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国家发改委强力推动供气合同签订和气价改革 根治北方冬季 “气荒”顽疾

日期: 来源:岑溪新闻收集编辑:岑溪新闻

“北京这几年的空气质量好太多了,呼吸都更畅快了。”一位多年的北漂刚发了条朋友圈,并配上随手拍的“北京蓝”照片。2017年以来,我国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大力推广以气代煤、以电代煤,重点遏制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带来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并取得了重大成效。相关研究机构指出,北方地区“煤改气”工程为北京空气优良天气天数翻倍的贡献率超过30%。

但日益增多的蓝天背后,燃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据燃气行业人士介绍,由于当前城镇燃气行业在合同签订、定价机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上游供气企业对部分城市居民和农村“气代煤”居民用户的增量用气需求不予认定,拒绝对这部分居民用气需求保量(民生气量)保价(低成本民生用气价格)供应。

大部分城燃企业为了保住“气代煤”改革成果、保障民生供应、巩固蓝天保卫战胜利果实,不得不从现货市场上高价采购天然气,按居民用气限价卖给居民保障供应。这样一来,气价倒挂成本转嫁给了城市燃气企业,而居民用气售价又受到严格限制,成本无法及时疏导。

去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位震荡,城燃企业天然气采购成本再次大幅度增加,采购价与居民用气限价倒挂幅度拉大,部分企业亏损之下保供举步维艰。直接导致2022年冬天,河北省邯郸、邢台、保定等多地农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在寒冬时,遭遇天然气限购或停气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燃气供应问题关乎民生,气价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委选择提前出手,加快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改革,根治居民用气量价矛盾。

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向多个省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提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关情况的函》。国家发改委已把天然气价格联动事项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本次下发调研函,主要是收集资料了解各省价格联动情况,调研国家层面统一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的必要性等重要举措。

结合国家发给不久前下发的《关于组织签订2023 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的通知》等文件来看,再次表明了国家层面坚决推进气价改革,根治北方冬季民生采暖“气荒”顽疾的决心。

希望:通知实现三大历史性突破 “气荒”问题有望彻底解决

据接近政府人士透露,多个用气大省为了避免政策性风险,均建议由国家尽快统一制定价格政策,各地方遵照执行,避免再次出现严冬居民采暖供气不足乃至“夜间限气”“购气限量”的尬尴局面,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组织签订2023 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的通知》,要求2023年2月底前各地有关部门组织上下游完成本年度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民生用气合同单独签订,并要求上游企业立下保供“军令状”。

国家发改委还要求各地政府及时兑现承诺的资金补贴。在采暖季结束后,依法依规进行价格调整,合理疏导成本。而对于城燃企业弃供、停供的情况,地方政府必须时刻做好无条件兜底保供的准备。

行业专家表示,相较而言,今年的《通知》不仅从性质上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煤改气’的民生用气属性与地位,同时还明确要求上游供气单位必须足额保供,对居民用气和农村‘煤改气’用气需求合同实现全覆盖,其指向性更明确,要求也更详细具体。

上述专家表示,在2022年冬季以及历年河北等北方地区屡次出现冬季民生用气“停气”“限购”等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恶劣的情况后,国家已下决心根治民生供气量价矛盾,且重点瞄准上游供气单位,要求对民生用气和农村“煤改气”用气需求进行“足额保供”。在上述明确政策要求之外,国家还积极推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改革,在能源市场化和民生保供两个方向发动“钳形攻势”。国家政策引导之下,如果上游供气单位、下游燃气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能够形成合力,历年民生供气量价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时机:冬病春治 合同签订季窗口期不可错过

“《通知》年年都有,因为合同的签订关乎一整年各地、各类用气的气价和气量。往年通常要求5月底前完成合同签订,今年的要求时限比以往更紧了。”一位能源研究机构负责人这样表示。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利用春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措施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目前来看,国家有关部门显然认为冬季民生用气量价矛盾频发,必须尽早谋划解决,因此才选择“冬病春治”,提前到1月发布《通知》,并要求在2月底完成合同签订。

据了解,此次合同签订主要围绕居民用气展开,非居民用气合同大约会在3、4月完成。在保价方面,《通知》要求上游供气方要对‘煤改气’用气执行居民用气价格,这对相关企业具有警醒作用,有利于天然气保供稳价。

