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柞水高淳合作实现汽配工高质量就业

日期: 来源:商洛日报收集编辑:商洛日报

      近年来,柞水、高淳两地紧盯高质量就业目标,创新“政府+学校+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劳务品牌培育模式,在技能培训、品牌培育、企业用工和就业服务方面精准发力,聚力打造“柞水汽配工”劳务品牌,实施培训、输送、就业全程闭环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高汽配工培训质量。柞水、高淳两地坚持以技能提升解决高质量就业,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以柞水县劳务大镇为试点,逐步将汽配工培训范围扩展到全县,实现应培尽培;培训内容由简到难,从务工理念到实用技术,从电工、焊工、线束操作向数控机床延伸;与江苏汽车技工学校合作,提高汽配工技能水平和竞争优势。同时,加大对培训机构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技能培训场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目前,柞水县累计举办汽配工职业技能培训班30期,培训各类汽配技能劳动力1500人。
  强化汽配工市场优势。两地充分发挥各部门、镇办职能作用,在劳务品牌建设、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积极落实各项奖励扶持政策,推进劳务品牌提升。同时,成立劳务品牌宣传推介小分队,深入东部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企业考察;建立柞水驻南京、宁波、高淳劳务工作站,向当地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宣传和推介“柞水汽配工”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让柞水的汽配工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通过两地协作,柞水累计向江苏、浙江等地企业输送“柞水汽配工”2600多人,本地就业1500多人。
  实现汽配工稳定就业。通过做优“柞水汽配工”品牌,就业优势充分显现,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收入水平逐步提高。2017年以来,两地政府间交流23次,30多家企业深入柞水开展29场次现场招聘活动,同时开展数场“直播带岗”线上苏陕专场招聘活动;疫情期间“点对点”专车向江苏、浙江输送32车1200多人,成立专车党支部、流动党支部,架起两地协作“连心桥”。柞水汽配工在江苏南京冠盛、上海弗迪、浙江宁波震裕科技等车企站稳了脚跟,实现了稳定就业。(通讯员 梅秀铭 谈维江)

相关阅读

  • 柞水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 去年以来,柞水县按照布局全域化、开发精品化、产品多元化、配套标准化、辐射最大化的思路,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  提升旅
  • 汇聚苏陕微心愿 共筑乡村振兴梦

  • 2012年以来,南京市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平台,紧盯“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的多元主体,联合高淳区慈善、工商联、团区委等20多个部门及100
  • 江苏南京:农家春来早,梅花凌寒开

  • 扬子晚报网2月11日讯(记者 郭一鹏 通讯员 魏宏伟) 2月10日,南京高淳古柏街道一农家的美丽庭院一角,数十盆梅花在雨后湿润的环境中凌寒盛开,白梅如雪、红梅如醉,梅香更是沁人心脾
  • 柞水集中开工 18 个重点项目

  •   柞水县近日集中开工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0.75亿元。2023年,全县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0个,总投资547.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9.5亿元。  本次集中开工项目主要包括:柞水
  • 登高祈福闹元宵 高淳游子山“晒霉”人气旺

  •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元宵佳节如何过?除了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南京高淳人民还会自发登顶被誉为高淳“圣山”的游子山“晒霉”祈福,祈
  • “土腔土调”聚人心 共富路上有奔劲

  •   “土腔土调”聚人心 共富路上有奔劲  ——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风化语”系列宣讲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凯 王晨 王建飞  “老夏,你这个问题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柞水高淳合作实现汽配工高质量就业

  • 近年来,柞水、高淳两地紧盯高质量就业目标,创新“政府+学校+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劳务品牌培育模式,在技能培训、品牌培育、企业用工和就业服务方面精准发力,聚力打造“柞
  • 新股玩法生变!如何玩转次新股?

  • 来源:微信公众号“道达号”(微信公号ID:daoda1997)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全市场的新股玩法将会发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举办

  •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9日讯 2月19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在德州举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文物局领导、副省长邓云锋出席论坛。 白玉刚说
  • 大安镇东葛村:多彩墙绘 绘就美丽乡村新底色

  • 一墙一风景,一墙一文化。走进东葛村,道路两旁一幅幅色彩缤纷的墙绘引人注目……倡导文明乡风,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惠民政策,在扮靓乡村的同时,墙绘向群众展示了新农村新面貌,激发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