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珍爱个人和企业信用,莫轻信“征信修复”类广告

日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收集编辑:中国经济周刊

信用报告是反映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征信系统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报告对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个人和企业应该如何查询信用报告、维护好征信权益?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查询信用报告已成为信贷评审流程必要环节

问:当前征信业发展状况如何?对个人和企业有哪些影响?

答: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从事信贷业务的法人机构6124家,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已成为全球覆盖人数最多、收录信贷信息最全的征信系统,2023年全年提供了近53亿次的查询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要求,先后批设了2家个人征信机构。2023年,2家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反欺诈评分等各类征信服务420亿次,149家备案管理的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223亿次。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如今,查询数据库的信用报告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信贷评审流程的必要环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征信主渠道作用。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为交易一方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有助于实现信用信息的依法共享与应用,进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

问:哪些行为会被记入个人和企业征信记录?

答: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一般包括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一是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居住、职业、配偶等信息,企业注册信息、主要出资人信息、主要高管人员信息等。

二是信贷信息,除各类贷款外,还包括个人信用卡、企业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信用证、企业保函、信用保证保险垫款、融资融券、对外担保等信贷信息。

三是其他相关信息,包括企业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信息等。

信用记录是信息主体过往信用交易活动的客观记录,既包括按时偿还贷款、履行合同约定等正面信息,也包括贷款逾期、违反合同约定、行政处罚等不良信息。《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问:如何避免产生不良征信记录?

答:一是合理借贷,个人和企业在申请信贷业务时,应当综合考虑自身收入和负债情况,量力而行,合理借贷,避免超负担能力的过度负债;二是及时足额还款,按合同约定,足额还款,避免因晚还、少还,导致产生不良信息;三是妥善保管个人证件或企业执照等证件,防范被他人盗用,在办理业务时准确填写资料,当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时要及时联系金融机构进行更新。

不要相信“征信修复”类广告

问:如何查询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报告?

答:《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信息主体可以每年两次免费从征信机构获取本人信用报告。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渠道包括:一是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网银和手机银行)、银联云闪付等线上渠道获取信用报告。二是可以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设的征信服务窗口、配置的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开通查询权限的商业银行智慧柜员机等线下渠道查询信用报告。

市场化征信机构主要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或APP、官网邮箱、现场查询等方式向信息主体提供查询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若信息主体在一定期限内,向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申请,信用报告上则可能会出现短期内被多家金融机构查询的记录。

问:个人和企业如何维护自身合法征信权益?

答: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三个渠道维护自身合法征信权益:一是向金融机构或者征信机构提出征信异议;二是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征信投诉;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诉。

需要提醒的是,个人和企业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征信权益,不要相信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所谓“征信修复”类广告,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也不要提供虚假材料。

为了方便群众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已通过各自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了现场接待征信投诉的地址和咨询电话,如有任何疑问,可以去现场或者拨打电话咨询。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5月20日第2版 文|吴秋余)


相关阅读

  • 风控再升级 多家银行开展个人客户信息核查

  • 证券时报记者 黄钰霖“对于存在身份基本信息未完善的个人客户,我行有权依法对您的账户采取限制一定金融服务的控制措施。”近日,邮储银行发布了开展个人客户身份信息核实完善
  • V观财报|帕瓦股份预盈实亏收警示函

  •   中新经纬5月31日电 帕瓦股份31日公告,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浙江证监局指出,2024年1月31日,帕瓦股份披露《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 目录公布!办理这些事 信用是“硬杠”

  • 近日,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印发《哈尔滨市信用信息政务应用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应用目录》),30个市直部门8大类151项行政事项统一纳入《应用目录》向社会公布。今后
  • 直接删!

  • @潍坊人你有收到这类补贴信息吗?人力资源部提醒扫码可领“2024年个人劳动补贴”?小心是诈骗!收到诈骗信息后可直接删除不要相信!近日,有网民收到了一封“2024年财政个人劳动补贴
  • 打击网络谣言,向网络谣言说“不”!

  • "动动手指 立即评论点点屏幕 马上转发遇事不要慌 发个朋友圈"在这个全民自媒体时代造谣成本低 网络影响坏滨海派出所打谣在行动民警在黄厝社区开展打谣宣讲民警在塔头社
  • 普法宣传:打击网络谣言宣传:网络谣言的危害

  • 网络谣言问题是指通过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捏造事实制造恐慌和混乱的行为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应对 网络谣言的危害1损害他人名誉和利益网络谣言往往针对特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城镇空间规划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 文 | 袁昕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说到新质生产力,绕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当下,生产力的要
  • ​“隐藏款新特产”可成为“旅游知名款”

  • 文 | 高舜礼《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7期封面文章《“隐藏款新特产”乡村全面振兴新故事》,报道了上海崇明岛种植藏红花,山西运城养殖三文鱼、白对虾、大闸蟹,安徽六安饲养法国
  • 凌激副部长主持召开希腊中资企业座谈会

  • 当地时间6月2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希腊雅典主持召开希腊中资企业座谈会。在希开展港口、海运、民航、新能源、电信等领域合作的十余家中资企业参会。中
  • ​“消费下沉”新力量

  • 文 | 张文朗过去十余年来,下沉市场的经济增长迅速,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且这一趋势方兴未艾。下沉市场,通常是指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市场。
  • ​内外合力培育发展县域经济

  •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培育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