给了我们‘三免两减半’的政策优惠,让我们企业在这里能够快速投入生产。”贵州丰桦鞋业负责人何建华告诉记者,社区还在企业招工方面给予便利与支持,目前车间内的员工有200人左右。

企业的入驻为三都雪花湖社区搬迁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   冯小东 摄

东西部协作的助力,让雪花湖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好,2020年,雪花湖社区荣获“十三五”全国200个美丽搬迁安置区、第五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第三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黔南,协作的资源源源不断为社区的和谐美好助力。

在瓮安县映山红社区,就业帮扶车间的建设不断增强着搬迁群众的安全感。“我在这里上班一年了,每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社区搬迁群众何先生说,他如今的收入,与之前外出务工的收入不相上下,而家门口务工,更方便他照顾一家老小。

采访团在瓮安采访茶产业 冯小东 摄

映山红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利用现有的3500平方米临街商铺,发挥粤黔协作厂房功能作用,引进贵州欧思皮具有限公司等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解决400名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今年以来,广州帮助黔南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63家,实际到位投资28.86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5191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232人。

深化旅游协作 旅游发展更强劲

今年,平塘的科普研学又迎来了新的高峰。平塘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已接待3256批次中小学生、共计15.49万人次开展研学旅行。

作为FAST的所在地,平塘县把FAST安全运行作为第一要务,做好“守护者”角色。紧抓广州对口帮扶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目标市场为重点,不断落实好面向帮扶城市游客景区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

采访团在平塘参观南仁东纪念馆 冯小东 摄

“我们以粤港澳大湾区目标市场为重点,量身制定一批旅游产品,鼓励景区制定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常态化吸引大湾区游客。”平塘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围绕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实训、安全保障、评价考核等内容,针对重点目标人群需求,科学建设标准研学营地,探索制定天文研学旅行行业标准,编制了《平塘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管理办法(试行)》,逐步提升游客容量、丰富业态。先后引进4家企业在平塘县内建设研学营地,目前全县共有研学营地6个,其中:已建成4个,正在建设2个。

如今,平塘依托“中国天眼”核心资源优势,以研学旅行为中心,聚焦“天文、地质、桥梁”三大奇观及非遗文化,精心推出“天文科普、地质探秘、桥梁科普、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农耕体验”等独具平塘地域特色的研学产品,推出10条研学精品线路。

在黔南,旅游协作让黔南旅游发展稳步前行。随着瑶山古寨景区升级改造,业态也更加丰富,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助力下,景区完成非遗工坊和研学基地的建设。

采访团在荔波瑶山古寨景区采访   冯小东  摄

“我们现在的陀螺坊,就是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的。”瑶山古寨景区陀螺坊坊主谢金华介绍,陀螺坊建好之后,面积由原来的300平方米增加至700多平方米,产品也从陀螺增加为挂件、摆件等旅游商品。“今年国庆假期,我们的陀螺挂件就卖了五六万元。”谢金华说,在东西部协作的助力下,他们的陀螺演出团队迅速发展,如今已有50人的规模,去往全国各地演出。

今年以来,广东驻黔工作组和广州市白云区等对口帮扶部门到荔波调研指导工作。黔南也积极到广州等地举行旅游推介暨文旅招商会,向广东市场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包括文化旅游投资、运营、高端民宿投运等领域,涵盖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温泉旅游、山地索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的项目。

采访团在都匀市贵州绿博园参观采访  冯小东 摄

加强人才交流 两地发展心连心

在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黔南州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2024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邀请了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前来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实战技能。

多年来,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交流不断加强,两校的情谊也不断加深。

2017年11月28日,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和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成功结为帮扶互助学校,两校结对以来,在教育理念协作、专业建设协作、队伍建设协作、招生就业协作、社会服务协作、爱心捐助协作等方面不断深化。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原校长吴浩宏等领导先后率队赴荔波,通过挂职锻炼、邀请职教专家、企业大师等方式,帮助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提升职教理念。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先后成为亚洲美食文化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黔南州人才基地等。

采访团在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采访   冯小东  摄

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谭勇介绍,两校共同制定师资队伍、技能大赛队伍建设方案,开展了892人次的师生培训交流、跟班学习以及线上交流活动。先后选派21名学生到广州市白天鹅宾馆实习就业;选派3名学生赴广州就读粤菜师傅李锦记希望厨师班,4名学生就读广州市黔南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班。

人才共育,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在瓮安朵云学校,每年都有来自广州市海珠区的教师前来支教。多年来,广州市海珠区与黔南州瓮安县不断加强人才交流,两地累计开展互访交流1067人次,互派292名党政干部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帮助瓮安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采访团在广帮项目瓮安朵云学校采访  冯小东 摄

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和黄埔区与黔南州10个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双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均已到协作地调研对接;广州314所学校结对帮扶黔南371所学校;广州80家医院结对帮扶黔南79家医院;广州55个经济强镇(街道)结对帮扶黔南53个乡镇;广州59个强村(社区)、67个企业、64个广州社会组织结对帮扶黔南256个村。

广州与黔南,充分用好东西部协作资源,将东部帮扶城市优势资源转化为西部干部人才培训的实践课堂,以教育、医疗人才培育为重点,促进两地心连心携手共进。建立医疗、教育人才交流机制,注重“东才西用”“西才东育”联动,开展医护、教育等领域技术人才互访交流,促进人才资源互助帮扶。

来源:云黔南网

作者:蒙帮婉 冯小东

责编:刘茹男

审核:仇颖欣 黄泽芳

监审:周德扬 刘衡

相关阅读

  • 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 规划面积0.82平方公里,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徐振天,通讯员林文慧、范敏玲报道:11月20日,记者从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获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正式批复同
  • 广佛地铁在广州南站预计年底可实现站内换乘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闻报道:11月17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广州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开通后广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票价的批复》(以下
  • 2023广州马拉松完赛奖牌、吉祥物亮相

  • 11月20日下午,2023广州马拉松赛举行新闻发布会。组委会首次公布赛事吉祥物、今年完赛奖牌及参赛服装样式。据了解,2023广州马拉松赛将在12月10日(星期日)鸣枪起跑,比赛设马拉松、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国中免大涨超2%,旅游ETF(562510)开盘后震荡走强

  • 今日A股顺周期赛道反弹,中国中免大涨超2%,旅游ETF(562510)横盘震荡后开启上攻走势,已连续两日上涨,持仓股华侨城A大涨超3%,锦江酒店涨超2%,众信旅游、中国东航、上海机场纷纷跟涨。
  • 交口交警大队查处酒驾2例

  • 案例一:11月15日交口县交警大队石口中队联合孝义交警大队在辖区康石线开展酒醉驾专项整治,21时50分许,民警在康城镇街道对一辆车号为晋J****0的小型汽车进行例行检查中,对该车司
  • “稳精优实”强基础 绣美井沟电充足

  • 山东高密市井沟镇是一个林业大镇、农业大镇,济青中线与明董高速在这里纵横交汇,五龙河、红绣河穿境而过,有“青潍新衢、绣美井沟”的美誉。早在宋代,区域内井多、沟多,井、沟联称
  • 清人《仪礼》校勘的返本与开新

  •   孔子晚年删述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学术文化的渊薮,其中的《礼》,西汉称“士礼”或“礼经”,魏晋以后称《仪礼》,乃是礼的本经,该书所记冠婚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