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早,30余名师生在塘溪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周妙亚的带领下,来到沙氏故居和鄞州农村党史馆,现场沉浸式学习红色知识,感受先辈精神。由此,“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又开班啦!
今年,女儿成为主力
“塘溪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这里诞生了著名的沙氏五兄弟……”开班第一课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她就是周妙亚的女儿——华星辰。
自从9年前初中毕业,华星辰就当起了“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的志愿者,给妈妈周妙亚搭把手。高中毕业考入师范专业后,华星辰每个暑假都会结合自身特长,来暑托班为孩子们上课,进一步替周妙亚分担。
今年,已在镇安小学任教两年的她,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也由此成为了托管班的课程主力。策划课程、联系公益团队、制定室外课程路线……华星辰包揽了暑期班几乎所有和课程相关的事务。
“以前都是妈妈在忙前忙后,我和爸爸主要是帮帮忙,今年我想做更多事情,让妈妈轻松一些。”华星辰表示。
记者发现,在华星辰的推动下,今年的暑托班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活动。室内课程有科学实验课、茶艺课和小郎中课等;室外课程则是将带孩子们去科学探索中心、博物馆,并邀请退役军人为孩子们训练队列与军姿,同时还策划了两期“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
此外,华星辰还计划在新隆慈善基金会牵线下,邀请城区12-15对亲子来塘溪,与这边的孩子共同体验一天的农村生活。
“今年有了我女儿的积极参与,加上社会各界的帮助,我就更多起到后勤支撑作用了,比以往轻松很多。”周妙亚欣慰地说道。
这个暑期班,已经坚持了11年
2013年,还在赤堇小学任教的周妙亚在家访中发现,塘溪镇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平日里忙于生计,家中的孩子们没人照顾。
2014年开始,周妙亚便在家中开办公益暑托班。每当假期前,她排摸出特别需要照顾的外来务工子女,少则十几个,多则达到二三十个小朋友,接到家中过暑假,如今这个暑假班已连续举办了11年。
周妙亚把自家一楼70多平方米的空间腾出来给孩子们,丈夫则每天准备丰盛的餐食,一期暑托班下来,孩子们都改口叫周妙亚“周妈妈”了。除了阅读、写字、美术课、手工课等,她还带着孩子们去室外游玩、做义工、坐地铁游城市。
2022年起,暑托班开到了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宁波(鄞州)社会组织创新园、宁波华茂彩虹基金会、雨露基金会、鄞州区三益社工以及不少爱心人士纷纷给予帮助,暑托班的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默默地,她为孩子们做了很多事
以前,周妙亚经常看到孩子们在室外等公交车,天冷时冻得直哆嗦。等一趟公交车要二三十分钟,如果孩子能在暖和的地方等公交,同时还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那是一举两得的事。2019年,周妙亚自费在公交站旁租了一家店面,建立公益书吧。
从绘本故事到中外经典名著,从散文小说到教辅书籍,书架上摆满各种书籍,书吧无需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还经常举办读书会、亲子沙龙等。2021年,书吧入驻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书籍更多、场地也更加宽敞,各类活动依然在举办着。
公益书吧书架上,放着一个“心愿箱”。每年新年临近,她都会让孩子们写下新年愿望,再一一帮他们圆梦。这些事,周妙亚一直在坚持。
鄞响客户端 记者 蔡梦珠 通讯员 陈立强 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