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行进式报道⑩丨融合共生永流传

日期: 来源:内蒙古日报收集编辑:内蒙古日报

走西口,不仅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繁荣发展,还带来了艺术上的融合共生。

随晋商“走”到“口外”的晋剧,至今依然是这一地域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纽带,而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及晋北、陕北、河北的二人台,更是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

“循迹西口”采访组走进山西省忻州市、大同市,以及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近距离感受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口里”大戏 “口外”盛行

山西,中国戏曲艺术发祥地之一。清代,随着走西口移民大潮,晋剧从山西传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非常盛行,被称为大戏。

今年73岁的呼和浩特市本土文化学者王津泉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等地都有晋剧团,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晋剧团加起来有上百家,涌现出了康翠玲、杨盛鹏、任翠凤、王静卿、亢金锐等一大批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康翠玲是我的母亲,1947年,她17岁时随家人来到归绥唱戏谋生。”王津泉说,那个年代,内蒙古的晋剧艺人几乎都是从山西走西口过来的。

康翠玲,人称“晋剧界的梅兰芳”,她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吸收北路梆子、蒙古族音乐等特色,在原有婉转、清丽的唱腔风格中,增添了豪放、粗犷的边塞韵味,形成了内蒙古晋剧独有的风韵,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嘎达梅林》《王昭君》等,所唱的《打金枝》《春香传》《江姐》还被灌制成黑胶唱片,在当时广为流传。

塞外沃土,梨园锦绣。

继康翠玲、杨盛鹏等人之后,程改梅、牛正明、程砚秋承前启后,成为内蒙古晋剧的第二代代表性人物。进入新时代,内蒙古晋剧事业更加硕果累累,呼和浩特市晋剧院的何小菊、渠建红先后斩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

何小菊,乌兰察布市人,有着“草原晋剧之花”的美誉。身为国家级晋剧非遗传承人,2022年刚刚退休的她现在每天还在为培养晋剧接班人而忙碌。

渠建红,山西省平遥县人,16岁考入托克托县晋剧团,1992年进入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人称“塞外第一女老生”。“山西出生,内蒙古成长,不同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我的艺术之路,我才小有所成。”渠建红对记者说。

小戏不小 人人传唱

包头市土右旗,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

清代,大量的“口里”人定居辽阔富饶的敕勒川平原,他们和当地蒙古族同胞交往交流、和睦共处,山西河曲的民歌、陕北榆林的信天游等地方小调逐渐融入蒙古族曲调中,形成了“风搅雪”坐唱。

蒙古族民间艺人云双羊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对“风搅雪”坐唱大胆创新,采用一丑一旦两人角色化妆演出,同时吸收汉族的踩高跷、踢股子以及蒙古族民间舞蹈等动作,形成了广受欢迎的戏曲表演形式“打玩艺儿”。

1951年,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杨植霖作《二人台翻身》报告,从此,“打玩艺儿”正式被称为二人台。随着曲目日渐丰富多彩,二人台的角色也逐渐由两人增加到四人甚至多人。

早期的二人台经典曲目中,《阿拉奔花》《打金钱》《打樱桃》《墙头记》《闹元宵》等至今在长城内外传唱。

相对于同时期的大戏晋剧,二人台被称为小戏。

“二人台可不‘小’。”我区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段八旺说,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台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银威、刘全、亢文彬等人先后多次赴京演出,著名戏剧家田汉、著名文学家老舍都曾题词盛赞二人台。

2006年,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认定为内蒙古地方戏,成为全国36个大型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亲亲二人台,放歌新时代。

走进土右旗俏夕阳文化大院,悠扬的伴奏声中,大爷大妈们正在激情高歌二人台《送四门》。

“敕勒川孕育了二人台,这片土地上的人都爱唱二人台。”俏夕阳文化大院负责人常天喜说。

如今,像这样的文化大院,土右旗有120多家,从2008年到现在,经文化大院培育走出去的二人台小班有20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名,总创收超过1亿元。

 

