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来到武昌城,看见全世界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王峻

通讯员 吴迪 况昕昀

江城七月芙蓉开,千年武昌迎君来。

7月17日,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主题宣介会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研究机构专家,驻汉总领事馆官员及代表,在汉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辖区相关单位的代表齐聚东湖之滨,共同感受古城武昌的深厚底蕴和千年蝶变,体验魅力武昌的蓬勃朝气和无限活力。

一场盛会,一次机遇,一个可期的未来。宣介会从历史文化保护、文化旅游发展、科技智慧赋能、产业融合、人才集聚等多个层面展现武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武昌古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今年是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是武昌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宣介会以“来到武昌城,看见全世界”为主题,呈现武昌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提升武昌城区影响力美誉度、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活动现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展示,共签约项目17个,总金额超580亿元,涵盖金融、文旅、商贸、数字经济和大健康等多个产业的区域总部项目。

盛会聚势,古城扬名。

这是一次跨越千年的相约。

1800年前,东吴孙权在此筑城,开启了武昌建城史,如今的武昌,是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山水之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的“五首之区”。

武昌的建设发展,古城的文脉传承,也在这个重要时刻迎来了更多“大咖”的关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武昌古城拥有悠久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仅为武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也成为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重要文化遗产。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庄聪生认为,武昌近年来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希望更多企业家能看到武昌的潜力和机遇,共享发展红利。

这是一次诚意满满的相聚。

来到武昌城,看见全世界。如今,创新基因深入这座古城的骨髓,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众多两院院士、大批在校大学生,书写着科技创新的强国篇章。这里绿色发展优势显著,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落户,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积蓄着绿色发展的强大动能。

活动现场,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铁四院等相关代表作为武昌的科技发展“合伙人”上台推介,并联合推出行业领先科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为武昌丰厚科教资源、蓬勃创新活力打CALL。

这是一次书写希望的相会。

千年武昌城,蝶变正青春。近年来,武昌区全方位对标一线城市先进城区,锚定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建设现代化强区。武昌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在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之际,其地区生产总值也将突破1800亿元大关。

活动现场,一家签约企业代表说,武昌区坚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让他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充满期待,这样的经济实力与发展动力,让企业坚信在武昌发展壮大是正确和明智的选择,愿意携手大成武昌一起阔步前行。


相关阅读

  • 老师荐书|夏日书单!适合孩子暑假阅读的10本书

  • 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夏日的风,鼓起阵阵热浪,空气中充斥着躁动的气息。悠长的夏天,你会读些什么书呢?本期《老师荐书》栏目,推荐一些发生在夏天的成长小说,它们有的适合小学生,有的
  • 连续3天!“中华神鸟”结队造访,为亚运助威

  • 7月16日,家住象山大目湾的摄友曹定杰向记者报料,从7月14日起,连续三天,他在大目湾游仙桥附近拍到中华凤头燕鸥的矫健身姿。据曹定杰介绍,他是在早晨6点到8点左右,和下午4点到6点
  • 红门来客 探访海军宝宝心中的火焰蓝

  • 7月13日,扎鲁特旗消防救援大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这是一位4岁的小朋友,在自己爷爷的陪同下,来到大队参观学习。在和小朋友爷爷聊天中消防救援人员了解到,这位小朋友的父亲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来到武昌城,看见全世界

  •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王峻通讯员 吴迪 况昕昀江城七月芙蓉开,千年武昌迎君来。7月17日,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主题宣介会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行业领军企业负
  • 斗志昂扬保供电

  • 斗志昂扬保供电——国网怀化供电公司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掠影初伏已至,高温天气进入超长待机模式,电网迎峰度夏“烤”验不断,国网怀化供电公司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
  • 湖南首家工业软件园在株洲开园

  • 7月18日,湖南省首家工业软件园——天元工业软件园正式开园。市委书记曹慧泉,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熊琛出席开园仪式并为软件园揭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讲话并见证揭
  • 关爱特殊群体 医保这样做

  • “医保+e保,生活更美好”!这句话在崂山区困难人员心中,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更是崂山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减轻困难人员就医负担、防止困难家庭因病返贫致贫的实在举措。近日,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