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孝老爱亲十六载 人勤心善好儿媳

日期: 来源:长沙县融媒体中心收集编辑:长沙县融媒体中心

百善孝为先,孝在于实质,不在于饰貌。艰难的是生活,不是心态。十六年风雨兼程,她任劳任怨,多年始终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她把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揉刻进自己最好的年华里,灿烂笑容的背后是知心,亦是良心,她是路口镇龙泉社区的好儿媳——周秋菊。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录就是周秋菊生活的真实写照。

悉心照料 把老人宠爱成小孩

1997年,周秋菊嫁到长沙县路口镇龙泉社区邓卜塘组,那时的婆婆还没生病,对她视如己出,给了她家的温暖。谁也想不到的是,平安健康的生活仅仅持续了10年,2007年婆婆突发脑溢血,造成偏瘫。最开始婆婆还能自己挪步行走,她攒钱给婆婆买了一个助行器,天气好的时候能走出去晒晒太阳,由于婆婆本身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渐渐地也走不动了。从那时起,周秋菊成了婆婆的专属护理师,老人的一日三餐,每天清晨的便桶倒污及洗刷,洗漱梳头,更换尿片、内衣裤、隔尿垫,擦洗身子,泡脚……定时帮老人翻身、按摩、喂药、喂饭、喂水都由周秋菊亲力亲为,哪怕是回一趟娘家,她也时刻惦记着婆婆,匆匆去又匆匆回。初春的太阳,暖暖的,透过缝隙洒在窗台上,在龙泉社区的一户普通人家,一位妇女正在帮身旁的老人穿着袜子,与老人话着家常。十几年来,这样温馨的场面早已感动邻里。但对于儿媳周秋菊来说,照顾婆婆,为婆婆梳头、擦洗、喂茶,这些看上去简单却又繁琐的日常照料太过平常。

“也有人劝我说放弃,我觉得只要她能吃,我就会给她吃,我不是说怕脏,我就是要做到我自己问心无愧。”曾经婆婆给周秋菊温暖的爱意,现在的周秋菊就是婆婆的守护天使。她昼夜照顾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这样一过就是十几年。每一天,周秋菊就这样耐心细致地重复,没发过一句牢骚、说过一句怨言,总是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地默默付出。每天安顿好婆婆的一切后,周秋菊才会去上班。上班时设置好闹钟提醒,生怕错过换洗时间,让婆婆难受。

以身作则 传承孝老爱亲家风

2013年,周秋菊的父亲被查出癌症,生活的天平再次倾斜,柔弱的肩膀再次顶起另一片天。她来不及悲伤,只能事无巨细地将手头上的每件事想清楚。父亲入院做手术前,她把照顾婆婆的注意事项一件件列出来便于家人查看,每天都要和老公电话联系询问婆婆的情况。父亲这边的照顾也是亲力亲为,她把病床旁的折叠床当作自己临时的家,每天给父亲擦手洗脸、洗衣喂饭、按摩,父亲手术之后便回家修养,身体每况愈下,经常要住院复查,她也是家里医院两头跑,陪着父亲做各项检查,有几次都是凌晨紧急送医,周秋菊的手机更是不离身,唯恐在紧急关头没有接到电话。

这一幕幕的场景都被周秋菊的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母亲向上向善的能量时刻感染着女儿。好家风涵养好家庭,好家风滋润年轻一代。在寒暑假期间,女儿也会积极地做家务、照顾老人,同时在社区兼职基础工作补贴家用。在疫情防控压力大的时候,女儿踊跃报名成为志愿者,帮助社区协调核酸检测的队伍秩序、信息录入。“妈妈很辛苦,爸爸工作很忙,我多做一点就多减轻家里的压力一点。”女儿将孝道一点一滴地融入实际行动,将好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尽职尽责 邻里街坊有口皆碑

虽然,周秋菊经历很多磨难,但熟悉的人都说她非常阳光灿烂,充满了正能量,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有一颗服务社会的心。

在照顾好婆婆之余,周秋菊在龙泉社区当志愿者。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社区有需要,周秋菊都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唯一的条件是不能走远了,因为她每隔3小时要为婆婆换一次尿片。

因周秋菊热心、勇于奉献,在社区被选为妇女组长,在学雷锋活动、环保行动、社区抗疫等阵线上贡献力量,周边老人要医保认证,她一家一户上门为老人服务。因常年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的建设无私付出,周秋菊被大部分邻里熟识,一提起她,人人都是点头夸赞,直呼佩服她的孝心与韧劲。除此之外,周秋菊更连续几年参加志愿献血活动,献血多达十余次,让志愿服务之路越走越宽。

一个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16年来,周秋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重复着看似简单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一位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


相关阅读

  • 微光成炬,向光前行:让适老化服务更有温度

  • 2023年2月14日,一位行色匆匆的年轻人走进了工行阿坝直属支行营业大厅,找到正在厅堂值班的网点负责人,并向其表明来意。在得知男子家中有一位藏族85岁患病老人行动不便,需要提供
  • 半岛社区:开展“二月二 龙抬头” 义剪活动

  •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2月21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半岛新村社区委联合合肥市蜀山区阳光公益服务中心,在半岛新村小区开展蜀山区第二届党建领航基层治理创投项目
  • 一名“80后”护理员的快乐

  • 渭南日报 记者 刘虹“这娃好,这娃懂事,我的孙子要是像你一样就好了。”在华州区夕阳红敬老院,有这样一名养老护理员,时常得到老人们的赞誉。她就是35岁的张靖。张靖学的是护理专
  • 【时代芳华】 王金芳:虚拟养老院,养老不离家

  • 家住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梅巷社区的周惠珍今年90岁了,她的老伴19年前去世,虽然四个女儿现在都退休了,但她们有孙辈要照顾,不能时时上门关心她。于是,周惠珍每天早上9点便来到位
  • “小小邮递员”点亮居家养老新思路

  •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通讯员 陆瑶“我们13岁了,从去年开始做‘小小邮递员’,家长支持我们,我们自己也想做,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很开心。”来自长沙县北山镇牌楼村的一对双胞胎
  • 初家街道:“志愿红”引领文明新风尚

  • 社区是居民美好生活的直接承载体,品质社区创建工作是城市品质能级提升的关键一环,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今年以来,初家街道按照全区打造品质社区的工作要求,主动对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孝老爱亲十六载 人勤心善好儿媳

  • 百善孝为先,孝在于实质,不在于饰貌。艰难的是生活,不是心态。十六年风雨兼程,她任劳任怨,多年始终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她把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揉刻进自己最好的年华里,灿烂笑容的背
  • 微光成炬,向光前行:让适老化服务更有温度

  • 2023年2月14日,一位行色匆匆的年轻人走进了工行阿坝直属支行营业大厅,找到正在厅堂值班的网点负责人,并向其表明来意。在得知男子家中有一位藏族85岁患病老人行动不便,需要提供
  • 合作市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 为全面掌握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情况,2月22日至2月23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相关人员组成考评组,对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