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苏:救助见成效 兜底有温度

日期: 来源:民政部收集编辑:民政部

  今年4月,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的民政助理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一名户籍为南京市鼓楼区的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4月23日,海安市民政局通过金民工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的“省内通办”模块协助其异地申请低保。经两地协同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公示等程序,5月25日,鼓楼区民政局予以审核通过,6月起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这是3月1日江苏省开始实行社会救助“省内通办”政策后,首例实现户籍、居住两地协同,线上办理低保的人员。

  像这样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社会救助新方式,江苏省民政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

立足“现时现地”

新市民获得满满归属感

  今年63岁的老曹多年前和妻子从老家江苏省邳州市到南京打工、生活。四年前,其儿子、儿媳因意外去世。去年,老曹的孙子治疗肿瘤花费34万元。巨额的医疗费让老两口欠下10多万元债务。

  南京市秦淮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到医院慰问病情。“老曹一家户籍在徐州,并且在当地享受每月1595元的低保,我们帮他们出具说明,以便他们能及时享受低保户的医疗救助。”秦淮区民政局救助科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因老曹一家目前在南京生活,属于“急难型”困难家庭,可享受与当地市民同等的临时救助待遇。

  “非常感谢民政局送来及时的温暖和帮扶,让我们一家很有归属感!”当收到民政局送来的9140元救助金和价值2200元的实物救助时,老曹激动地说。

  据秦淮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区目前非本地户籍的新市民已达6万余人,占户籍人口的8%。依托户籍开展的社会救助,存在对新市民经济状况难以核查、困难程度难以界定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20年起,秦淮区立足“现时现地”,探索新市民救助新路径。

  “对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给予临时救助,与他们在户籍地所享受的低保、特困等长期救助政策双向发力。”据秦淮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区采取“1+4”认定办法界定生活困难:“1”就是“现时现地”,即重点依据新市民遭遇困难时,该家庭或个人当下的实际生活状况,不强调其以往的家庭情况;重点依据实际居住地进行核查救助。“4”是要符合下列困难情形之一:一是个人有收入,但半年平均收入低于南京年低保标准2倍的;二是共同来宁打工的家庭成员中有重病、残疾、未成年人、无收入老年人等特殊人员,家庭刚性支出较大的;三是发生火灾、交通、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四是个人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生活陷入困境,并对相关信息真实性负责。

精准温情服务

定制化破解各类生活难题

  “家里亮堂多了,也不用到处拉插线板了。”家住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项路村的77岁居民缪大爷独居,是分散供养特困老人。随着年龄渐长,缪大爷对家中清洗、收纳等事务力不从心,也时常感到孤单。相城区探索的“物质+服务”温情救助模式,及时为缪大爷送上了贴心帮扶和关爱。

  据了解,相城区民政局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推出了每月36小时的“居家上门服务”项目,望亭镇针对特困、生活困难残疾人等特殊对象实施了“暖心洁家”慈善项目,并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每月4次、一次2小时的清洁照料上门服务。缪大爷同时符合区里和镇里的两项政策,可享受每隔一天提供卫生保洁、陪伴聊天等服务。

  其间,居家服务人员发现缪大爷家中的灯光比较昏暗,厨房、厕所到处拉着临时插线板,于是联系了“中鲲助老、安全到家”水电安全检查项目,及时排查用电隐患,并更换了老化电线和灯泡,安全规范布线。

  据相城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相城区打造“相帮扶·城温暖”困难群体帮扶服务品牌,提升社会救助温度——变传统式“坐堂等客”为主动“出门寻客”,将救助关口前移;将救助服务由访视、照料等拓展到更多生活领域,从过去以兜底线为主的基本保障,向实现“优服务”转变,不断解决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改“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服务为“精准滴灌”的定制式服务;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救助格局,做到立体帮扶。2019年以来,全区开展帮扶项目4500余个,受益人群近8万人次。

创新“容缺审批”

社会救助优质高效

  “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们办下了低保,真是雪中送炭,不然我们可能就放弃治疗了!”盐城市滨海县团结社区居民陈必华的妻子对上门回访人员说。