行业专家表示,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窗口期,居民用气核定以及合同气量、气价结算等关键因素都必须在这个节点敲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为全年尤其是冬季保供埋下重大隐患,对广大居民用户特别是农村采暖用户带来不良影响。

挑战:好政策还需好执行 成效仍待观望

一家城燃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到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和气价联动机制改革,内心非常期待。同时也希望国家相关部委在推出“给力”政策之后,全程跟踪督导居民用气核定以及保量保价执行过程,确保政策不变形不走样,百姓才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

并不是这位负责人悲观,而是多年经验使然。其实,2月中旬,已有部分企业反映目前在进行居民用气核定、合同谈判等过程中碰到中石化、中海油“软钉子”的案例。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居民用气价格受国家限价政策规定,利润空间不大,部分气源成本比居民用气定价还高,居民用气保供不赚钱甚至还要亏本。因此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供气企业对于核定居民气量并不积极,甚至消极应对。由于居民气量核定是保量保价保供的根本前提,不进行核定也就没办法进行保量保价。

有城市燃气行业人士呼吁,目前多家城燃企业为了冬季保供累计亏损数十亿元。在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改革尚未出台以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企必须担当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尽快核定居民气量、足额签订民生用气合同、保量供应。

也有接近中石化的人士表示,其实中石化和中海油也有苦衷,历史上中石油获取了比较低成本的北方陆上管道气和陆井资源,也是1600多亿方“管制气”的主要来源,所以中石油的居民用气保供责任更大。而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气源成本较高,必须市场化定价,否则一年可能要亏损900亿以上。

出路:各方同呼气价改革 理顺保供链条

据了解,去冬今春个别地区的限供停气,并非上游资源供应不足,其根本原因也是上下游在合同签订、价格机制疏导、供需平衡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价格依然是主要因素。

民生保供是政治任务,但是气价倒挂让城燃公司亏还是让三桶油亏?由于上游供气企业强大的话语权,大部分城燃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和自身品牌形象吃了哑巴亏,有时候难免会波及到终端用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因素,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亟需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整预案,应该也是此次国家发改委《价格联动机制调研函》的最终目标。

当然,在气价联动改革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比如部分政府补贴不及时兑现,造成保供城燃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国家发改委为此专门要求各地政府及时兑现承诺的资金补贴。在采暖季结束后,依法依规进行价格调整,合理疏导成本。而对于城燃企业弃供、停供的情况,地方政府必须时刻做好无条件兜底保供的准备。

政策已经发布,合同正在商讨,气价尚在改革,时间还在春天,各方仍在博弈,希望就在前方。


相关阅读

  • 先装后付款,加快解决百姓爬楼难

  • 近日,家住石鼓区荷池路社区长青路11号的居民们喜上眉梢,他们通过“先装后付款”模式加装的4台电梯验收通过了,上楼再也不用爬楼梯了。8楼住户罗秀亮告诉记者,他们小区房屋最高为
  • 甘肃景泰:倡导读书风尚 促进文明和谐

  • 景泰县人民路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动员辖区资源和力量,打造“书香社区”,推动全民阅读,切实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更完善的阅读服务体验。近期,被命名2022年全省“书香社区”
  • 暖心义剪进社区

  • 2月20日,延吉市建工街道延兴社区联合延吉市小小理发屋开展“二月二龙抬头,暖心义剪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空巢老人、特困人群、低保户等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解决群
  • 【幸福家园 温情初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社区

  • 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宣传普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辖区内营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使居民获得更多更好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初家街道积极推
  • 初家街道:“志愿红”引领文明新风尚

  • 社区是居民美好生活的直接承载体,品质社区创建工作是城市品质能级提升的关键一环,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今年以来,初家街道按照全区打造品质社区的工作要求,主动对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玉门市赤金镇:“小韭菜”成为富民“大产业”

  • 走进赤金镇西湖村,还没看到百亩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就已经闻到了韭菜的清香。在大棚韭菜基地,看到一个个密封大棚有序排开,棚内绿油油的韭菜长势正旺,勤劳的韭农正精心侍弄着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