植根生活 与时俱进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

进入新时代,一路走来的晋剧和二人台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市场环境,吸引年轻人欣赏,不断创新发展。

大同市晋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蕊说:“虽然现在晋剧年轻观众少,但是,只要传承好优秀传统剧目,同时打造出叫得响的新剧目,晋剧就不愁没有观众。”

相对于山西晋剧主张原汁原味,内蒙古晋剧更注重创新。

“从前些年的《满都海》到近几年的《巡城记》《武汉鼎》,再到最近的《青山英烈》,我们一直尝试用晋剧韵味的普通话念道白,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呼和浩特市晋剧院院长张福俊说,晋式道白不容易听懂,现在这种“混合白”让观众欣赏起来没有障碍。

二人台也在守正创新中一路前行。

王掌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曾在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工作过28年。他的唱腔中既有山西二人台的圆润婉转,也有内蒙古二人台的高亢嘹亮,深受蒙晋两地戏迷的喜爱。2013年退休后,王掌良受聘到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担任团长。

“二人台要想传承发展,首先就要培养领军人才,一个名角让大家记住了,二人台也就让大家记住了。同时,还要深入生活,写出像《走西口》《卖菜》《卖碗》等这样的经典剧目。剧本好,演员演起来就有情感,容易打动观众。”王掌良说。

土右旗二人台研究专家戈亘深有同感:“二人台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多创作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和观众产生共鸣,只有这样,二人台这个艺术载体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晋剧和二人台这两朵艺术奇葩,一定会在艺术百花园中盛开得越来越绚丽。

策划:江新辉 吉莉

记者:周秀芳 韩继旺

哈丹宝力格 高瑞锋

视频文案:钦柏

视频摄像/剪辑:马骏驰

海报设计:苏昊

新媒体呈现:陈超

来源:草原全媒

相关阅读

  • 8家银行与14家文旅企业签订融资贷款协议

  •   近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承办的“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政银企对接会”举行,8家银行与我区14家文旅企业签订融资贷款协议,意向金额35亿
  • 内蒙古“一湖两海”等河湖生态持续改善

  •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获悉,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加大生态治理和补水力度,为区内“一湖两海”(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及生态脆弱区累计实施生态补水19.5亿立方米,重点湖泊水域
  • 刷新队史最佳,武汉盛帆女篮挺进WCBA季后赛

  • 极目新闻记者 徐平通讯员 王凡2月18日,在2022-2023赛季WCBA联赛常规赛最后一轮比赛中,武汉盛帆女篮以54:76不敌拥有众多国手的内蒙古农信女篮。经过常规赛两个循环的比拼,武汉
  • 贺兰山的守护者

  • 2月17日,哈拉乌管理站的管护员驾驶越野车在保护区内巡护。  早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然寒气逼人。在刺骨的寒风中,保护区管理局哈拉乌管理站的管护员照常开展巡
  • 2022年内蒙古落实水利投资135亿元 较上年增长1倍

  • 资料照片记者从2月17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内蒙古2022年水利工作成效显著,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落实水利投资135亿元,较2021年增长1倍。据悉,2022年
  •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来袭,华北东北将现雨雪天气

  • 2月17日,新一股冷空气已开始影响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陆续出现降雪。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这股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温幅度3到5℃,局地6℃以上
  • 新一股冷空气东移南下,北方多地再迎降雪

  • 昨天(17日),新一股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陆续出现降雪,并伴有明显大风降温。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到明天,华北中北部、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行进式报道⑩丨融合共生永流传

  • 走西口,不仅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繁荣发展,还带来了艺术上的融合共生。随晋商“走”到“口外”的晋剧,至今依然是这一地域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纽带,而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中西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度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名单,认定39所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河南职院名列其中。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标杆校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根据教育
  • 随信高速控制性工程加速建设

  •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陈云)5处控制性工程加速建设,全线土地征收等工作有序推进。2月16日,从随信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获悉,该项目先期开工的控制性工程已完成投资10亿元,年内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