  今年春节后,50岁的陈必华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手术治疗后住进ICU,原本不宽裕的一家人生活陷入困难。

  得知情况后,社区民政专干第一时间为其申报办理低保,并且当天就办理好了。他们家除了每月可以领取2000元低保金外,陈必华的医药费也可以二次报销。

  为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后顾之忧,滨海县民政局于去年6月联合多部门制订《滨海县首批社会救助类服务事项信用承诺容缺审批实施方案》,对因重大疾病、灾害、事故等突发性支出在3万元以上需纳入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的困难群众,在数据未反馈之前,采取“个人信用承诺+村级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容缺审批,提高社会救助效率。

  “为防止骗保发生,低保户申请应先到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审批,核对27项经济状况。”滨海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道,“实际操作中,医疗救助是从纳入低保那一天算起,而发生费用最高的时间也往往是发病初期。”

  据了解,陈必华治疗费用共9.3万元,如果未纳入低保,个人需支付4万余元,纳入低保经二次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5457元。同时,该县针对低保对象实行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避免了因无钱而放弃治疗。

  针对“容缺审批”可能出现的风险,滨海县民政部门对申请者经济状况等跟踪核对,若核对结果不符合办理标准且申请者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立即取消救助,并追回申请人已享受的救助资金,记入个人信用记录。滨海县民政局会同多部门配套出台了《滨海县社会救助容错免责实施暂行细则》,提出对14个方面失误偏差情形不予或免予追究相关责任,激励保护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截至目前,滨海县已办理了61例社会救助“容缺审批”,受益群众100余人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记者:周冉冉


相关阅读

  • 寿光市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 5月28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寿光市民政局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启动“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儿童福利保障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暨“寿护未来,相伴成长”困境儿童
  • 陕西宝鸡:民政“救”在身边

  •   陕西省麟游县九成宫镇南方社区和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正在紧锣密鼓地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工站,以“五社联动”为载体进行设施和服务升级,不久后这里就会成为宝鸡市社会救助
  • 漳州市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启动

  •   漳州新闻网讯(记者 林昕蓉 通讯员 庄淑英 蔡佳宝)5月28日,“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漳州市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暨芗城区福蕾行动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启动仪式在漳州古城北
  • 张店区孤困境儿童快乐过“六一”

  •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张店区民政局开展以“甜蜜六一·七彩童年”为主题的系列关爱孤困境儿童活动,为全区60名孤困境儿童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关爱。节日前期,该局为满足孤困
  • 莆田:汉服手工折纸 丰富儿童生活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汉族传统服饰的魅力,丰富留守(困境)儿童课余生活,近日,城厢区民政局和东海镇举办“共赏服章之美 ‘童’你折纸成衣”汉服手工折纸活动。活动中,工作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江苏:救助见成效 兜底有温度

  •   今年4月,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的民政助理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一名户籍为南京市鼓楼区的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4月23日,海安市民政局通过金民工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的“省内通办”
  • 云台山音乐节流动的“志愿红”

  • 5月20日至21日,云台山音乐节,两天时间,超10万乐迷奔赴而来。音乐节成功的背后,是一座城的协同发力,也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志愿红”。5月19日,焦作斑马、焦作蓝天、温县应急等多支社
  • 好活动常搞丨萌娃进军营,欢乐庆“六一”

  •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武警陇南支队坚持“好活动常搞”,精心组织军营开放日暨“萌娃进军营,欢乐庆六一”活动。不仅让军属们感受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也给军娃们留下温
  • 海岛盛典:亚运风采在象山点燃

  •   近日,“艺起来·迎亚运”——2023“一人一艺杯”宁波市广场舞展演在东海象山半边山火热开赛。来自全市的二十支广场舞团队、近千名广场舞爱好者面朝大海、欢乐起舞,充分展
  • 湖北利川:环卫工人拾金不昧品德高

  •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环卫工人,这包对我很重要。”5月27日,利川市民徐女士将一面印有“拾金不昧品德高,传递社会正能量”字样的锦旗送到利川侨银公司环卫工人隆艮春手上,并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