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阳阳坡塔:科技赋能 无土栽培促增收

日期: 来源:吕梁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吕梁广播电视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中阳县阳坡塔农业中心蔬菜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新技术种植蔬菜取得成功,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翻番。

【现场出像】吕梁台记者 薛琨:我现在是在中阳县阳坡塔蔬菜大棚内,采用无土栽培的蔬菜已经成熟,身后的村民们正在忙碌地进行采摘。

初春的阳坡塔村还覆盖着小雪,39座蔬菜大棚内却是热气腾腾,去年底引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喜获成功,收获翻番。相比传统的土壤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更加节水、节肥,产量更高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并且不受地域影响。嫩绿的油菜排列在栽培床上,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

【同期】阳坡塔农业蔬菜大棚技术员 刘旭东: 这是我们的水循环系统,经过处理的纯净水和营养液供给整个蔬菜。我们现在收获一茬仅需20多天。

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刘旭东是阳坡塔蔬菜大棚的技术员,引进的新技术让他尝到了收获的“甜头”。刘旭东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叶菜类小菜为例,同样1亩地的大棚,正常情况下,土地种植2万株,年可种植6茬;采用无土栽培,则可栽培5万株,全年至少能够栽培10茬。

【同期】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主任 刘辉辉:去年我们试种了700平方米的平面式栽培技术,效果好。今年我们继续种植700平方米的管道式栽培技术,亩产量12万斤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气雾栽培技术,年可达到180万斤左右。

无土栽培不仅实现了产量的增长,而且蔬菜的品质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些蔬菜从出苗到栽培,再到成熟采摘,不沾一点儿土,也不用任何肥料、杀虫剂。相较有土种植,可有效避免土壤病虫害对蔬菜造成损害的问题。目前,阳坡塔蔬菜大棚18个,已成功栽培出紫菜心、孔雀菜、羽衣芥蓝等南方菜品。下一步,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将丰富蔬菜栽培种类,并增加草莓、西瓜、甜瓜、油桃等时令水果,尽可能为群众提供花样多、品质高的绿色蔬菜,从源头筑牢“菜篮子”安全。

记者:薛   琨  陈俞任 中阳台 刘  军

播音:陈   然  朱晓波 

编辑:王   宁

审片:耿瑞山  刘利民

---------------------

新媒体编辑:王晓宇

新媒体技术:崔 巍

新媒体审核:张亚楠

新媒体监制:耿瑞山


相关阅读

  • 潍坊这里如何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 寿光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诞生成为中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而大棚蔬菜种植的迅速推广让寿光菜农遭遇了产量增大但流通不畅的“幸福的烦恼”流通不畅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势在必
  • 大荔县设施蔬菜春管忙 增产提质有保障

  • 记者 姚琼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眼下正值大棚作物生长管理的关键期。近日,在大荔县官池镇设施蔬菜基地,一座座大棚里绿意盎然,大荔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种植户抢
  • 思茅区稳步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 立春过后,思茅区提早规划、统筹安排、迅速行动,扎实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在南屏镇整碗村瑞嘉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收塑料薄膜、除草翻土、栽种菜苗、间苗补苗、起垄备
  • 高台:果蔬飘香 产业兴旺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高台县各镇温室大棚,一股浓浓暖意扑面而来,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农户们正忙着放风、管理、采摘,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在巷道镇八一村张会英家的温室
  • 新洲尝鲜“雾培”蔬菜

  • 2月15日下午,武汉市新洲区问津龙丘雾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里,工作人员正在精心科学养护,确保蔬菜生长旺盛。这是新洲首家规模化气雾智能温室,近日已投入生产。三店街农业
  • 《半月谈》聚焦青州:心系一棵菜,拉长产业链

  •   临近年关,半月谈记者走进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隆冬时节,这个仅有100余户的北方小村庄到处是热闹景象。家家户户穿梭在田地和工厂之间,为城里千家万户的团圆饭做着
  • 凭借优异自然资源禀赋 台山蔬菜“走俏”大湾区

  • 收获季,工人加紧采收蔬菜。目前,茂利农场内共种植菜心、芥蓝、西兰花90多公顷,年产量超2500吨。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陈方欢) 2月13日,位于广海镇城北村委会的茂利农场里,菜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松江人文大辞典》精选 | 洞泾镇

  • 洞泾镇以镇内洞泾港命名。位于松江区北部,东临新桥镇,南与中山街道、广富林街道相接,西连佘山镇,北与泗泾镇毗邻。唐天宝十载(751年)属华亭县。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析华亭县置娄县,
  • 9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每天只能花15元?回应来了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8日讯(记者赵家新)1月初,家住保成社区的陈奶奶突然被告知,她享受的老年人补助现在每天只能在幸福食堂刷15元,一个月根本花不完,而且食堂没有早餐也要去刷
  • 淄博抢跑工业数字经济“新赛道”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田廷芳 通讯员 公雪“芯”动能,新淄博。2月17日,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投资200多万元的数字生产线正在紧张施工,力争在7月底投产。
  • 齐心为民·最美淄博丨朱斌:履职脚步从未停下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杨靖他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将前沿医美技术带给家乡人民;他热心公益、倾情回馈,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他建言献策、履职尽责,用使命担当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